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從什麼角度語文詩詞鑑賞一共有哪些角度

2021-05-20 06:19:19 字數 4903 閱讀 6270

1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鑑賞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詩歌鑑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

2樓:埖ルゐ誰傷

一、 從重點詞語處置疑。

理解詩歌中的

重點詞語,是鑑賞詩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才能較為準確地鑑賞詩歌。因而,理解重點詞語便成為古典詩歌鑑賞題的置疑角度。

二、 從關鍵語句處置疑。

所謂的關鍵語句,多指詩詞中的「詩眼」句,即能揭示詩的主旨、藝術內涵的語句。這些句子多對錶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著關鍵作用。只有準確地把握這些關鍵語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詩的關鍵點,進而深入地把握全詩內涵。

三、從詩詞意境上置疑。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連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鑑賞詩歌,重在領悟詩的意境,能夠領悟詩詞的意境就能準確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或所抒發的感情。因此,**詩詞意境便成為考查點。

四、從表達技巧處置疑。

古典詩歌十分注重講究表達技巧。鑑賞詩歌,也應該辨析詩的表達技巧,而要想準確地辨析詩詞中運用的表達技巧,就必須要掌握各種表達技巧及其作用,瞭解相關修辭,掌握相關術語。在試題的設定中,置疑點往往為描寫或抒情。

五、從思想感情處置疑。

感情對於詩而言,猶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詩歌的生命。古人云:

詩言志。詩人寫詩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均為抒發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鑑賞詩歌,就應該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要想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須要知人論世,瞭解相關的時代背景,把握詩歌的意象,以人為本,仔細品味詩人的情感。在試題的設定中,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為置疑點。

六、 從風格流派置疑。

風格是詩人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不同的詩人自有不同的風格,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創作時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風格也不同。因而,欣賞詩歌的風格也便成為高考的置疑點。

七、從分析形象處置疑

與**、戲劇一樣,詩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詩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而最多的卻是詩歌中描繪的景或物。無論怎樣,詩歌中的形象都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感情。因而只有真正地瞭解詩歌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思想。

於是分析詩歌中的形象便成為高考的置疑點。

八、從構思結構上置疑

鑑賞詩歌首要條件是讀懂作品,即瞭解詩歌的整體結構,這包括詩歌的寫作構思,也包括詩歌的即景抒情、由事轉議等等常見的結構方法。因此在閱讀詩歌時,我們既要注意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寫法,還要注意詩歌的意義上的單元劃分,結構上的總結和前後照應等內容。因而,分析詩歌的結構便成為高考的置疑點。

九、從語言藝術處置疑。

詩歌的語言是構建詩詞的基本要素,猶如文學的大門,只有充分地鑑賞語言才能探索到文學殿堂的真善美。因而,評價作品的選詞煉句的功夫、修辭格的運用及其效果、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含蓄性、凝練性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便成為高考得置疑點。

十、從運用典故上置疑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運用典故既能使語言精練,又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因而高考出題者常常在運用典故處置疑。

3樓:虞未鹹芳

從意境和內心及所處的歷史環境。

4樓:巨集原藏容

從用詞,虛實結合,融情於景之類的

語文:詩詞鑑賞一共有哪些角度?

5樓:夏令才

詩歌的鑑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象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鑑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

「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

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複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角度四:從修辭角度——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設問、反問、用典、互文、反覆、起興等。

角度五: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象、比興、虛實相生、託物言志、襯托、渲染、象徵、白描、抑揚、照應等。

角度六:從詩歌結構、篇章的角度——詩歌常用的結構方式有:並列結構、層遞結構、對比結構、迴環結構、開闔聚散結構等。篇章特點有:起承轉合、卒章顯志、以景結情、鋪墊、呼應等。

詳細解釋參看該網頁

6樓:奇香千里

言象意的總體角度切入會比較全面。

言,即詩歌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考察古典詩歌語言的平仄對仗等基本的音律要求,現代詩歌可以不用這麼多格式要求,但是語言方面的跌宕起伏是一定有的。分析完了,可以重點注意詩中的動詞形容詞的陌生化用法。

象,詩歌大多數都是含蓄委婉的,它藉助了什麼樣的意象,這些意象整體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意境,這主要是審美化的關照。

意,是讀每一首詩歌必須掌握的,雖然有些詩歌是朦朧的,但是通過多次的品讀,要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主題。

7樓:狂亂貴公子

藝術性(遣詞造句、排比對偶、合轍押韻等)

思想性(作品內容、寄託思想、時代意義)、綜合評價等

在古詩詞鑑賞中可以從哪些角度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8樓:燕

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鑑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於敘事詩)和議論(多用於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託物言志或象徵)、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則都屬於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鑑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鑑賞型別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型別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二、以課文為依託,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量可謂恆河沙數,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鑑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是我們高三古詩鑑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忽視教材中那些經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物件。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型別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最為常見,其他型別也並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傑,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鑑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語文詩歌鑑賞,語文詩歌鑑賞?

多麼優美的詩句 詩中描寫了夕陽餘暉下 一隻江鳥飛向西方。江風吹動著茂密的竹林 江橋的倒影在水中盪漾。蕭瑟的秋風中 在外的遊子分外想念自己的朋友 家人。由遠及近。一 抄二兩句描寫了夕陽西下 倦鳥遠飛 殘霞漸消的遠景,三四兩句描寫了風吹竹動 水波盪漾 長橋倒映的近景。視聽結合。第三句風吹密竹有聲是從聽覺...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技巧,高中語文詩歌鑑賞技巧

初中一般copy來說對語文 的詩詞鑑賞要求bai不高,主du要在高中階段要求嚴zhi格。對於賞析詩dao詞,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的詞彙語言的積累,這是基礎。其次可從以下幾方面鑑賞 1 對作者 寫詩時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 2 所謂 鑑賞 就是要從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揣摩,賞析。所以前提 必須要清楚詩的內...

語文詩歌鑑賞使用的成語語文詩歌鑑賞使用的四字成語ppt

動靜結合 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它分為化動為靜和以動襯靜.比如李白的 望廬山瀑布 遙看瀑布掛前川 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 字化動為靜.再如 王維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