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和太極宮是什麼關係

2021-05-18 13:25:00 字數 4861 閱讀 6082

1樓:武功直追孫祿堂

太極殿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原名未央宮,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故於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啟祥宮,清代改稱太極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太極宮建於隋初。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

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於唐長安城**的最北部。據考古實測並參考文獻記載可知,宮城東西寬2830.3米,南北長1492.1米。宮城城牆為夯土板築,牆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牆基寬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東城牆部分的寬度是14米多。

這比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合5。3米),牆基寬9米一12米來看,構築得更為堅固高大。

2樓:間歇性精神錯亂

沒什麼關係,就是名字重了。

太極殿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原名未央宮,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故於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啟祥宮,清代改稱太極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太極宮建於隋初。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

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於唐長安城**的最北部。據考古實測並參考文獻記載可知,宮城東西寬2830.3米,南北長1492.1米。宮城城牆為夯土板築,牆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牆基寬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東城牆部分的寬度是14米多。

這比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合5。3米),牆基寬9米一12米來看,構築得更為堅固高大。

唐朝的宮殿有哪些?

3樓:更無聊的

唐都長安城在內部結構上,由外城郭、皇城、宮城以及大明宮和興慶宮等部分組成。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北端,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皇城,皇城的最北邊,隔橫街又有一座小城,這就是宮城。宮城呈長方形,面積為零點七平方公里。

其東、西兩面城牆,系皇城牆往北的延伸,北牆則直接與郭城北牆相重合。

宮城共有三部分組成,即掖庭宮和東宮左右對峙,中間擁簇著太極宮。 東宮和掖庭宮規模都較小,各自只佔宮城的一小部分。東宮是皇太子居住和辦公之地;掖庭宮的作用則比較特殊,它主要用來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以在宮中進行勞動和學習技藝,其實質,就是現在的「少年*****」。

宮城的主體建築為太極宮,太極宮是由原隋代大興宮改建而成的,位居長安城中軸線的最北端,用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南面稱王」。太極宮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主要在這裡活動。

太極宮設南北兩門,南門為正門,又叫承天門。它正對長安城的中軸線天街和朱雀大街。門外與皇城之間,是一個寬達四百四十米的廣場,唐王朝的許多重大朝外活動,多數都在這裡進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會,以及閱兵和受俘等。

每當這時,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門,文武百官群集廣場,場面非常雄偉壯觀。 太極宮內共有十六座大殿,其中,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和延嘉殿稱之為四大殿。此外還有中書省、門下省、舍人院、巨集文館,以及凝陰閣和望雲亭等重要建築。

太極殿是太極宮的前殿,為太極宮的主體建築。據說,太極宮的名字也即因太極殿而來。太極殿是宮內舉行「中朝」的地方。

每月的朔望兩日,皇帝在這裡接見群臣,處理政務,屆時文臣武將分班列座,皇帝端坐於前,共商國事。 太極殿以北建有兩儀殿,這裡是舉行所謂"內朝"的地方。內朝是一種皇帝與小範圍臣僚共商國事的儀式,通常只有少數決策大臣,即皇帝的親信才有資格參加。

所以朝儀比較簡單,也非常隨便。但內朝在影響王朝決策方面卻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國政大事,往往要現在此殿商討、決定,然後再剃刀大殿,於「中朝」時跟眾大臣議論。

在唐長安城中,有三處宮殿群體,除了太極宮外,城北牆外禁苑裡有大明宮,城東部的隆慶坊有興慶宮。三座宮城,彼衰此興,在唐朝歷史的不通階段上,各自佔據了一席重要之地。 大明宮,原稱永安宮,是貞觀八年,李世民為其父太上皇李淵所修的一座避暑之宮。

李淵死後,永安宮改名大明宮,一直無人居住,成為一座離宮。到唐高宗李治時,憂鬱身患風溼病,厭惡太極宮內潮溼,便搬來地處龍首塬上地勢高地面乾燥的大明宮裡。改建後的大明宮公設一十一座宮門,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鳳門(取「丹鳳朝陽」之寓意)和北面的玄武門(取「北方玄武」風水之說)。

