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上善若水何意老子曰上善若水何意

2021-03-08 17:03:09 字數 5471 閱讀 1661

1樓:趕殺

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大概是:上善之人,像水一樣柔順,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

這是雅居樂營銷策劃的期樓名稱,暗喻地產商默默奉獻的精神,也在教育企業的員工「做人要厚道,辦事要活套」,應該做到外圓內方,大智若愚,方能縱橫於商場。因為水是無型的,在什麼地方成什麼型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

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

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汙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

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2樓:樂知者東哲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解釋:上善之人,像水一樣柔順,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

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樣,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養到像水一樣,善於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仁」;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言善信』;立身處世作到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正善治」;擔當作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盪的趨勢而動盪,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動善時」;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便是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猶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無私的妙用了。

為了引申發揮道家的似私而實無私的妙用,進而刻畫出如何才合於「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的作用,因此便引出一段水之美的人生哲學。

在這節的開場,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為提綱。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例如古人所說:

「到江送客掉,出嶽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但是,它卻永遠還不要佔據高位,更不會把持要津。

俗話說:「人往高處爬,水向低處流。」它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的人世間,寧願自居下流,藏垢納汙而包容一切。

所以老子形容它,「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寫了一副對聯,作為人生修為的指標:「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但在《老子》這一節的文言裡,要注意它「幾於道」的幾字,並非說若水的德性,便合於道了。他只是拿水與物不爭的善性一面,來說明它幾乎近於道的修為而已。佛說「大海不容死屍」,這就是說明水性至潔,從表面看,雖能藏垢納汙,其實它的本質,水淨沙明,晶瑩透剔,畢竟是至淨至剛,而不為外物所汙染。

孔子觀水,卻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進,來說明雖是不斷地過去,卻具有永恆的「不捨晝夜」的勇邁古今的精神。我們若從儒、佛、道三家的聖哲來看水的讚語,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進利生,道家的謙下養生,佛家的聖淨無生三面古鏡,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趨向,應當何去何從;或在某一時間,某一地位如何應用一面寶鑑以自照、自知、自處。

但在《老子》本章講修水觀的水道,除了特別提出它與物無爭,謙下自處之外,又一再強調地說,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樣,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養到像水一樣,善於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仁」;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言善信』;立身處世作到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正善治」;擔當作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盪的趨勢而動盪,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動善時」;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便是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猶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無私的妙用了。

老子講了這一連串人生哲學的行為大準則,如果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實在太難了。除了歷史上對所標榜的堯、舜以外,幾乎難得有一完人。不過,能有一項的美德,也就可以樹立典範而垂千古了。

我們來不及細數歷史的古今人物,但從平常熟悉的偶憶中,順便來說,由周大王的居分阝,到周文王的以百里興;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終以周守藏史的卑職自處;吳太伯的讓國避地;張子房的自求封於「留」等等,都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其餘也有不少的聖君名臣,寬厚優容,做到「心善淵」的榜樣。諸葛亮的三顧出山,終至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是「與善仁,言善信」的楷模。

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政,君臣上下,大體都有「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的精神。只是人類歷史的事蹟大多,一時也講說不完,姑且到此為止。此外,在東漢史上,有一段水的有名故事,那便是尚書僕射鄭崇對漢哀帝質問「門庭如市」的對話。

鄭崇當時理直氣壯地對答說:「臣門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為千古的名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們所引用。

那真是水的妙語。但可惜鄭崇的「臣心如水」,結果也難免死在昏君哀帝的手裡,水也應為他嗚咽興悲了!

3樓:手機使用者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4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你回答了別人的問題,別人把你的問題採不採納為最佳答案你也無所謂,你還老想著這個問題要對別人有用

5樓:太乙門人

建議你看看太一生水篇,當然一般的世間的解釋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6樓:二辰

類似於**教「上帝愛你。」

7樓:匿名使用者

最博大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往低處流,上善無需留名;水清澈透明,上善沒有汙濁利祿;水滴石穿,上善堅忍,在大的事都有毅力辦成。

8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說上善若火。。。

9樓:般若無明卍

夫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道德抄

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bai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du所惡,zhi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dao,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的註釋有很多種,各人理解不同,關鍵看你自己是怎麼理解的。

上善若水。

注:最善良好像是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注:水的善利益萬物而不計較。

處眾人之所惡。

注:水之善它能夠在眾人厭惡不去做的事,水去做。

故幾於道。

注:所以水之德性就近於道了。

居善地。

注:水喜歡居住在安靜無事的地方。

心善淵。

注:水的心最善良,不貢高能和萬物之性,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

與善仁。

注:水的德最善最仁,施萬物不伐其功,利萬物不求其報。

言善信。

注:說起來水最有信用,萬物要他,他就給他。

政善治。

注:水潤萬物升為雨露降入河流,其善治於世間也。

事善能。

注:水之善去垢煮食,潤澤乾坤,隨宜妙用是世上最能的一項。

動善時。

注:水之行動不違天時,皆行則行,皆止則止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水與萬物不相爭,所以說到水之七善不爭的事,所以水是不可尤怨的德也。

11樓:光芒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始。夫唯不爭,故無尤。

12樓:善良的

積極參與討論,當別人的說法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的勇敢的說出來。

13樓:我心飛翔

上善若水copy

上位者做得好,做到極致,像水一樣,是潤下而不爭不居高的,用水來形容上位者的利人。

即:善於為上者若水

以此推:

居之為善者若地,心之為善者若淵。。等等

舉個例子:言善信,言之為善者若信,語言之可貴者(優秀的,極致的)在於可信,即準確、有用。可以之為用,信也。

14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水來利萬物而源

不爭,處眾人之所bai惡,故幾於道。」意du思是說,zhi最高境界的善行 就像水dao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 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15樓:131181薄荷

最高境界的善行 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所以最接近道。

出處:《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著作,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老子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這說明A矛盾的特殊性B矛

老子曰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這說明矛盾的相互轉化 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這說明矛盾的什麼性 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這說明矛盾的同一性 老子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段話說明 d 矛盾 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在的條件 本題考查的是矛盾。老子的版觀點說明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權在條件...

什麼是老子所說的 上善若水 和它的含義

上善若水 語出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老子 前600年 前470年之後 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誕生 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 今河南鹿邑 人,漢族。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幾章

上善若水 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其意思就是最高的德如同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總是處於人們所厭惡的低微之處,因此接近於道。上善之人,居住之地像水一樣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