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開啟智慧,佛和神有怎麼區別?

2021-05-22 10:27:21 字數 5647 閱讀 3535

1樓:引導者

淨空法師: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知識是從分別生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佛在《華嚴經.出現品》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難得。

如來是自性,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現在就是佛。我們跟佛差別怎麼那麼大?

佛能說《華嚴經》,我們今天聽都聽不懂,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差別,佛也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說明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這個地方用一個字,就是「妄」。

你怎麼會生起這個東西出來?這個東西怎麼生的?為什麼我們會有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分別執著是幾時生的?從**生的?很多學佛的人都不免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尋求,那就壞了,你沒有把世尊的話裡頭重要的意思聽懂。

重要的意思是什麼?妄!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

你還追究什麼理由我起心動念?我幾時起心動念?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你永遠回不了頭。

知道妄就不要理它,把它放下就沒事,你就還源,這是佛講的話的真實義,你沒有聽懂,你聽錯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示現,我們的確不容易體會,但是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我們就很容易體會。他聽忍和尚講《金剛經》,半夜三更,那也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全盤放下,他就見性,就悟了。悟了,見性,性是什麼樣子?

他說了五句話,五祖一聽,完全肯定,衣缽就給他。這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內容,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講這部大經,講的是什麼?就這五句話。

能大師標題說出來了,佛所講的是細節,就是這五句。第一句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說明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從來沒有染汙過。妄想分別執著是染汙,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你的真心,真心的清淨絲毫沒有改變。

只是你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真的,它產生障礙,智慧、德行、才藝、相好不能現前;你只要放下,放下全現前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千萬不要妄中再去生妄,那就大錯特錯。第二句,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為什麼?沒有生死,本不生滅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大般涅槃,契入大般涅槃的境界。入大般涅槃的境界,那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他成佛了。

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就是沒想到自性,「本自具足」,它樣樣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智慧圓滿,我們今天講知識也圓滿,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向他請教,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

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他不需要學,只要把障礙放下,把障礙除掉,這個大德、大能、大用就現前。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大乘教裡面佛常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比喻,比喻諸佛菩薩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也就是我們現在講,他一絲毫心浮氣躁都沒有,心浮氣躁他斷盡了。

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在什麼處所,他都在定中。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它能現宇宙,它能現我們人身,佛法裡面講的依報跟正報。諸位要曉得,正報就是自己一個人,與別人不相干,別人是我依報裡的人事環境。

我們依報裡頭,依報環境有三大類,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有這三大類,這三大類都屬於依報,能生萬法。你要問《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就是講這五樁事情,講得非常詳細,也講得你非常歡喜,欲罷不能!

妄生智就立,妄從**生的?妄從阿賴耶三細相里頭生的,三細相里面第三個。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是動,我們今天講的振動、波動。

這個波動是非常的微細,它沒有來由的,它是虛妄,不是真的,有這種波動現象。在自性裡面有這麼個現象出來,這個現象並不礙事,沒事,它跟自性實在講它不相干,可是你要是執著它,去追究它,麻煩大了,它就起作用,把你自性裡的智慧德能全障礙了。佛把這樁事情的真相給我們說出,這叫慈悲到了極處,我們要聽懂了就得大受用。

由波動,你隨著這個波動走的話,它就變成「轉相」,我們一般叫見分,就有能見相。起了能見相,一定就有所見,所見是物質現象出來了。你看看哪個在先?

精神在先,就是「我」在先。誰能見?我能見,外面「境界相」現前,境界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幻相從**來的?幻相是自性裡頭本來有,本自具足。如果沒有業相,沒有見分,就是沒有轉相,就沒有物質的世界。

所以你要曉得物質世界是這麼來的,它怎麼發生的。

物質現象一出來之後,好了,你就愈陷愈深,「智相」生起來,就是「妄立智生」。三細相里講的這些。智生起來它就有「相續相」,麻煩可大了。

所以,我們常常要想到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現在科學是用秒做單位,我們彈指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可以能彈四次,再乘四,這個速度是多少?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裡面它振動的次數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

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生滅,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物質現象現前,所以物質現象不是真的。振動起,它有,振動滅了,這個現象就沒有了,但是第二個振動它又出來。就像我們看電影,電視也一樣,但是電影你更容易明瞭,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現象,它是振動出生的。

放映機裡面是幻燈片,它的速度是多少?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看到銀幕上的畫面,你所聽到銀幕上的音聲、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速度多快?

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以為它是真的?全是假的,跟電影沒什麼兩樣。

每一個畫面都不一樣,你要懂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把電影的底片一開啟之後就看到了,你看一格一格的,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張張不相干。我們所看到的事實真相是什麼?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

不能講相續,相續應該前一張跟後一張相同的,這是相續,它不相同,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也不是前一張。是個相似相續相,我們不要被這個騙了,這是假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但我們六道輪迴的相是虛妄的,再給你講,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也是虛妄相,都是這個道理。再給你說,連一真法界,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還是這個現象。真相是什麼?

