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譯從軍行其五,從軍行王昌齡其五翻譯(不要賞析,只要翻譯)

2021-03-19 05:48:50 字數 6790 閱讀 1510

1樓:金牛咲

翻譯為: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

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才還在交戰,現在就傳來俘獲敵軍首領的訊息。

《從軍行·大漠風塵》該首詩描寫的是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歌頌了他們奮勇殺敵、忘我報國的英雄主義精神,這首詩氣魄巨集大,熱情洋溢,一掃邊塞詩悽婉悲涼的一貫風格。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

《從軍行七首》就是盛唐詩人王昌齡採用樂府舊題寫的此類邊塞詩。其中: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

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大漠之中,狂風呼嘯,塵土飛揚,天色昏暗。一隊將士半卷著紅旗出了軍營,向敵軍挺進。這時前方部隊傳來捷報:他們已在洮河的夜戰中生擒敵軍,大獲全勝。

點評:這首詩描寫戰爭場面,不從正面入手,而由側面著筆,用自然環境的惡劣和將士出征的緊張來襯托前軍夜戰的神勇,筆觸輕靈,結構脫跳,富有戲劇性。

名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3樓:愛婉亭冰麟宮主

茫茫的沙漠中風塵滾滾,日色昏暗,風捲戰旗,戰士們離營出征,前面的部隊在洮河北面與敵人交戰,捷報傳來,已活捉了敵軍首領。

4樓:匿名使用者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夜在套和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才還在交戰,現在就傳來。擄獲敵軍首領的訊息。

表達了將士們無味的。英雄氣概和對祖國矢志不渝的愛國之心。赤子之情。

望採納,感謝支援!

從軍行王昌齡其五翻譯(不要賞析,只要翻譯)

5樓:百折不撓

《從軍行》(其五)全詩翻譯: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訊息。

6樓:匿名使用者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未知灰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頭銜部隊已經於昨夜夜間在洋河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就已傳來了獲得大捷的訊息。

7樓:匿名使用者

能按詩句順序翻澤嗎?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五的翻譯是什麼?

楊炯《從軍行》全文翻譯

8樓:無塵孑

原詩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譯文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

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調兵的符牒辭別帝王宮闕,

精銳的騎兵包圍敵方重鎮。

大雪瀰漫,軍旗上的繪畫黯然失色,

朔風呼嘯,雜拌著兩軍對陣的戰鼓之聲。

寧做下級軍官衝鋒陷陣,

勝似當個書生百事無成

9樓:313傾國傾城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註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4.鳳闕: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5.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

6.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7.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

報警的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10樓:張敦揚小男神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首都長安,心中自是不平。將軍領了兵符奉命出征,統帥強悍的騎兵包圍了龍城。大雪瀰漫,天色昏暗,使軍旗上的圖案顏色變得模糊暗淡,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

寧願做個下級軍官池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做置身書齋的書生。

一、全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二、賞析

(1)《從軍行》 借用漢樂府舊題,寫一個書生從報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從軍、奔赴沙場奮戰的全過程。語短意長,雄健激揚。

(2)這首詩佈局精當,脈絡分明,跌宕有致。烽火引起詩人內心的波濤;進而從軍告別京城,投奔沙場與敵鏖戰;最後以自豪的口吻表達立功塞外的壯志。詩人善於選擇意象,精心營構典型場景。

這首詩時間跨度大,而字數甚少,因此需要從嚴選取代表性強、資訊量大的事物納入詩章。

三、背景

(1)《舊唐書·高宗紀》載: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 固原 、 慶陽 一帶,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征。詩中就記錄了這次征戰的情況。

四、作者

(1)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2)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11樓:簡簡冰

譯文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我寧願做個低階軍官為國衝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從軍行》

[ 唐 ] 楊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楊炯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現存詩30餘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 ,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在藝術上,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

其他唱和、紀遊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豔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餘篇。楊炯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

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樑"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

1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報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動地風聲裹著鼓聲。

我羨慕百夫長衝鋒陷陣,

誰還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13樓:匿名使用者

股海護航原詩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譯文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14樓:匿名使用者

報警的烽火已映照京城,

我心情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調兵的符牒辭別帝王宮闕,

精銳的騎兵包圍敵方重鎮。

大雪瀰漫,軍旗上的繪畫黯然失色,

朔風呼嘯,雜拌著兩軍對陣的戰鼓之聲。

寧做下級軍官衝鋒陷陣,

勝似當個書生百事無成

15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16樓:匿名使用者

與|夕陽紅公園與你無關緊要關頭刁難我在上廁所的**牆壁畫風扇形統計圖竹筍乾淨不可以了沒有一點讚了吧啦,要來嗎風風光光各過各的當然聽話v小弟弟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17樓:匿名使用者

