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傳統民族聚會專案除摔跤射箭舞蹈外,還有

2021-05-30 04:33:37 字數 5785 閱讀 7780

1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還有布木格、賽馬、馬術、套馬、賽駱駝、打布魯、沙塔拉(蒙古象棋)和鹿棋等。

1、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語指「球」,又稱踢行頭或踢熊頭,很可能是狩獵生產時期的一種遊藝方式。將豬、鹿、羊之類的動物膀胱充足氣,氣口結死,外面縫上羊皮套,成為一個輕便的球,類似現代的足球、排球之類,然後踢著玩。

2、套 馬

套馬,原為蒙古族民眾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在後來的發展中,人們將其運用到體育娛樂中,形成為一項民族特色濃郁的傳統體育專案。

蒙古族的套馬活動,一般是在喜慶節日中表演或比賽,主要為兩種形式。第一種為揮杆套馬。比賽中,青年騎手數人為一組,雲集草原,各持一長約3米的竹竿。

竹竿頂扎一繩環,環的大小以能套住馬頭為宜。先讓一烈馬疾奔,套馬手們縱馬飛馳,緊追不捨,到適當距離時即迅速揮杆將馬套住。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3、馬 術

作為草原民族,馬與蒙古族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除了賽馬,人們以馬作為平臺而進行的各種技巧活動,也成為蒙古族的一項民族體育專案,這就是馬術。

蒙古族民間流行的馬術運動,形式多樣。人們在馬上進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藝驚險,緊張激烈,引人入勝。這些技巧形式若按專案來分,主要包括馬上技巧、乘馬斬劈、乘馬射箭、超越障礙、賽馬、馴馬和馬球等。

4、賽駱駝

賽駱駝,是蒙古族在遊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項傳統體育專案。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除了馬,駱駝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見的一種被人馴服的牲畜。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錫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族聚居區,駱駝是經常見道德,而當地男女老幼也都習乘駱駝。

5、沙塔拉(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是內蒙古民間盛行的一種體育遊戲,一般來說蒙古象棋有兩種型別,一是棋盤為8x8格的shatar,另一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hiashatar少為人知。以下內容皆是shatar。

蒙古象棋形式、走法、規則接近國際象棋,但與國際象旗又有所區別。蒙古語稱為「沙特拉」,是北方草原古老獨特的博弈遊戲之一。漢文音譯喜塔爾、沙特拉、沙塔拉,是流行蒙古的象棋遊戲,目前流傳的是棋盤六十四格的規則,另一是百格棋盤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見。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賽馬、篝火、布木格、賽駱駝、打布魯、鹿棋等。

1、賽馬:

賽馬分為賽走馬和賽快馬兩類。成年人賽走馬,男女兒童賽快馬。

賽程最短16公里,最長60公里,一般都是

三、四十公里。賽走馬,既賽快、更賽美,包括賽馬的外貌、走路奔跑的姿態美不美,馬的鞍子、賽手的穿戴和姿勢美不美。賽快馬,是不備鞍轡的驏騎直賽,以賽速度為主。

挑馬、馴馬是賽馬取勝的基礎,所以賽馬前賽手都要挑選和調教比賽的馬匹,一般要調教15天左右,蒙古族稱為「吊馬」。在「那達慕」大會上,取得名次的馬匹都要集中到主席臺前,依名次排好隊,聽牧民朗誦贊馬詩。

贊馬詩的內容十分豐富,馬的形象、產地、放牧者、調教者、騎手、比賽的特點等,都囊括其中。此外,還要特別表彰冠軍,在獲得第一名的馬的頭上、身上撒奶酒或鮮奶。

2、篝火

草原之夜是靜謐的,燃起一堆篝火,五湖四海的遊人坐在一起,品著奶茶,或者山南海北的侃侃神聊,或者家長裡短的娓娓細嘮,或者工作事業彼此交流,或者民風世俗互相介紹。

3、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語指「球」,又稱踢行頭或踢熊頭,很可能是狩獵生產時期的一種遊藝方式。將豬、鹿、羊之類的動物膀胱充足氣,氣口結死,外面縫上羊皮套,成為一個輕便的球,類似現代的足球、排球之類,然後踢著玩。

4、賽駱駝

賽駱駝比賽時,賽手們身著蒙古族服裝,騎上駱駝,一聲令下,便策動駱駝開始飛奔。賽程一般為2.5~10裡,先到終點者為勝。

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平時慢騰騰的樣子。使大家誤認為它跑不快,但在新疆的草原上,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除了用它來馱東西之外,還用它作為一種參賽的工具。

平時,牧民常常舉行賽馬活動,但逢到喜慶的日子,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還要舉行賽駱駝,這比賽馬要精彩得多,因而前往**的人也是爭先恐後。

