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後為何沒有朝代把西安立為首都

2021-03-20 06:42:10 字數 5370 閱讀 7883

1樓:歷史歷來已久

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到了南方,北方的經濟不如南方活躍。西安在以前被稱之為長安,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歷史名城,被譽為「十三朝古都」,歷史底蘊深厚,位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隋唐時期,都城長安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可見長安當時的繁榮程度。但是唐朝之後,再也沒有朝代把都城定位長安,一代名都也逐漸沒落。

唐朝之後的朝代為何不把都城定在長安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 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在隋唐之前,中國的經濟還在北方,北方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而都城長安則是北方經濟的支柱,繁榮無比,但是隋唐之後,北方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北方人口逐漸向南方的「蠻夷之地」遷移,南方的經濟的發展也逐漸超過北方,中國的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北方經濟開始衰退。

第二, 長安地處中國的西北地區,土地相對南方地區比較貧瘠,而且降雨量少,當地的農作物生長有限,無法支撐巨型城市的發展。冬季之前,各地可以通過河道像長安運送糧食,但是等到了冬季,河流結冰之後,河道冰凍,長安就會陷入糧荒。隋文帝就曾因為長安糧荒,帶著長安的**到洛陽尋找吃的東西。

所以唐朝以後,長安已經無法支撐大型城市的發展,其實武則天時期就意識到長安作為都城的短板,武則天等人也是經常居住在洛陽,長安只是一個精神象徵。

2樓:匿名使用者

1、隨著造船工業科技的發達,河流、海洋沿岸逐漸成為經濟、科技、文化、人口、教育等等的重心,而西安太遠;

2、北方國家日益強大,對離北方近的首都威脅太大;

3、以後沒有以西安出生的皇帝或太子;

4、西北方環境日益惡化。

3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的宮殿被後梁皇帝朱溫一把火燒了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北方的糧食產量已經不能滿足作為首都的大量消耗,需要從南方漕運,也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北方的異族實力日漸強大.唐朝之後已經沒有天子守國門的思想.

4樓:我的n神

古代定都的一個核心是在那裡能活人。

1.秦朝定都咸陽開始,800裡關中就逐漸被開發,直到唐朝,關中一直是版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為什麼?因為關中可以養活當時的主要部分人口。

只要關中不亂,外面亂了也不會滅國。唐朝過後,關中水土流失,樹木砍伐嚴重,很大一部分土地不適合耕種,養不活那麼多人。所以宋朝直接定都到運河上,主要是為了方便吸血。

5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長期作為都城的長安,樹木砍伐殆盡,水資源匱乏,舊城的遺老遺少很難應對,新貴難以形成氣候。所以,後期的歷朝歷代,都不再將長安列為都城了。

6樓:田野

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西安作為內陸城市逐漸起不到一個主心骨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衰敗的無法扶起,窮山,窮水窮地方

為什麼從唐朝以後,再沒有任何王朝政權在西安建都?

8樓:匿名使用者

小君說說史,今天給大家帶來為什麼從唐朝以後,再沒有任何王朝政權在西安建都?如果說有哪個朝代是和它的都城一同退出歷史舞臺的,那這個朝代就是唐朝,這座都城就是長安。唐朝將最輝煌鼎盛的時代留在長安,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唐詩燦爛??

都城長安則載此長眠於歷史長河之中,從此不再為都。事實上,建都長安的唐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只有前半段是名副其實的。自安史之亂起,長安的都城地位便越來越不穩固。

自東漢遷都洛陽以來,長安在國家歷經300多年戰亂後雖重為都城,但它正逐漸失去作為國都的最後條件。所以,與其討論西安為何在唐朝之後不再被建都,不如先來分析西安是怎樣在唐代被證明不再具備建都條件。在魏晉以前,有實力威脅中原政權的外部力量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

而到了唐朝,情況變得複雜起來。

例如,北邊鮮卑、突厥的勢力已經繞過了長城,西南面的吐蕃勢力在「安史之亂」期間達到鼎盛,東北方的契丹族在唐朝末年崛起。這些方向上的強大威脅都是周朝、漢朝所不曾遇到的。到了唐朝之時,中原政權一心經營關中、專注長城防禦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返。

圍繞長安建立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不僅越來越不能夠將北方的威脅屏障在外,而且在各方面的外部威脅都成長起來的情況下,反倒使自身處於四面受敵之地。公元618年,李淵在隋朝舊都上建立唐朝,這處「四塞之國,被山帶渭」之城繼西漢之後,再次迎來一個強盛的王朝。但是後來的發展遠沒有開始這麼美好,在少數民族的騎兵部隊面前,長安已在事實上成為交戰之地,這在西晉滅亡以及其後的歷史中已被多次證明。