西北邊陲,烽火城西面,四顧蒼茫,原野荒寂,只有這座危矗雲空的百尺戍樓。時令正值深秋,又是黃昏黯黯的時候,涼氣襲人,久戍不歸的戍卒孤零零地坐在戍樓上,陣陣秋風正從青海湖方向吹來。

四顧沉沉暮靄,重重關山,一勾悽清的殘月,在這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斷斷續續嗚嗚咽咽的笛聲。在這一陣陣的嗚咽聲裡,邊塞徵人積鬱在心中的思親之情,實在無法消除了,那故鄉閨裡的愁苦,那遙隔萬里的相思便一起湧上了心頭。

從軍行 翻譯!!王昌齡的

18樓:常青§樹

王昌齡《從軍行》賞析

其 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①, 無那金閨萬里愁②。

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征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這組《從軍行》共七首,每首描寫一個場面。「烽火城西百尺樓」這首寫的是一位處於戰鬥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

開頭兩句,詩人故意創造出一種鬆弛寧靜的氣氛:沒有戰事,戍樓獨坐,夕陽西下,晚風輕拂。但這是邊境上特有的暫時的平靜,靜謐中潛伏著肅殺和緊張。

在這樣的情景下,戰士想家是極自然的。於是接下去寫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託著「傷離別」之情的《關山月》曲調。通過笛聲,我們已體察到這位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末句卻從對面寫來:不直說戰士對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說他想到妻子在萬里之外因為掛念自己而憂愁傷心,夫妻兩人對長久的別離、無望的等待都同樣地無可奈何。這就把廣大守邊戰士的苦悶心情典型地表達出來,並取得了令人感動和同情的藝術效果。

註釋:①《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製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

③無那:即無奈。

其 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賞析 寫守邊者的鄉思,既可以象前篇那樣,突出寧靜氛圍下主人公內心活動的複雜與激烈,也可以象本篇那樣,用熱烈喧鬧的場面來反襯人物難以排遣的悲愴沉悶的心境。

你看,這裡是軍中徹夜狂歡作樂的場面,開始時是清秋的明月俯照著大地,終場時那月亮已落到了巍峨的長城後邊。這其間琵琶不停地奏出富於刺激性的旋律,一曲終了又換一曲。人們興奮地起舞,他們要盡情舒洩一番。

可是且慢,請細細地辨別一下這聒耳的**。原來,不管曲調如何變換,舞姿多麼狂恣熱烈,卻總是離不開一個主題:離情和邊愁,也就是離不開一種基調:

慷慨中透著悲傷,歡快中雜著淒涼,「總是《關山》舊別情」,尤其「總是」二字,一下子點穿了軍中狂歡的背景和實質,使讀者的心和這些軍人的心刻靠近了許多,理解了軍人們企圖用歌舞排解愁悶,同實際卻是「撩亂邊愁彈不盡」之間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抓住讀心靈,使之感到震慄之處。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① ,孤城遙望玉門關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③。

賞析 戰士們有思家之緒,這很自然,因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戰士的根本價值卻在於他們是祖國安全的捍衛者。現在是這樣,古代也是這樣。

王昌齡的邊塞詩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寫邊疆地理位置和環境。一個「暗」字,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次句寫形勢的險惡,他們征戍在邊疆前沿,回望祖國只見玉門關一座孤城。

第三句寫戰鬥的緊張激烈,語言概括而形象鮮明如見。末句代戰士們立誓,正面地謳歌他們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鋪墊,戰士們的誓詞分量才顯得更重。

應該指出,這並不是一首寫實之作。從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沒有一個樓蘭國,漢代的樓蘭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

但是詩人為了表現守邊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熱忱,卻把它們寫到了一首詩裡。這在詩歌創作中不但允許,而且是常見的,人們感興趣的是詩中表現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膠柱鼓瑟地進行考證,那就未免多事了

註釋: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

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蠟羌縣及羅布泊一帶,此地代指唐西邊境少數民族政權。

【原載】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從軍行王昌齡,王昌齡之《從軍行》的全文

邊塞詩 征戍者深沉 複雜的感情 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於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

從軍行楊炯翻譯楊炯《從軍行》全文翻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註釋 1.從軍行 樂府舊題,屬 相和歌辭 平調曲 多以軍旅戰爭之事為題材。2.蜂火 古代邊防報警的訊號。從邊境到內地,沿途高築烽火臺,有敵情就在臺上點火示警,根據敵情之緩急,逐級增加烽火的炬數。照西京 是...

王昌齡的從軍行的翻譯,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註釋 1.從軍行 為樂府 相和歌 平調曲 舊題,多寫軍旅生活。2.西京 長安。3.牙璋 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4.鳳闕 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