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2021-05-23 20:30:56 字數 879 閱讀 8375

1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齊家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或糾正人的行為。

致知:致:求得;知:知識。即「獲得知識」之意。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治國:管理國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亂(實現祖國統一)。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2樓:yiyuanyi譯元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古代的八目之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出自於A《論語》B

禮記大學 三綱領八條目 古代的七證八目都是出自禮記的大學篇。七證八目是古代儒家的修行方法。四書裡的 大學 大學 為 初學入德之門也 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專德 親民 屬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

格物致知,修齊治平什麼意思,「格物致知,修齊治平」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 修為,境界達到天人合一 解釋 1.格 推究 致 求得。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 出自 禮記 大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修齊治平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國家,安撫天下百姓蒼生的抱負,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

格物致知對學習的啟發

格物致知這個成語家喻戶曉,是中國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對古代科學發展從思想上有所影響,其基本意思是說 考察事物,獲得知識。這一詞語最早見於先秦經典 禮記 大學 是該書所提出的儒者求學八階段的初始兩個階段 古人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