生育保險制度研究綜述

2021-03-07 05:10:17 字數 5110 閱讀 5186

1樓:abc保險網

國內農村社會保障政策研究現狀

目前,城市居民大部分都已納入了社會保障體系。然而在農村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農民還沒有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目前農村社會保障仍是中國社會保障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為了適應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實現國家多次提出的健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巨集偉目標,近年來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發展和改革等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

並從巨集觀的角度,就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實踐中的區域差異、今後發展方向、對策和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其中既有共識也存在爭議。現就幾個主要問題綜述如下:

1.建立全國範圍內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現實可行性爭論

近年來,學術界和**實際工作部門對這一問題的**存在著一些不同看法。其主流觀點認為,依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中國現階段尚無能力建立全國範圍內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楊翠迎、張暉等人對中國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經濟可行性進行分析後認為:

目前建立全國範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不可行的,只有東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備開展這項工作的條件。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建立中國範圍內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可行的。

但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分步驟、分階段、「漸進式」發展。任保平認為:應從實際出發,走「漸進式」發展的路子,堅持社會保障範圍由小到大,專案由低到高,積極穩妥地建立起低水平、全方位、不遺漏、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2.經濟因素對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

佔主流地位的觀點認為: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實施目標必須以經濟發展水平為重要依據,社會保障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在建立全國統一的或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目標可行性的討論中,不少觀點多是強調經濟因素的影響作用。

另一種觀點認為,不能片面誇大經濟因素對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經濟因素並非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唯一充分條件,**在社會保障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是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的重要保障。

3.土地社會保障功能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學術界也存在著明顯分歧。主流地位的觀點:強調土地保障功能在農村以及全社會穩定中的重要性,認為必須「以土地承包權為主要依據」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孟祥林指出:這裡所指的「土地承包權」是:創新土地流轉制度、更新與變革土地保障形式意義上的「土地承包權」。

可以把土地保障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直接的傳統意義上的保障,土地由各家各戶農民耕種,用所生產的產品來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間接的與使用權流轉相聯絡的保障,即在堅持農戶對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土地集中耕種和規模經營,農民依據自己的土地承包權得到用以保障基本生活的相應收益。

4.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應注重轉變**和學術界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重城鎮輕農村」的觀念。一是各級黨政部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程序,力爭早日建成我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理論研究,以指導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實踐。

三是搞好農村社會保障的普及教育和宣傳,增強農民的社保意識,調動農民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四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集體補貼能力和個人繳費能力,為農村社會保障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五是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構,實現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科學化、社會化、法制化,加強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充分發揮**的主導作用,加快農村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程序,分步驟、分階段在全國範圍內的農村逐步建立起能夠替代家庭和土地社會保障模式的低水平、廣覆蓋、多層次、不分地區、不分年齡、性別和不分職業的全體農村公民均能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最終目標和發展趨勢,進一步樹立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勢在必行的理念。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和工業化發展的結果,在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於理論支撐、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社會制度及經濟發展模式、水平等因素的差異性和一國發展需要,不同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會存在差別。不過,我們可以從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中借鑑合理成分從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國外以美國為例

一、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分析

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全面干預和調節經濟生活,否定了「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認為資本主義存在生產過剩經濟危機和失業問題,其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市場上有支付能力或有購買力的需求,並且是社會總需求。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由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和流動性偏好規律導致有效需求經常低於社會總供給,造成就業小於充分就業水平。

針對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業問題,凱恩斯提出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用舉債方法擴大**支出,承擔公共事業投資,承擔社會福利責任,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實行社會救濟,對私人企業進行訂貨和貸款。凱恩斯還主張實施補償性財政政策,根據經濟情況變化,有意識地擴大或緊縮**支出,使財政起到反危機的作用。凱恩斯主張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由**增發貨幣,刺激投資。

凱恩斯主義從維繫再生產的角度出發,主張通過財政政策大幅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屬於有限再分配,以此理論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有限責任的社會保障,強調個人責任,**負擔較輕,**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干預也是有限的,以實現充分就業為目的。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建立的美國社會保障制度被稱為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在該制度模式中,**、企業和個人都是責任主體,在不同的保障專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社會保險中,企業和個人是主要繳稅人或繳費人,**充當最後責任人;在社會救濟、社會福利中,**是最主要的責任人。

二、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效應分析

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社會經濟制度,屬於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則社會保障的專案更齊全、覆蓋面更廣、保障標準更高,這也是發達國家社會保障水平普遍高於發展中國家社會保障水平的根本原因。美國社會保障立法雖然較晚,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超常規發展,其立法種類、保障範圍與水平均達到美國經濟發展和資本增值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社會保障制度對美國社會經濟發揮了以下積極作用:

