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為語言藝術,於其他藝術門類相比有何侷限?有何長處

2021-03-19 06:45:43 字數 6018 閱讀 6410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的長處:

作為語言藝術。文學的長處突出表現在1.可以細膩的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其他藝術門類所不具備 ;2.

文學可以留給讀者以大量的想像空間,讓讀者進行再創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其他藝術門類所不具備的。

侷限性:不如電影電視繪畫形象可感,不如雕塑有質感;不如舞蹈有節奏,不如**有全民性……從轉播速度上,更無法和多**快。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有什麼不同於其他藝術的特點,其優勢和不足在哪?

2樓:程琳君

文學中的語言藝術,是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以及事物的動態,通過有組織的文字用文學中的各種修辭手法刻畫出來。我是學**的,我把這些語言藝術,用各種不同表情的聲音表演出來,這就是聲樂藝術。文學中的語言藝術是靜態的,如果演員不把它表演出來,語言藝術在文學中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聲樂藝術雖是動態起著主導作用,如果沒有一部好的文學劇本,作為動力的聲樂藝術,也發揮不了它本身的作用。所以說,文學中的語言藝術不同於聲樂藝術的特點是靜態,因為這種靜態特點導致了它藝術上的不足,然而它作為聲樂的導航先聲樂藝術一步卻是它最大的優勢。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有什麼優缺點?

3樓:紀肇雷

文學是文學藝術,語言藝術是語言藝術。文字重要,還是語言重要,那要看你學什麼專業。

語言藝術有什麼特點

4樓:nm牛虻

語言藝術的特點有:

1、間接性與廣闊性。文**用語言來塑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

這種間接性既是語言藝術的侷限,也是語言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它使得文學形象具有其他藝術無法相比的廣闊性。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的情感性越濃烈,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富有藝術魅力。

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融會。

3、結構性與語言美。文學作品的結構與語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們不僅是構成文學作品的重要藝術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語言藝術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包括戲劇小品、播音主持、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它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語言速度、單人、多人、混聲等多種形式。

一般說來,語言藝術和文學、戲劇等有所不同。

語言本身是藝術,不只是工具。寫**用的語言,文學的語言,不是口頭語言,而是書面語言。是視覺的語言,不是聽覺的語言。

任何詞語或句子的意義都被限定在具體的語境之中,脫離了具體的語境也就無法準確理解詞句所表達的內涵。

5樓:歲月不寒

語言藝術的特點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它以語言文字為藝術媒介;文學活動和文學作品與語言文字的特徵有著密切的關係。語言是人類思維和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資訊載體。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詞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符號體系。

語言具有符號性、概括性、心靈性和表達的靈活性等多方面特點。語言的上述特點,決定了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多種特性。

1、 形象感知的間接性

所謂形象感知的間接性,是指作為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性,它只能通過接受者的想象和聯想才有可能間接地被感知。換言之,讀者只有瞭解了某種語言文字的意義,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藝術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現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形象蘊涵的思想義。(文學語言→讀者想象→文學形象)

歌德說:「造型藝術對眼睛提出形象,詩對想象力提出形象。」

2)文學形象間接性的原因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與語言文字的抽象性、符號性密切相關。文學作品是用「文字」,即「語言的替代性符號」來描繪形象的。語言符號雖然也有聲音或書面的載體,能為人們的知覺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現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於讀者的視覺或聽覺。

讀者必須懂得符號的意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外語文學),通過對文字的閱讀,語義的理解,根據語言符號的提示與刺激,產生想象和聯想,喚起以往類似的經驗和體驗,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以此言之,讀者至少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1)懂得並熟練掌握、理解該作品所用的語言;(2)要有豐富的想象力;(3)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經驗和感受。

因此,文學形象缺乏直觀性,是非物質的,是一種必須訴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領悟的間接性形象。

薩特說:「**給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符號。光憑這些符號,即指示虛空的文字,怎麼能建立一個站得住腳的世界呢?」(《**學》18頁)……召喚讀者自由想象。

3)文學感知的短處和長處

短處:閱讀的語言障礙和形象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尤其是外來文學);缺乏形象的鮮明性,沒有感官刺激,弱化了文學的美感效果(尤其和造型藝術相比)