太極宮和大明宮在佈局方式上基本相似,唯有南內興慶宮與前二者大不一樣。後者的整體佈局特徵是不墨守成規,因地制宜,風格多樣,如正宮門向西開,可謂別出心裁。與前二者相比,更顯得活潑、奔放而又雄偉、豪華,這無形中引出了長安帝王宮殿的一大謎團,那就是興慶宮何以要反叛前規、標新立異?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應用易學」(所有應用《周易》作實踐指導的學問,風水只是其中之一)這把鑰匙必須具備。(龐鈺龍編撰)

唐代宮苑和遊樂地

唐朝國力強盛,長安城宮苑壯麗。大明宮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萊山獨踞,池周建迴廊四百多間。興慶宮以龍池為中心,圍有多組院落。

大內三苑以西苑為最優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連環。長安城東南隅有芙蓉園、曲江池,一定時間內向公眾開放,實為古代一種公共遊樂地。

唐代的離宮別苑,比較著名的有麟遊縣天台山的九成宮,是避暑的夏宮;臨潼縣驪山之麓的華清宮,是避寒的冬宮。

大明宮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北龍首原上。唐代貞觀八年(634),太宗李世民為供其父李淵避暑,於長安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建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662)高宗李治加以擴建,一度改名蓬萊宮,後成為唐代帝王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

唐末毀於戰亂。2023年其遺址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宮高踞龍首原上,遙對終南山,俯瞰長安城,規模巨集大,氣勢壯闊。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北牆長1135米,南牆(即長安城北垣的一段)長1674米,西牆與南北牆垂直,長2256米,東牆傾斜有曲折。

宮城內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所有宮牆均為夯土牆,僅在同城門相接處和城牆轉角處內外表面砌磚。城基寬13米餘,深1米餘,城牆底寬10米餘。

宮城北部的東、北、西三面城牆之外平行築有夾城。西、東兩面的夾城距宮城均為55米,北夾城距宮城160米。宮城南牆正中的丹鳳門為正門,東有延政、望仙二門,西有建福、興安二門;西牆中部有右銀臺門,其北有九仙門;東牆有左銀臺門;北牆正中為玄武門,其東有銀漢門,西有青霄門,玄武門正北夾牆有重玄門。

北門一帶是當時北衙禁軍的駐地,關係到宮廷的安危,所以在不到200米距離內設了三道門(包括玄武門內的重門),門的基址尚存。

據記載:大明宮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沿襲唐太極宮的三朝制度,沿著南北向軸線縱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

三殿東西兩側建有若干殿閣樓臺。外朝部分還附有若干官署,如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史館等。內廷部分以太液池為中心。

池中建蓬萊山,池周佈置曲廊。周圍殿宇廳堂、樓臺亭閣羅布,寢殿在池南。這是帝王后妃起居遊憩的場所。

各殿具體位置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確定。

含元殿,大明宮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宮殿。是舉行重要典禮儀式的場所。含元殿利用龍首原高地為殿基。

現殘存遺址高出南面地坪10餘米。殿東、北、西三面為夯築土牆,白灰抹面。殿寬11間,每間面闊5米餘,進深4間,北牆距北內槽柱中心5米,內槽柱南北跨距9.

8米,殿四周為副階圍廊。殿址上現存方形柱礎一座,下面方形部分長寬各1.4米,高0.

52米,上凸覆盆高10釐米,上徑84釐米。僅從這一構件的尺寸,可見含元殿的尺度規模。殿前龍尾道長75米,道面平段鋪素面方磚,坡面鋪蓮花方磚,兩邊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闌。

含元殿東西兩側前方有翔鸞、棲鳳兩閣,以曲尺形廊廡與含元殿相連。這組龐大的宮殿建築群,體現了唐代建築的雄渾風格,成為後世宮殿的範例。

麟德殿,是皇帝舉行宴會、**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場所,位於太液池正西高地上,距宮城西牆90米。宮殿遺蹟的臺基夯土築成,周圍砌有磚壁,呈長方形,南北長130餘米,東西寬約77米,上下二層,殿堂、廊廡建在上層臺基之上,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後殿組成,中殿為主殿,東西寬9間(兩山牆各佔一間除外),南北進深5間,殿內有兩道隔牆,將殿分成東、中、西三部分,中部5間,兩側各2間,地面鋪0.2米厚石板。