一是維護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促進社會生產率穩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美國經濟的執行狀況,如通過強制性保險和補助性救濟及工作性培訓使勞動力得到保護並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變化,又如為經濟發展積累資金;二是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如降低貧窮人口的比重,在一定時期內補償失業者,照顧弱勢群體,通過收入累進稅和社會福利開支調節經濟週期,通過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以促進資源配置等。此外,美國的公共年金計劃是發達國家中執行最有效的,與其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相比,其特點是低稅率、低保障水平,一個重要原因是退休金的工資替代率低,從而為企業年金的發展留下很大的空間,促進了**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成為社會保障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典範。

三、健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

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背景和理論基礎之上的,也是和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從總體上看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其國家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國多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於我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明確指導思想

首先,應以馬克思關於社會總產品分配的學說為理論依據,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六個必要扣除」,其中扣除的「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後備**或保險**」和「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設立**,總之,現在所謂官辦濟貧事業的部分」就是建立社會保障**的**。其次,應以***、***和***等領導同志的社會保障思想為指導。***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要正確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利益,「拿工人來講,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集體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進」。

***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重要思想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述重要論述都是我國建設社會保障制度的指導思想。

(二)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上層建築,是以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總結美國的經驗教訓,我們發現,當社會保障水平限制在經濟發展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時,社會保障制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兩者是良性互動的,而當社會保障支出的增長超過經濟增長時,社會保障就會引發財務危機,損害了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較低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我國社會保障只能實行「廣覆蓋,低水平」,並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相應提高,但是有一個逐漸推進的過程。

當前,我國應當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做實個人賬戶擴大試點工作。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工作。

(三)完善社會保障負擔模式

由於我國是社會市場經濟國家,國家和市場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形式,既不採取完全市場形式,也不採取國家包攬形式,而是將效率與公平、自由市場與國家干預結合起來,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之間求得平衡,在社會保障領域,主張國家負責與個人負責並重,走國家和市場共同負擔的社會保障模式,由國家、非**機構和個人共同參與提供保障,國家提供非普遍的社會服務,幫助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提倡發展私人的和志願的福利事業作為補充,引進競爭機制和消費者選擇福利服務的自由。在這裡我們強調要正確處理社會保障制度中**與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穩定功能角度出發,為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國家或**應承擔制度的設計、執行和調整等職責,還要負責籌措資金和承擔最後資金責任;從社會保障制度的經濟發展功能這個角度出發,它是國家管理經濟的一種巨集觀調控工具,它的執行應建立在市場這個基礎之上,以成本效益分析作為服務是由國家提供還是由市場提供的衡量工具,這一點也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社會保障私有化改革取得的成效所證明。

(四)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功能

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功能。社會保障制度保護了社會弱勢群體,具有社會穩定功能,還可充當需求管理工具,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的有效管理推動資本形成和經濟增長,發揮經濟發展功能。因此,改革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也須充分發揮上述兩重功能。

以我國正在改革和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為例,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開管理、做實個人賬戶,一方面可以為迎接人口老齡化做好充分的準備,消除後顧之憂,穩定人心,另一方面,還要創造條件讓養老**投資於資本市場,既實現保值增值,又促進經濟繁榮。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在社會保險制度上嘗試建立基本保險、強制性企業保險和個人儲蓄性保險相結合的多支柱體系。

參考文獻:

[1]徐丙奎.西方社會保障三大理論流派述評[j].理論參考,2007,(4).

[2]鄧大鬆.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樓主您不知道看看內容自己總結一下麼。。。別人又不知道你的l**要寫什麼。。。。

生育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是

考慮到各地生育保險制度改革的進展情況,在生育保險制度改革的初期階段,實行市 地 或縣級範圍統籌。生育保險按照屬地原則進行管理。五險裡生育保險是什麼啊?五險一金 1.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 醫療保險 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

當前我國為什麼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國家連來 社保缺口都不知道怎麼彌補源了,自然更不會承擔銀行的虧空,國家已經承擔不起了,所以把銀行經營私有化,銀行自己經營不善就只有倒閉,所以銀行都要給自己買保險,這樣銀行就把倒閉的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一但倒閉了就會有保險公司來賠償儲戶的存款 為什麼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公佈這條訊息的目的,就是安定民...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哪些問題

摘要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不斷地完善和改革,至今,養老保險制度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呢?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養老保險覆蓋面不夠大?法律是保障社會養老之於規範執行的基礎,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如何才能建立健全 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1 保險覆蓋面有待擴大導致我國養老保險覆蓋面窄的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