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之中,為何不敢輕易斬殺敵軍派來的使者

2021-03-08 20:52:20 字數 1667 閱讀 7357

1樓:火樹銀花不寐城

在我國古代戰爭中,「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它本身沒有約束力。然而,即使交戰雙方紅著眼睛互相殘殺,他們也不會輕易打破這一規則。

春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反對周朝法令的戰爭。孟子曾經說過春秋時期沒有正義的戰爭。然而,在春秋時期,人們並不是想打仗就能打仗的。

戰前的第一件事是下戰書。這是因為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車戰。

戰爭雙方需要就戰爭時間達成一致,並通過戰爭信函選擇一個開放的戰爭地區。這時,需要有人充當信使。這是兩**事交流中使者的由來。

春秋時期,戰爭雙方都以保護周天子為藉口。因此,對前來與交戰地區交流的特使沒有敵意。他們不會隨意殺死信使,而是禮貌地對待信使。

然而,戰國以後,所謂的「禮」和「義」早已被遺忘。戰爭充滿了陰謀和意外。除了殺戮和投降之外,對平民的**也經常發生。

但是仍然不斬來使,原因是古代的資訊傳播沒有發展起來。信使是傳遞戰爭雙方資訊的重要**。此外,特使的地位不高,也沒有威脅。

因此,殺害特使不僅沒有實際意義,而且會中斷資訊**。例如,三國時期,司馬懿通過蜀漢使者瞭解諸葛亮的飲食和日常生活,推測他的壽命不長。

另一個原因是使者本身已經成為戰爭的一部分。這是雙方將軍使用的一種工具,通過不斬來使去釋放訊號,或瓦解對方的士氣。它的影響有時遠遠大於戰場上的戰鬥。

例如,當關羽得知東漢東吳攻打荊州時,他派使者與呂蒙溝通。

呂蒙明白了這一點,每次都善待關羽的使者,甚至允許他們帶報平安的信。結果,關羽的士兵看到此等待遇,他們無心打仗。數萬精銳部隊崩潰,導致關羽垮臺,這一教訓是痛苦的。

2樓:葫蘆娃兒啦啦

這個是一種規矩,因為使者是雙方交流的媒介,負責傳達己方的意思給對方,如果連對方的使者都不能倖免,那麼就會沒有信用。

3樓:丸子閒談文化

因為來使是溝通訊息的使者和中介,如果你把使者殺了,你的資訊就封閉了。

4樓:嘟嘟的

因為使者是雙方交流的媒介,負責傳達己方的意思給對方,如果連對方的使者都不能倖免,表明已經沒有了和解的可能。如果要是斬了使者,那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麻煩。

5樓:活在瓜裡的籽

這是規定,也是軍事上面的禮節,而且古代沒有通訊工具,雙方互通情況靠使者傳遞資訊。

6樓:甘而甜

這個是眾人皆知的規定,如果把使者處理掉了,絕對會引來一大堆的事情。

7樓:夜染凝

斬殺使者就代表兩個國家要開戰了,殺使者就代表向那個國家示威,下戰書。

8樓:匿名使用者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足以說明使者的重要性,倘若斬殺使者,就表明沒有和談的地步了,那麼兩國必定會有一場惡戰,對於兩個國家都是一筆損耗。

9樓:a他來咯

使者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殺了使者就會引起兩國大戰,本來是商議的,殺了以後就不用談了,直接開戰。

古代戰爭的斬首數是如何統計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戰爭,一般是殺死敵人之後,將敵人的鼻子或者是耳朵割下來(如果是割耳朵,多數割左耳朵),然後去領賞。

為何不敢挖朱棣陵墓

當然不敢了現在,那裡面有永樂大典,毀壞了怎麼辦 為什麼明十三陵中沒有朱元璋的陵墓?為何朱棣的陵墓規模那麼巨集偉?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 孝陵 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 ...

當年美國毅然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為何如今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呢

美國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就算是現在的俄羅斯和中國距離美國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的。身為這個世界上的霸主,美國總是依仗自己的實力的強大去 欺負 比自己實力弱的國家,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的時候就是不擇手段的,不過誰讓人家厲害啊 國際社會就是弱肉強食,真正的跟你講道理...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卻為何不敢奪取宣太后的權力

因為秦昭襄王知道時機還沒有成熟,面對宣太后手中強大的權利,他還沒做好準備,只能一點點來。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兒子,小的時候因為國家紛爭,被送到了燕國做人質,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過著心驚膽戰小心翼翼的日子,而這也在另一方面養成了他謹小慎微,善於隱忍的性格。後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因為發生意外去世,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