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風箏中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時的那件事

2021-03-07 15:10:14 字數 4197 閱讀 8581

1樓:匿名使用者

弟弟可能真的忘了,但弟弟也有可能為了讓哥哥不再記掛著件事而讓哥哥釋懷的一個表現。

2樓:匿名使用者

弟弟的確忘記了當年的事情,因為從心裡也認為哥哥這樣做是對的,接受現實,而在童年不計其數被兄長嚴格管教的事情中,這件小事早以被弟弟淡忘

3樓:不勒特略

我覺得沒有,這麼一件讓人憤怒的、讓人絕望的事,肯定會是一個長久記憶的點!只是長大成熟之後,說話處事也成熟了,及時不在意了,也不會忘的一乾二淨!

4樓:匿名使用者

弟弟已經忘記了,在當時弟弟的思想也是認為自己這麼做是錯的.因為當時"我"認為:風箏是沒出息孩子玩的東西.

而弟弟也是這樣認為,不然他就不會偷偷摸摸地做風箏了.魯迅本想討得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魯迅這樣寫也突出了當時人類思想的麻痺.

這是在魯迅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魯迅才發現自己是錯的,而弟弟是對的.也就是說魯迅認為自己是虐殺者,弟弟是**殺者.而弟弟,也就是**殺者還認為自己是錯的,而虐殺者已經明白了.

所以說弟弟是真的忘卻了那件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文中的說法是,魯迅先生認為弟弟已經忘記了,純粹只是說謊安慰自己罷了。但個人認為他的弟弟是真的忘了。聯絡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來說,年長的兄弟欺負年幼的兄弟實屬正常,弟弟忘記了也是正常的表現。

6樓:匿名使用者

正如《啊q正傳》一樣。用對自己有利的話來激勵自己、…不讓自己覺得很愧疚。。他的弟弟應該沒忘記。

因為他弟弟小時候多麼喜愛放風箏。當時的是有可能還沒忘記。。為了讓哥哥不愧疚。

所以騙了他……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個故事有編造的成分,他的兩個弟弟都說沒有放生過這樣的事情

8樓:漆衛元雪翎

這件事,後來的作家田仲濟在自己寫的風箏中也說起過,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讀

了魯迅的《風箏》給我時時難忘的是風箏的故事。那不是寫的風箏,而是寫的童年時他對10歲內外的小兄弟精神上虐殺。他最鄙視玩沒有出息的風箏,而小兄弟則最喜愛風箏。

他卻憤怒地折斷了小兄弟在軋製中的蝴蝶的翅骨和作眼睛的小風輪。到了中年後,明白了這種虐殺的不對,使他的心沉重起來,像他說的

,20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墜下去了。他從此不斷地尋找機會以求得到小兄弟的寬恕,但直到兩個人都有鬍鬚了,都臉上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他找機會對小兄弟談,可總無濟於事。

終於找到又一次的機會,「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便敘述到了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糊塗。」可小兄弟什麼也不記得了,」又過這樣的事?「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言。

那又求什麼寬恕呢!完全忘卻,沒有什麼寬恕可言,那沉重的心只有任其沉重下去了!求寬恕是無望了!

作者寫得是多麼的悲傷啊!」

9樓:毓城督欣暢

應該沒有忘記把

可能是弟弟對哥哥的一種安慰

應該是吧

10樓:聊融釁文茵

弟弟並沒有忘記,只是

一個善意的謊言來安慰哥哥對他表示歉意的心理

11樓:舒苑黨月朗

弟弟並沒有忘記,只是想安慰哥哥

魯迅的《風箏》 為什麼他的弟弟會在很多年後忘了這件事??????急!!!!!

12樓:柏溦

因為在那個封建社會的時代,不只有魯迅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作的玩意,他們都接受了這樣的思想教育,連弟弟也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也覺得哥哥那麼做是對的。而且,這充分體現了他們手足情深,不會計較這些。或者說,弟弟已經對這樣的事、這樣的思想教育麻木了。

而且,魯迅不讓弟弟放風箏也是希望弟弟做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出發點是好的。 所以,他的弟弟會在很多年後忘了這件事

13樓:明誠

這是初中的把!

他弟弟也不是忘了!只是兄弟間難得見一次!弟弟不想提起!因為這樣說出來的話可能會破壞兄弟感情!所以弟弟假裝說忘記了!

你自己語言再組織下!這樣回答更好!

