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的教案,《北京的春節》的教案

2021-03-19 05:06:59 字數 3529 閱讀 7425

1樓:匿名使用者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的春節》(a、b教案)

網頁連結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於春節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師:聽著這**,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並匯入新課:春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祥和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俗話說: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全班交流。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2、全班交流。

(1)瞭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後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麼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並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並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於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連結」。

六、作業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2 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細膩,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說的訓練。

最近看了一些教學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到:其實一節精緻的語文課,在教學中還需要著眼於整個篇章 ;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著眼於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於整個篇章。

今天的教學,我有些糾纏於段的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瞭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

除夕重在一個「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絡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

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

二、注意教學的詳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總覺得寫得太好,教學時這也不捨,那也不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成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捨。

「臘八粥」「臘八蒜」要讓學生讀和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麼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課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總忍不住要講。「臘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說。

教學就躡手躡腳了。課後仔細地想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也應有詳略之分,該捨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於執著」。

略不敢略,那麼詳總能詳了吧?可惜的是,對於原本應該詳細**的教學內容,卻又顯得力量單薄。

三、謀劃適當的方法

名師點評: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細緻地描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風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頭語,生動地寫出了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

韓老師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從中體會詳略得當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後面的小練筆環節打下了基礎。但是韓老師在小練筆的時間安排上略顯不足。

如果時間充足,學生能在課上完成一個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賞,相信對學生的寫作幫助會更大。

北京的春節 教案

3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呢:

老舍《北京的春節》全文(要和小學語文教材裡一模一樣哦!不要教案的)

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北京的春節》課文裡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除夕開始吃年夜飯,然後24點在規定區域放煙花,初一就逛廟會之類。都是吃餃子之類的,和南方人沒多大區別。自己去網上查,不費時間,比在這裡等著人回答好的多,時間又不充足。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好心的。我沒說我好心 除夕 家家酒肉飄香,都穿上新衣服 現在年味少了過 春節不外乎看 春晚,包餃子,拜大年而已 北京人...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有哪些節點,《北京的春節》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的最詳細的是那四個部分

答 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課文中詳寫的有正月初一 除夕和元宵節,略寫 回的有臘八答 小年 臘月二十三 和正月十九。這樣寫詳略得當,突出了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體現出了北京人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建議你可以看看家有九鳳,裡面把年味寫得特別好 北京的春節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的最詳細的是那四個部...

除夕和北京的春節有什麼不同,老舍《北京的春節》 斯妤《除夕》描述有何不同?

除夕只是北京的春節裡的一天。北京的春節從臘八開始,一直忙活到正月十九,並不是只有除夕這一天叫做春節。斯妤寫的 除夕 與老舍寫的 北京的春節 對除夕有什麼不同?不同之處表現在 1 斯妤的 除夕 主要寫了臘月二十九,閩南老家做年夜飯 吃團年飯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動,是寫的 自己 一個家庭都如此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