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

2021-03-07 13:46:30 字數 7167 閱讀 3054

1樓:攻君不多言

同意一樓的觀點。

還有一個是羅貫中寫的必將是**,有部分誇張以及不真實的部分。因此會與蘇軾詞裡的形象有很大不同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嚴重扭曲歷史造成的。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歷史上的周瑜意氣風發,胸襟廣闊,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

3樓:荷花荷花

真實的歷史和詩詞不一樣,詩詞有虛構的成分。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

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蘇軾為了刻畫周瑜的形象,從裴松之注引三國志裡蔣幹拜訪周瑜時「布衣葛巾」而進行藝術昇華到周瑜身上的「羽扇綸巾」,雖然是蔣冠周戴,但是詩詞一般可以忽略歷史真實而抒發作者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形容周瑜從容嫻雅。

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蘇軾為了刻畫周瑜的形象,從裴松之注引三國志裡蔣幹拜訪周瑜時「布衣葛巾」而進行藝術昇華到周瑜身上的「羽扇綸巾」,雖然是蔣冠周戴,但是詩詞一般可以忽略歷史真實而抒發作者的情感。

5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原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1)東去,浪淘(2)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3)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4)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5)。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6)公瑾當年,小喬(7)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發(8)。羽扇綸(guān)巾(9),談笑間,檣櫓(10)灰飛煙滅。故國(11)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fà)(12)。

人生(13)如夢,一尊還(huán)酹(lèi)(14)江月。

編輯本段

註釋譯文

註釋(1)大江:指今天的長江。

(2)淘:沖洗,沖刷。

(3)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

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安徽廬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回憶。

(7)小喬:喬玄的小女兒,生的閉月羞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喬為孫策之妻,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之貌。

(8)英發:英俊勃發。

(9)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0)檣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

櫓,一種搖船的槳。(所謂檣櫓,物也;所謂強虜,人也。自古便有檣櫓與強虜之爭,記得上此課時,老師也曾對這兩個詞進行了分析,出於不同的版本,要看編者的喜好以及個人的理解,並沒有所謂的對錯,這兩個詞用於此處皆對,所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用,不過考試時最好根據課本。

鄙人認為,有爭論的東西出在考試卷上需要慎重。現在人教是用「檣櫓」。)(蘇教版作「強虜」)

(11)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指假戰場黃州。

(12)華髮:花白的頭髮。

華:《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字讀huā(一聲),花白義

(13)人生:現有版本作人間。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

注:一樽還酹江月,「還」字的讀法

古時讀音是 huán 。

其實就是在現代,稍早一點——比如2023年代,也是隻有一個 讀音,沒有普通話中「hái」這個讀音。也就是說,在用於「歸還」的「還」時,讀作「huán」,在用作「還是」、「還有」這一義項時,讀作「hái」。事實上在古詩詞中沒有「還是」、「還有」的用法。

hái這個讀音最早是在明清**中開始出現的。如《紅樓夢》第五十回:「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樽還酹江月」中,「還」也不是現代人很容易就聯想到的

一樽「更」酹江月(「還」有「更、更加」的意義)。試想,「人生如夢」,怎麼 一尊「更」酹江月呢?這裡「還」是「回還」的意思,不是人回還,是人的「神思」回還,從夢中回還,醒來。

杯中尚有餘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還」(繁體字為「還」),也只有一個讀音:

卷二 辵部 還 復也。從辵瞏聲。

戶關切戶關切,切出來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間。

譯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後人書法作品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祖國的江山美妙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於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編輯本段

創作背景

這首《念奴嬌》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文人清賞之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鬥入江中,石色如丹,傳雲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

'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嶽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於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湧,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

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蘇軾這裡所描述的風起水湧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的聯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於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編輯本段

思想感情

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6樓:陸沉天涯

蘇軾的主要是通過詩詞形象來闡釋自我感情,而三國演義則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加以藝術化,尊劉和突出諸葛亮,這樣就把周瑜刻畫的很糟

7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樓上11ouyjigh444的觀點

蘇軾是宋代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兩個人對周瑜這個歷史人物的描寫是有區別的。

蘇軾描寫的周瑜是一個儒將的形象,而羅貫中將這個形象特徵(羽扇綸巾)轉移到諸葛亮身上了。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問題

8樓:匿名使用者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小傳】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稱「三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蘇軾中進士。

蘇軾一生處於北宋新法與舊黨之間的鬥爭、傾軋激烈時期。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先後被貶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後諫官**他在詩文中有誹謗朝廷之語,**下獄,出獄調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元佑年間,舊黨執政,蘇軾曾內調任翰林學士等職,又因與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發生一些政見分歧,再次貶謫杭州。後來新黨重新上臺,蘇軾受到更大打擊,遠調惠州(貴州省惠陽縣)、瓊州(今海南島),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還途中死於常州(今江蘇省武進縣)。

蘇軾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對新法,但後期態度有所轉變,和舊黨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擠抑鬱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飢苦,辦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詩詞中也有所反映。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是一位全才,不僅散文是北宋最傑出的大家,而且詩詞也有很高的造詣,開宋代「豪放派」詞風。此外在書畫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

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闋。上闋詠赤壁,下闋懷周瑜,並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

作者弔古傷懷,想古代豪傑,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念奴嬌》一詞在寫作方法上的主要特點是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感情。如上半闋對赤壁的描寫和讚美,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下半闋刻畫周瑜形象傾注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

最後借「一樽還酹江月」表達自己的感慨。全詞意境開闊,感情奔放,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全詞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弔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

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於通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事的回憶,而自然聯想到赤壁之戰巨集偉的戰鬥場面。「故壘西邊」兩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弔。

作者這樣寫,是通過聯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鬥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鬥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湧澎湃,猛烈地衝擊著岩石。

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裡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作者從神遊中又回到現實。英雄人物已經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闕即景抒懷,通過描寫古戰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

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傑出指揮才幹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於憑弔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鬱悶愁苦的情懷。

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轉入消極苦悶。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尾句,一方面表現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裡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

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的豪邁心情。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疑難指津】

《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聰明能幹的一面,又有狹隘嫉妒的一面,且無「羽扇綸巾」 儒將風度。

兩部作品對同一人物的刻劃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不必追究誰更接近歷史真實。但一定要理解,蘇軾詞中如此刻劃周瑜、讚頌周瑜,意在懷古傷今,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詩中刻畫啦周瑜什麼形象?表達啦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刻畫周公瑾意氣風發 英俊帥氣 器宇不凡的陽光 正面形象。表達詞人對周公瑾的欽佩 喜愛之情,甚至有將自己喻成周瑜的氣質與福氣。一 蘇軾在詞中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故國 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孔子曾說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寫作背景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 宋神宗元豐五年 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 烏臺詩案 被貶黃州已兩年餘。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該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全詞原文如下 大江東...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周郎指的是誰

周郎 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 周郎 下文中的 公瑾 即指周瑜。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