14樓:a魚我所欲也

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可見當時國民的思想是如何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弟弟也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做得事情, 只是他自己也喜歡放而已(有點糾結)

魯迅在這裡也是在指責舊社會舊觀念

16樓:貓貓狗狗仔仔

1弟弟當時還年幼2弟弟認為哥哥管弟弟是理所當然的 ,就沒放在心上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弟弟逆來順受,和那是封建教育導致了弟弟的冷漠,麻木,因而讓我感到心裡的悲傷

魯迅的《風箏》想要表達的情感(或中心思想)是?

18樓:梅梅雪雪

《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2023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早春二月時節的放風箏開始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然後自然地從風箏想到兒時往事:

作為兄長的他對所謂沒出息的酷愛風箏的弟弟的懲罰。成年後的作者為自己幼時的無知,對弟弟兒童天性的扼殺行為充滿了內疚和自責。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無法求得寬恕,因為弟弟對這件往事已漠然忘,這裡照應了文章一開頭作者見到風箏時「驚異和悲哀」的情緒。

這種驚異和悲哀並不僅僅在於作者內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於他從弟弟的「全然忘卻」中體會到中國老百姓對封建道德奴役、家長式的**制度的不覺醒,因而倍感改造「國民性」任務之艱鉅,點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內在原因。文章敘事與抒情緊密相聯,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極端憎惡和對美好明天的憧憬。此文以白描寫景、寫人,舒事與感嘆、議論相結合,滲透著一種深沉的理性精神。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20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用充滿詩意的筆調,形象地敘寫了同胞兄弟之間的濃濃親情,再現了魯迅嚴於自責和反省的品格與情懷

21樓:胡晟煒

《風箏》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自己兒時殘酷地將小兄弟的風箏弄壞的事情。魯迅先生的本意是通過這件事來揭示舊的倫理道德下的社會面貌,從「我」對兄弟家長式的管理,反映出神聖的長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殘忍,愚昧無知。

22樓:愛の紫夢依

魯迅那種無法排解的內疚再次讓我感動。同時心痛那弟弟,風箏骨架被哥哥踹爛的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是抖的。當哥哥離開後,他一定是被一種無助的悲哀所籠罩。

正因如此,我還是像當初我中學時讀這篇文章時再次懷疑他是否是真的忘了這件事。因為那樣一件事怎麼能說忘就忘了呢?先是喜歡得那樣隨它笑隨它狂,然後是自己瞞住哥哥偷偷地找來材料,躲起來加工,當這樣一件心嚮往之的作品快完成時,居然被哥哥霸道地幾下就踹爛了。

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難過啊,怎麼能說忘就忘了呢?我問兒子讀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感覺,他說感覺好像自己也沉到那其中了。我說是啊,這就是好文章,讓讀的人有深深的觸動。

無論長到多大,童年都是我們的精神的家園,哪怕你貧窮亦或富貴,哪怕你高貴亦或低賤,無論你**後是怎樣的人,回想起我們的童年,總是那樣令人回味。當我們累了的時候,當我們倦了的時候,當我們煩了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們回憶起我們的童年,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溫馨洋溢在心間了。童年的喜怒哀樂,等我們再憶起來的時候,都別有一番滋味。

哪怕是一些不快,再憶及時,也似乎失去了不快的理由。

魯迅風箏的寫作背景,魯迅風箏寫作背景

時年44歲的魯迅先生在與弟弟周作人因性格 志向不同而決裂後,內心感到煩惱 憤怒而又對弟弟捨不得情況下。想起兒時因不許放風箏而扼殺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用自我解剖與反思,抨擊了舊中國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寫下了散文 風箏 1 魯迅先生的散文 風箏 寫於一九二五年,時年魯迅先生44歲。生活的經歷和思想...

魯迅先生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風箏》

風箏 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早春二月時節的放風箏開始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然後自然地從風箏想到兒時往事 作為兄長的他對所謂沒出息的酷愛風箏的弟弟的懲罰。成年後的作者為自己幼時的無知,對弟弟兒童天性的扼殺行為充滿了內疚和自責。更令作者...

魯迅的《風箏》出自他的哪本書,魯迅的《風箏》選自散文集

風箏 選自 野草 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風箏 出自散文集 野草 魯迅的 風箏 選自散文集.風箏 選自 野草 野草 寫於 五 四 後期,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詩集。野草,課本上因該有吧 風箏是魯迅寫的一篇散文詩,選自散文詩集 野草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