5、布魯

布魯比賽分擲遠和投準兩種。擲遠布魯為「海雅木拉布魯」,投準布魯為「圖古樂根布魯」。擲遠時按一定的距離,用規定布魯擲遠,擲出最遠者為勝。

投準時按一定的距離立一物,選手投三次,投準多者為勝。

6、圍鹿棋

對弈時,先把兩個鹿分別放在「山口」上,將8個士放在棋盤中間內層正方形的8個點上。雙方每人一步,輪流執棋。執鹿者先走,可走一格,或從一個士上跳過,並吃掉被跳過的棋子,爭取多吃掉士,使對方無力圍堵。

執士者走時,先把手中的16個棋子每次只下1枚,之後走棋盤中的棋子,每次只能1子1格,盡力圍堵對方並避免被吃掉。最後,若是2只鹿被圍住不能動,則執士者為勝;若是執士者失子太多,以無力圍住對方的鹿時,則執鹿者為勝。

3樓:翡冷翠翡冷翠

還有套馬、馬術、賽駱駝、布木格、沙塔拉(蒙古象棋)、打布魯、和圍鹿棋等。

1、套馬

套馬原為蒙古族民眾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後來演變為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專案,主要在喜慶節日中表演或比賽,一般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為揮杆套馬,比賽中套馬手手持扎有一繩環的竹竿,然後緊追疾奔疾奔的烈馬,到適當距離時即迅速揮杆將馬套住。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第二種是繩索套馬,比賽前選一烈性難馴之馬,先令其疾馳,參賽的成群騎手,手持打有活結的繩索,騎馬緊追,到一定距離,丟擲繩索套馬,以先套準並能束住烈馬者為勝。

2、馬術

作為草原民族,馬與蒙古族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因此,蒙古族以馬作為平臺而進行了各種體育比賽活動,其中就有馬術。

蒙古族的馬術運動,形式多樣,專案主要有馬上技巧、乘馬斬劈、乘馬射箭、超越障礙、賽馬、馴馬和馬球等,動作高難,優美精彩,深受觀眾喜愛。

3、賽駱駝

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除了馬,駱駝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見的一種被人馴服的牲畜,因此也衍生出了以駱駝為主題的聚會比賽專案。

與馬相比,駱駝的體軀龐大魁梧,耐力強,但行動緩慢、頑固執拗,倘若它生氣,便會就地躺倒,這一類是不能勝任比賽的。因此,參加賽跑的駱駝必須通過挑選和嚴格的訓養,方能上陣角逐。

4、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語指「球」,又稱踢行頭或踢熊頭,很可能是狩獵生產時期的一種遊藝方式。將豬、鹿、羊之類的動物膀胱充足氣,氣口結死,外面縫上羊皮套,成為一個輕便的球,類似現代的足球、排球之類,然後踢著玩。

5、圍鹿棋

圍鹿棋,又叫「鹿棋」,棋盤可繪在木板、紙上,也可在沙土上畫,棋盤的主要部分是正方形,棋盤由5道縱橫線、3道交叉斜線組成,兩人對弈,其中一方執「鹿」,有2個棋子,另一方執「士」,有24個棋子。棋子可用「薩克」(獸踝骨)或石頭、小木昆,也有很精製的木雕棋子。

這是蒙古族中普遍開展的體育活動,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早期集體圍獵的生產活動。

4樓:樂觀小山

還有套馬、馬術、賽駱駝、布木格、沙塔拉(蒙古象棋)、打布魯、和圍鹿棋等。

1、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語指「球」,又稱踢行頭或踢熊頭,很可能是狩獵生產時期的一種遊藝方式。將豬、鹿、羊之類的動物膀胱充足氣,氣口結死,外面縫上羊皮套,成為一個輕便的球,類似現代的足球、排球之類,然後踢著玩。

2、套 馬

套馬原為蒙古族民眾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後來演變為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專案,主要在喜慶節日中表演或比賽,一般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為揮杆套馬,比賽中套馬手手持扎有一繩環的竹竿,然後緊追疾奔疾奔的烈馬,到適當距離時即迅速揮杆將馬套住。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第二種是繩索套馬,比賽前選一烈性難馴之馬,先令其疾馳,參賽的成群騎手,手持打有活結的繩索,騎馬緊追,到一定距離,丟擲繩索套馬,以先套準並能束住烈馬者為勝。

3、馬 術

作為草原民族,馬與蒙古族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除了賽馬,人們以馬作為平臺而進行的各種技巧活動,也成為蒙古族的一項民族體育專案,這就是馬術。

蒙古族民間流行的馬術運動,形式多樣。人們在馬上進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藝驚險,緊張激烈,引人入勝。這些技巧形式若按專案來分,主要包括馬上技巧、乘馬斬劈、乘馬射箭、超越障礙、賽馬、馴馬和馬球等。

4、賽駱駝

賽駱駝比賽時,賽手們身著蒙古族服裝,騎上駱駝,一聲令下,便策動駱駝開始飛奔。賽程一般為2.5~10裡,先到終點者為勝。

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平時慢騰騰的樣子。使大家誤認為它跑不快,但在新疆的草原上,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除了用它來馱東西之外,還用它作為一種參賽的工具。

