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什麼意思

2021-05-21 13:58:29 字數 3374 閱讀 2903

1樓:匿名使用者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這是一句詩,出自於清朝詩人黃景仁的《雜感》,黃景仁(2023年-202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 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2023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2023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2023年)病逝。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可以說是淺顯易懂,只從表面,便是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不過可能很多並不知道,那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原來是出自這一首詩。

黃景仁一生可以說是懷才不遇,一直鬱郁不得志,可以說是非常的悲慘,所以他才會有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書生是不是說,真的百無一用呢?其實這是詩人的一種自嘲,他想到自己寒窗苦讀了大半輩子,可是卻依舊還是窮困潦倒,並沒有改變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對於一個書生來說,他根本不會做生意,也不會種莊稼,想要生存下去,那麼只能是去教書。

古代不是有這麼一句,不為良相,即為名醫,也就是說,一個讀書人,如果不能夠做宰相的話,那麼就去做一位名醫。但是我們都知道,做宰相那有那麼容易的事?即使是做一位名醫,那同樣也是需要從小開始,一個書生,他從小就開始讀書,到了一大半年紀,想要去學醫,那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

黃景仁無非是覺得自己一輩子,既沒有科舉考上,而且即不會做生意,也不會種莊稼,所以才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應當說這是非常的無奈,試想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而且又有才,可是卻偏偏無法出頭,不能進入到仕途,不能夠造福一方的百姓,這對於我們的詩人來說,那是非常的苦悶。

黃景仁寫過很多的詩,在清朝他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而且他的詩在當時也是有著極高的聲譽,可即使是這樣,他還是沒有用武之地。我們都知道官場,那是需要打點,再說黃景仁窮困潦倒,也沒有錢去打點,自然是再有才華,那也是會被淹沒。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對於讀書,已經感到了失望,自己有著一肚子的才華,卻是沒有用武之地,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那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實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一些人明明是滿腹經綸,可是在科舉的路上,還是一路受挫,始終也沒有辦法進入到仕途,一些人的才華也就這樣被浪費,他們的意志,也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了,這不得不說,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同一句話你可以說出不同的幾種意思,一個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語意也不同,還有許許多多的諧音字文化。而中國人對於斷章取義也很有一套,比如說專門挑別人話裡的哪一句出來,就去理解別人的意思;再比如說書上的哪一句話,隨意擷取一部分出來,就去揣測作者的意思;而這種行為往往就會造成很大的誤會。

今天我們來講講「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我們經常看到或者聽到,應該都是從那些成績不好的人嘴裡,為什麼呢?這大概是要為自己的成績不好找到一個藉口。 所以就用這句話來告訴自己,讀書有什麼用呢?

你看連古人都說了最沒有用的就是讀書人了,書讀多了真的沒有用,說的那麼認真,說服了自己還妄圖說服他人,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古人並沒有這樣說過,對不起,這個鍋古人不背。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原本出自黃景仁的一篇習作,叫《雜感》。說起黃景仁此人,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但說起他的先祖大家一定知道,他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後裔。黃景仁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便跟著祖父祖母生活,而隨後十多年間,黃景仁又先後經歷了,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唯一的親人哥哥也一併離他而去。

至此可以說黃景仁在這世上就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了,黃景仁自幼就是家境清寒,隨著親人的相繼離世,年少的黃景仁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

黃景仁此人甚有才華,在他少年時期他寫的詩就已經很出名了,古人寫詩,大多從自身出發,有的抒發自己的理想,有的描寫自己的生活,有的感慨命運的不公,有的在困境中仍然勉勵自己。因為黃景仁的遭遇,所以他寫的詩很多都是在抒發他的窮困潦倒,他的懷才不遇,讓人讀上去不免覺得寂寞淒涼。「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是十七歲的黃景仁所表達的東西,當時的他貧窮,寂寞,覺得自己前途渺茫,一腔才華無處施展。

所以他寫的這篇雜感,其實是有在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都看不起,他覺得當個讀書人真是沒有用,與其說他是在抱怨別人,不如說他是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即使他的身世這麼淒涼,他的遭遇這麼悲慘,上天仍舊沒有憐憫他,2023年,他好不容易做了縣丞,2023年就離開了人世,享年34歲。

他這短暫的一生,生活得那麼艱辛,離開的那麼突然,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好的作品,我想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黃景仁的作品。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首先我們古代的科舉制度決定了我們書生的知識範圍,只是在五書四經和八股文之上。

二,千年的科舉制度,沒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而這些科目都是和我們的生活實際運用息息相關。

三,因為沒有生物學的知識,所以好多古代的書生都會把韭菜當成小麥,這叫做五穀不分,君子遠包廚不願做體力活,所以書生大都手無縛雞之力,這就稱為四體不勤。

三,沒有物理的力學和電磁學知識,所以古代書生也沒有創造出任何的家庭家電用具。沒有數學知識好,多書生在修路建橋方面,也是非常的落後,從而當時我國的基礎建設落後於西歐各國。

四,造成這種情況,不能埋怨書生,而是我們的科舉制度。我們古代的書生以其優秀的文采和美妙的詩歌,也是給我們中華民族靈魂帶來了無盡的洗禮。

五,如果歷史能夠倒流,明朝能夠採用利瑪竇口述和徐光啟記錄的【幾何原本】作為科舉科目。

那麼我們國家在民清的時候,科技肯定會遙遙領先於世界,科技文明程度也不會像今天這麼被動。

4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多了,長時間足不出戶,身體鍛鍊得少。因此,應付日常事務顯得力不從心,旁人看了會感覺很沒用。

5樓:

這是對文人的一種扁低。古時候在戰爭那麼說。現在我們處的時代不同意義就不同了。沒有文化寸步難行。

6樓:

意思是書讀多了,只能說不會做,什麼事都做不成。也指沒有動手能力。

7樓:

讀書的人在沒有工作之萌社會知識淺,也不懂人際關係。

體力活家務事也不會做!

8樓:

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做什麼都做不了。

9樓:祖硯齋主人

孔乙己老先生這樣的人物。

10樓:wz指間清風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原本出自黃景仁的一篇習作,叫《雜感》。說起黃景仁此人,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但說起他的先祖大家一定知道,他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後裔。黃景仁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便跟著祖父祖母生活,而隨後十多年間,黃景仁又先後經歷了,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唯一的親人哥哥也一併離他而去。

至此可以說黃景仁在這世上就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了,黃景仁自幼就是家境清寒,隨著親人的相繼離世,年少的黃景仁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

為什麼中國古人會說 「百無一用是書生

脫離原詩談體會,基本不是語文老師教材要求,就是斷章取義耍流氓。黃仲則寫這詩,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全詩句句有典故。首句說他一無所成,第二句 不平鳴 出自韓愈安慰孟郊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空無一人是什麼意思,空無一人的城市是什麼意思?

空無一人,意思時候 空空的沒有一個人。一 讀音 k ng w y r n 二 部分釋義 1 空 k ng 不包含什麼,沒有內容 曠。乏。如也。沒有結果的,白白地 跑了一趟。口無憑。離開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 軍。氣。投。運。2 無 w 沒有 跟 有 相對 從 到有。產階級。有則改之,則加勉。三 具體...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 染上塵埃?本來就沒有東西,有什麼可能會有塵土呢?原文 菩提本無 非 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擴充套件資料菩提偈其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