真相決定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我們淨土宗叫常寂光土,常寂光才是真相,那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是怎麼回事情?實報莊嚴土裡面居住的人,確實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

為什麼?起心動念你出不了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妄想斷掉,無明斷了,你才能超越十法界,生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還有無明的習氣沒斷,無明斷了,習氣沒斷,所以它有這個現象出來,這就是實報莊嚴土。

那個境界裡面的人確實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學《華嚴》學了這麼多年,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修行什麼最重要?放下最重要。放下,你智慧現前,智慧現前你才能看破。

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很難得,我一學佛,頭一天他老人家就把這個祕訣傳授給我。那個時候,我們是博地凡夫,雖然得到真傳,我們自己不會用,差不多搞了三十年,才逐漸的省悟過來。

現在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行,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再給我

三、五年的時間,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為什麼?從經教裡面我們瞭解事實真相,這一點很可貴。

世尊出現在世間,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我們體會到這一層,不辜負世尊,可是我們沒有達到圓滿。怎樣達到圓滿?我們要契入境界,也就是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真正對得起世尊。

世尊為我而出現在世間,這就跟世尊真正有緣,佛度有緣人。你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不算。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

《華嚴經》裡面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你有能力真正超越十法界,到初住這個地位你才是正式佛的學生。因為你在實報莊嚴土是你無明的習氣現這個境界出來,習氣沒有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也就是隻有常寂光,連實報莊嚴土也不見了。

常寂光那才叫永恆,佛經上講的「大光明藏」,那是真正的自己,就是六祖能大師所講的那五句話。

2樓:不想長大の貓

關於如何開啟智慧,大概有三種見地。

一、需要追尋,修行的方式,斬斷「壞」的、吸收「好」的,從因入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智慧。

二、不去追尋,也不絕對性的認為存在「好」與「壞」,在教法的引導下均去觀察,變成營養。修行的方式,本身就在果位,從果入手,慢慢的吸引一些助緣,具足圓滿的智慧。

三、不認為智慧需要尋找,認為本初我們就具備最圓滿的智慧,只是無始劫以來的業力一直包裹著我們的智慧,只要慢慢的去除無明,自然會露出最本初的圓滿智慧。

這三種見地也是對應的不同的教法,沒有高下之分,只是適合不同的人。

也推薦樓主看下這篇文章,是一位大德寫的,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3樓:滄桑不易道

知止而後有定(開佛知見)——持戒;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示佛知見)——修定;

安而後能慮(悟佛知見),慮而後能得(入佛知見)——發慧。。。。。。

4樓:大阿彌佗佛

遵守佛陀的教誨:熄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

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想開啟智慧,先從戒學起,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6樓:韋青青

智慧不是靠佛教開啟的

否則全人類的教育系統就沒價值了

7樓:非想__非非想

第一 修定

第二 讀 楞嚴經

8樓:累劫修行

四個階段: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9樓:我也是一頭豬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10樓:停停走走

佛教是圓滿幸福的教育。

11樓:心想佛成

我什麼也不懂,我只知道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2樓:muradil乖

你們還信念 佛教 那是人類用石頭造成的一塊佛而已。。。罵它,呸它臉都像傻瓜看著的石頭,你們都宗拜???

佛和神有怎麼區別?

13樓:匿名使用者

1、平等性不同:

佛與神有本質上的區別在於「佛

」的平等性與「神」的權威性。

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佛教是不承認「神」的權威,佛教將「神」認知為生存在法界中的三善道眾生,稍比人道多一點殊勝而已,也具有人道不可思議的神通,通常樂受多於苦受。

2、地位不同:

西方「神」的概念是:「自有,永有。」、「全知,全能。」、「萬物之創造者。」,神與人是「能造」與「被造」的關係,人永遠是神的子民。

佛:梵語譯意是「覺者」之意,即自覺,覺他,覺萬法。這個覺自性的醒悟,是擺脫五蘊,萬法等一切生滅法,直接引導至不生不滅的「實相」。

即「人人皆可作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3、生死不同:

東西方宗教中的「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不死。所不同的是,一個是「自有,永有」,一個是人可以修成。

佛認為福報享盡時,仍會墮落輪迴。所以即是神,也有生滅。生滅之根本即為因緣果報,緣生緣滅本屬幻化,常受到自身因緣牽制未得解脫,因此不得自在。

擴充套件資料

一、 神,本義指的是觀照自己、觀照萬物的精神;正如古話說的「舉頭三尺有神靈」,在古代,只要有藝術天賦的,或者是人們在感慨的時候都會抬頭仰望天空,就好比天上有神靈在保佑或者引導人們似的。在人的認知裡,神是天上來的,慢慢的潛意識裡就形成了這種抬頭的習慣,固然形成了這句「舉頭三尺有神靈」。同時也暗指神靈是天上來的,也指天上有神靈。

二、 神,會意字。從示從申。「示」為啟示智慧之意。

1.古代巫師認為圖騰是最為最智慧與萬能存在,可以從圖騰先祖得到啟示;「申」是天空中閃電形,古人以為閃電變化莫測,威力無窮,故稱之為神。2.

傳說中的天神,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或主宰者。古籍《說文》曰:「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陽之精氣曰神。

怎麼區分DR和CR會計,DR和CR有什麼區別

dr debit record 表示借記,cr credit recrod 表示貸方。1 從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看 借貸賬戶的基本結構是 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但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則要根據賬戶反映的經濟內容決定。2 從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看 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

照度和亮度的概念有何不同,照度和亮度怎麼區別? 勒克斯和流明

一 照度 照度又稱投射光,是描述被攝體受照表面被照明的程度。照度定義為單位面積上所接受的光通量。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3665 照度的大小與光源的發光強度有關。光源的發光強度越大,則照度越高。如果光源的發光強度不變,則光源距離被攝體越近,被攝體的...

省電模式和正常模式有什麼區別,怎麼開啟省電模式?

手機省電模式和正常模式區別 1 可用時長不同。省電模式一般會停用耗電設定,比如同步資訊 按鍵觸控反饋等,節約用電,可用時長比正常模式長。2 反應速度不同。省電模式會限制系統應用能力,凍結後臺三方應用,隨之手機的反應速度會變慢。3 訊息接收時間不同。省電模式在限制系統應用能力的時候,網路可能出現暫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