平時,牧民常常舉行賽馬活動,但逢到喜慶的日子,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還要舉行賽駱駝,這比賽馬要精彩得多,因而前往**的人也是爭先恐後。

5、沙塔拉(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是內蒙古民間盛行的一種體育遊戲,一般來說蒙古象棋有兩種型別,一是棋盤為8x8格的shatar,另一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hiashatar少為人知。以下內容皆是shatar。

蒙古象棋形式、走法、規則接近國際象棋,但與國際象旗又有所區別。蒙古語稱為「沙特拉」,是北方草原古老獨特的博弈遊戲之一。漢文音譯喜塔爾、沙特拉、沙塔拉,是流行蒙古的象棋遊戲,目前流傳的是棋盤六十四格的規則,另一是百格棋盤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見。

5樓:shine開心泡菜

娛樂風俗

(1)賽馬:是草原上最激動人心的傳統體育娛樂活動,賽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華里。賽手不穿靴襪,只穿華麗的綵衣,頭上束著紅、 綠綢飄帶,顯得既輕便又英武。

當駿馬疾馳的時侯,賽馬人騎在馬上如騰空一般,表現出嫻熟的騎藝。

(2)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輪著摔,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是

八、十六、三十

二、六十四等雙數,總數不能出現奇數。摔跤手的服飾比較講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褲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上衣是牛皮製做,上邊釘滿銀釘或銅釘(卓都格),背後中間有圓形銀鏡或」吉祥」之類的字,腰間繫有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圍裙,腳登蒙古靴或馬靴。優勝者脖子上常套著五顏六色的布條頂圈「姜嘎」。

(3)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於軍事訓練,後改為娛樂的活動。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4)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愛的民族樂器,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草原牧民愛馬頭琴,對馬頭琴有特殊的感情。

馬頭琴的琴聲優美動聽,有人形容:「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

(5)**、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稱。每當宴會,慶祝節日, 歌聲常常一個接一個。

唱古老的民歌,民間傳說的故事, 唱草原富饒美麗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聲悠長而高亢,音調多激昂,歌的韻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會、節日、婚禮用的和奏樂器是兩股胡琴,四股胡琴、蕭等。

(6)「好來寶」:是蒙古民間獨特的曲藝形式,是一種說唱藝術。它有固定的曲調和唱詞。

一般是兩人拉著四胡對唱或一人自問自答。說唱演員不但能拉會唱,而且有觸景生情的靈感,有隨編隨唱的本領,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較濃,如今在錫林浩特市有時舞臺上演出的新式「好來寶」人數不等,有自編、自拉、自演,典調動聽,形式多樣且好看。

(7)蒙古象棋:類似國際象棋,由棋盤和棋子組成,棋盤有深淺兩色間隔排列的64個小方塊,棋子共32枚,雙方各16枚,有諾顏(王爺),哈屯(王后),也稱波日斯,各一枚,哈薩嘎(車),駱駝,馬各2枚,厚烏(兒子)各8枚。 對奕時白格先走,以後雙方輪流走一著,吃掉對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車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著,雙方任何一個「厚烏」到達對方最末一格時,都可變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個棋子。

玩蒙古象棋,不能吃掉對方的「烏努欽厚烏」(孤兒)。「王」被對方將死,就算輸棋,雙方均剩「王」或雙方只剩同色格的單駱駝算和棋。

(8)「沙嘎」那達慕: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種玩法。沙嘎的寬凸面叫「好尼」(綿羊),寬凹面四」牙瑪」(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馬),窄凹面則「烏和日」或「特模」(牛或駱駝)。

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9)「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是娛樂、遊戲的意思,它源於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現已成為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民間體育活動的隆重集會。

蒙古族摔跤的習俗,摔跤是哪個民族的風俗

蒙古族摔跤的習俗如下 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式摔跤稱作 搏克 蒙語結實 團結 持久的意思 搏克運動的比賽形式古樸而莊重。按蒙古族傳統要求,參賽選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製成的 卓得戈 緊身半袖坎肩 裸臂蓋背,卓得戈 邊沿鑲有銅釘或銀釘,後背中間有圓形的銀鏡或 吉祥 之類樣字。腰間繫用紅 藍 黃三色綢子做的 策...

內蒙古的蒙古族和蒙古的蒙古族是同民族嗎

蒙古國的人說俄語 還信誓旦旦的樣子,我直接就崩潰了 是同一個民族 當然是同一個民族,他們都是蒙古族 蒙古國bai的喀爾喀蒙古族約佔全國人口du的zhi80 還有哈薩克等族。主要語言dao為喀爾喀專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屬喇嘛教。內蒙古由蒙古 漢 滿 回 達斡爾 鄂溫克 鄂倫春 朝鮮等49個民族組成,其...

蒙古族民族節日風俗習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 白月 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 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 辭歲酒 馬奶節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 馬奶節 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