前殿東西寬亦為9間,兩山與中殿齊,前後無牆,兩端兩間進深4間,當中7間進深3間,地面也鋪石板。後殿與中殿僅一牆之隔,兩山與中殿兩山對齊,進深3間,地面鋪方磚,殿周環以迴廊。殿後側東面為鬱儀樓,西面為結鄰樓,兩樓前為東亭、西亭。

樓、亭均建於夯土高臺上,樓亭廊廡襯托著三殿,構成一組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型建築組合。

興慶宮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為唐長安三座皇宮之一,其他兩座為大明宮、太極宮。開元二年(714)就唐玄宗舊居五王子宅所在的興慶坊建成。宮殿為非對稱佈局,南部有較大的園林區,具有離宮性質。

唐天佑元年(904)毀。

據記載,興慶宮以一道東西橫牆隔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正門興慶門在西牆;南部為園林區。東面通過夾城與大明宮連通。

正殿為興慶殿,主要建築還有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龍首渠橫貫宮殿區,在瀛洲門東側穿越東西橫牆注入園林區的龍池。園林區以龍池為中心,東北角有沉香亭。

宮的西南方有勤政務本樓和花萼相輝樓,是唐玄宗宣佈大赦、改元、受降、受賀、接見、宴飲的地方。整座宮殿沒有一條全域性的中軸線,這在古代宮殿建築中是罕見的。遺址南北1250米,東西1080米。

2023年在遺址範圍內進行過發掘,其中有一座門址,面闊五間,長26.5米,進深三間,寬19米,進深的中間一間除明間處開門道外,西側為夯土臺,土臺外側接南面宮牆。這遺址曾被認為是勤政務本樓遺址。

但也有人認為,與文獻所載的位置、規模都不相合。

曲江池中國唐代著名的風景區,在唐長安城東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這裡在秦代稱愷洲,並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漢代在這裡開渠,修「宜春後苑」和「樂遊苑」。隋營京城(大興城)時,宇文愷鑿其地為池。

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稱苑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而苑仍名「芙蓉園」。據記載,唐玄宗時引產水,經黃渠自城外南來注入曲江,且為芙蓉園增建樓閣。

芙蓉園佔據城東南角一坊的地段,並突出城外,周圍有圍牆,園內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曲江池位於園的西部,水面約0.

7平方公里。全園以水景為主體,一片自然風光,岸線曲折,可以盪舟。池中種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

亭樓殿閣隱現於花木之間。唐代曲江池作為長安名勝,定期開放,都人均可遊玩,以中和(農曆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中元(七月十五日)、重陽(九月九日)和每月晦日(月末一天)也很熱鬧。現在池址仍在,園林設施均已湮沒。

請問太極圖和太極拳有什麼關係,請問這個太極圖是怎麼回事

太極圖中蘊含著很多哲理,你可以去查一下。它可以說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用太極圖的陰陽來解釋武術的攻防,可以這樣理解 太極圖中的陰陽雙魚放在一個圓裡,這個圓就是一個整體了,整體中有陰有陽。而攻防也必須是一個整體,不能單獨某個方面出來談。太極圖裡陰魚和陽魚都有一個 眼 而且是陰魚陽眼陽魚陰眼的關係,我理解...

太極是什麼,太極是什麼

太極拳以 棚 捋 擠 按 採 挒 肘 靠 進 退 顧 盼 定 等為基 本方法。在運動中,要求靜心用意,以意識引導動作,動作與呼吸緊密配合,呼吸要平穩,深勻自然,動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緩慢,身體保持疏鬆自然,不 偏不倚,動作綿綿不斷,輕柔自然,動作弧形,園活不滯,同時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韓國國旗的歷史由來,與中國的太極有什麼關係嗎

自1883年 朝鮮王朝後期 開始,韓國就開始使用太極旗。大韓 建國後繼續延用。1949年,韓國文教部正式確定韓國國旗現在的樣式 旗 是太極圖案,四周配以八卦圖形。據韓國官方解釋,太極圖中的紅色代表陽,藍色代表陰,陰陽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與和諧。火與水,晝與夜,黑暗與光明,建設與破壞,男與女,主動與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