長處:語言文字語義內涵具有豐富性,文學形象具有不穩定性,這些為讀者提供了欣賞的再創造的廣闊的心理空間,提供了審美想象的天地。(文學名著改編成影視以後,可以看出這一點。)

以辯證的眼光來看,短處和長處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從一個角度看是

不足,從另一個角度看,說不定就是優長。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人為符號,一方面它具有抽象符號性,但另一方面,作為人的創造物,它又帶有某一語種的文化傳統:每一種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語言,都充滿著歷史上的事件、記憶和聯想,因此,在語言文字抽象的符號形式中又包蘊著豐富的語義內涵,這就使我們欣賞者能從更多的側面來揭示形象的豐富內容,從而為欣賞者的聯想、想象和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心理空間;同時,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和未定型性,也允許讀者根據作品的描繪來感受形象,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形象作自由、合理的想象,這一方面進一步豐富、充實了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調動起讀者再創造的積極性,融入了讀者自己的個性色彩,使之獲得一種更高的審美愉悅。

2、 反映生活的廣闊性和動態性(這是作品客觀內容的特點,是就創作而言的)

所謂反映現實的廣闊性和動態性,是指語言具有表現的靈活性的特點,它對社會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時空的限制,因此文學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廣闊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參看萊辛《拉奧孔》)

廣闊性是從空間角度講的;動態性是從時間角度講的。

2)廣闊性和動態性的表現:

其一,故事情節在長時段中的發展變化過程(不受時間限制)

同造型藝術相比,語言藝術受時間的限制較小。它能夠自由地表現一切在時間中先後承續的動態的事物,無論是人物情感的流動變化歷程,還是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的發展演變過程,如果有需要,都能在語言藝術作品中(抒情作品或敘事作品)得到具體、生動、細緻的表現。如《水滸傳》。

其二,活動空間的自由轉換和多樣變化(不受空間限制)

文學在描寫空間事物方面,能迅速地轉換視角和空間,可以靈活多變地描寫從不同視角觀察到的不同空間。如王維《終南山》視點的變化:遠眺、近察、正視、回望、仰視、俯瞰。

詩中的空間也在不斷變化:山上、山下、山中、山外。

其三,空間景物的自由組合和情感的起伏變化。(全方位展示)

如《長恨歌》。

說文學反映生活具有廣闊性和動態性,是相對於其他藝術形式而言的。實際上,時空是無限的,而任何一個時代的作家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因此,文學藝術並不能完全突破時空界限。

3)語言藝術反映現實廣闊性的原因:

語詞具有自由而多方面的表現力。

高爾基:語言的表現力。「不是蜜,可抓一切東西」。

俄羅斯謎語:「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事物是沒有名字、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

3、 表現情思的深邃性(這是作品主觀內容的特點)

所謂表現情思的深邃性,是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同人的思維活動有著極為密

切的關係;因而語言藝術能夠深刻、細膩地表現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動,表現作家的情感評價和人生思考,從而獲得超越其他藝術的心靈深度和哲理深度。

朗吉弩斯:「用語言表達的思想和表達思想的語言,總是密切相關的。」

黑格爾:「詩藝術是心靈的普遍藝術」,「最富於心靈性的表現。」(《美學》卷一112頁)

2)文學作品表現心靈世界和哲理情思的方式:

其一,敘事作品

a.人物之間的對話,人物的獨白。

b.敘事人直接的評述、議論、抒情。

其二,抒情作品

a.詩篇中的哲理性詩句。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哲理詩——文學藝術中的獨特門類。如:

涇 溪 吳興雜詩

杜荀鶴 阮元

涇溪石險人競慎, 交流四水抱城斜,

終歲不聞傾覆人。 散作千溪遍萬家。

卻是平流無石處, 深處種菱淺種稻,

時時聞說有沉淪。 不深不淺種荷花。

3)表現情思深邃性的原因

文學的思想性根源於語言的思維性。

語言是人類因表情達意的需要而創造的,用來反映客觀現實,交流思想感情的符號系

統,它是思維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馬恩全集》3卷p525)。語言和思維之間具有同一性,即二者是形影不離、同步運動的。人的思維飛翔到**,語言也緊緊跟隨到**。

因此,用語言作為媒介手段的文學,它不但在反映生活的廣闊性、動態性方面,有著其他藝術不可比擬的自由,而且還能生動、明確地表現思想:它既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也可以表現人類深層的無意識流動。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在用語言將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時,常常會出現「言不盡意」」辭不達意」的現象。

6樓:苑雅柏旁綺

語言藝術的特點:

一、形象的間接性。

(文學語言→讀者想象→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性,需要通過接受者的想象和聯想才有可能間接地被感知,因此一個優秀的文學欣賞者,會積極參與文學欣賞活動,讀者只有瞭解了某種語言文字的意義,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藝術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現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形象蘊涵的思想含義。歌德說:「造型藝術對眼睛提出形象,詩對想象力提出形象。

」比如《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寫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所表現的客觀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顯得抽象模糊。但是在這種模糊性中,讀者可以感受到生動鮮明的文學形象,所以文學形象的模糊性並不代表它不具體,相反更調動了讀者的想象力,使其形象更豐富飽滿。

二、模糊性間接性:

1)形象模糊性: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阿q等形象,只描繪出大體的樣子,沒有細緻的描寫,因此首先在人物形象上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

2)從作家方面看,文學的模糊性隨處可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從各種意象均可感受到愁之深切,並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與自由解讀空間。又如南唐後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此言不盡意便充分說明了這既是作家有意而為之,又是無奈之舉。

這文心雕龍中劉勰曾說:「文外重旨」,我們能看出文學的模糊性使文學在所有藝術門類中具有的優勢,因此這更有助於讀者發揮想象力,不同的讀者層次,不同的人生感悟,使讀者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的發現與感悟不同。

3)從讀者角度來說,讀者為了適應這種模糊性,為更好理解文章深層含義,想象力必須發揮作用。因此讀者的創造性閱讀與文學的模糊性間接性又互為因果,相得益彰。文學的模糊性激發讀者的想象,同樣可以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使文學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於讀者的心靈。

此外,也是由於語言藝術的形象具有間接性的特點,文學作品常常通過暗示性的語言來激發讀者的想象,有意識地給讀者留下更多的藝術空間,催促欣賞者發揮想象力來加以填充,這些方法無非都是將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侷限性轉化為優勢和特長,從而使文學獲得更加廣闊的表現天地。劉勰還說過: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每個人的人生樂趣,以及對人生的充分體驗不盡相同,因此文學的模糊性導致了多樣化的個性閱讀。所有人讀完作品以後感到有了自己對作品和人生看法的原因。王夫之的「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便說明了這個道理。

三、易於表現豐富的宇宙與人生。

語言與其他藝術所使用的材料(色彩、線條、音響)相比,最為自由和靈活,受限制最小,能夠突破客觀時空,實現時間空間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物質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直接展現人的內在思想,情感情緒和願望。因此,文學文學易於表現豐富的宇宙人生,具有最大自由行和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語言藝術的相聲有嗎,語言藝術節目除了小品相聲還有什麼型別的

雙簧。一個人在前面表演動作,另一個人在後面說。動作和語言達到一致,很有笑點的。求有關語言藝術的相聲詞 甲 相聲啊,是一門語言的藝術 乙 他講究說學逗唱 甲 做為中國的古老文化,我們應該把他發揚光大。乙 停,停停停,這套詞也太老了,能不能換點新的 甲 新的?中國的語言太複雜,我怕你不懂。乙 不可能 就...

《紅樓夢》中都有哪些語言藝術,《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紅樓夢 的語言是非細膩,而且有很多一語雙關的語言,就拿紅樓夢中的人物明早來說,賈政 假正經,英蓮 可憐等等,很多人物角色的名字就包含了人物的命運以及性格特點,在紅樓夢中的詩詞中也有很多深意,人物對話中也有很多層含義,就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就讀了多少書的回答來看,不僅貼合人物的性格特點,還非常接地...

怎樣提高個人的語言藝術,如何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和人際交往?

樓主,我找到知音了!原來我也口才不好,後來進了大學,經常被別人笑話。然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練好。現在我的口才在整個學院都是佼佼者,07年全院辯論賽還拿了亞軍。所以,樓主不要灰心,按著我的方法來一定會有效果!首先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看哈利波特的電影你記憶更深刻,還是哈利波特的 答案很明瞭。所以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