在公元626年,唐都長安與西北方向突厥騎兵之間的距離一度只有40裡,它離戰爭太近了。在隨後兩個世紀中,唐都長安迎來戰爭噩夢,成為歷代被攻陷次數最多的都城。公元756年,安祿山、史思明自東北方而來,依次攻佔汴州、洛陽、潼關、長安。

公元763年,吐蕃糾集吐谷渾、党項、氐、羌等部由?州、咸陽攻入長安。公元783年,涇原兵在行軍途中發生譁變,不去河南解救襄城,而是順道攻入長安、洗劫皇城。

公元880年,黃巢先由山東向南攻佔嶺南全境後折向西北,攻佔長安。公元885年,沙陀人李克用率兵攻長安,引發諸道兵在都城的混戰和焚掠,長安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公元901年,李繼筠率兵劫掠長安,衰弱的都城再次遭到戰火毀壞。

小君說說史認為周至秦漢時期,中原政權的威脅主要是北方的匈奴,所以長城橫亙在國土北疆,建都關中乃是居中之選。但是歷經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變遷後,突厥的勢力已經延伸到西域。鮮卑及其後的吐谷渾已經越過長城進入到青海、甘肅一帶,並在唐中期被崛起的吐蕃所兼併。

唐後期崛起的契丹族,其勢力同樣越過長城,進入到幽州、薊州一帶。到了五代時期,面對越來越尖銳的內外部威脅,長安這座連唐王朝都坐不穩的都城被徹底拋棄,新都在洛陽和汴州之間徘徊不定。既然長安的戰略價值不復存在,而又在經濟上不足自保,那麼另建新都最起碼也要找個更方便「轉漕東南之粟」的地方。

再後來北宋定都汴州,南宋退往江淮一線。這便是其後歷代在失去戰略中心之後,政權向經濟中心遷移的結果。

為何,唐朝過後西安再不是首都!中國古代王朝定都有什麼規律嗎?

為何在唐朝之後就沒有朝代把長安作為都城?

9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特別是唐太宗時期唐長安城更是特別輝煌,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下面來說下為什麼唐之後不選其作為都城了。

從經濟原因上看,唐朝由兩翼構成,一翼在關中,一翼是在河北地區。關中平原是我國四大平原最小的一個,小到什麼程度呢,僅比佔排在第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四分之一。華北平原的八分之一,東北平原的八分之一。

秦朝開鄭國渠為關中增加了4萬頃田地,漢朝時開白渠又增加了4500頃,關中地區的肥沃由此而致。當時這是國家財賦重地,關中地區雖肥沃,但是面積不大,容量有限,不足以養活許多人。

而到了盛唐時期,由於人口大量聚集關中,造成環境資源過度開發,致自然災害不斷。兩渠灌溉的田地只剩下一萬頃上下,到了安史之亂後的大曆年間,只剩下6200頃。也就是減少了86%之多。

到唐玄宗時,關中本地的資源和糧食以不足以供養作為都城的大量人口,從外的運糧食成本又太高。所以從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開始就不在長安了,武則天在位的十幾年都是在洛陽度過的,即「就食洛陽」由來。

還有就是唐末長安城被毀嚴重,後面的朝代無力將其重建。說到長安城的毀滅就讓人恨的不行,滅絕人性的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走之前還不忘放了把火。

唐代以後,到了後來人看秦嶺地界,其在中華的版圖上就顯得狹而偏。往東的方向,有大河的奔流、中原的沃野,縱橫捭闔在中華地域的東部有決然的成就與天然的基礎,以後人們不再選長安為國都也是受中華版圖的影響。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中曰:

「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還有就是抵禦外敵的需要。古代由於交通通訊不便利,一般都將都城建在離外敵較近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在敵人附近大規模屯兵,又不不用擔心大規模軍隊離都城過遠導致管理不當,軍隊的將軍容易擁兵自立反抗朝廷,又加上天子戍邊君臣一心更能起到抵禦外敵的作用。

唐朝之前的威脅來自西北部,並且之前的朝代都比較強勢的向外擴張,而唐之後主要威脅來自東北部。

10樓:百度使用者

1-從隋唐開始,全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合發展農業,符合當時的小農經,濟的發展需要,位於西邊的長安自然不再成為後代的都城。

2-反觀歷史,唐以後北方戰亂頻發,長安可以說是個重災區,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安全,定會選擇遠離戰火的地方建都。

3-唐以後,中華與世界的聯絡日益密切,許多外國使臣漂洋過海來學習與**,而長安深居內陸,以長安為都勢必會影響朝貢**,不利於國威的宣揚

11樓:三生緣

唐以後隨著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北方變得逐漸寒冷,不再是經濟的中心,南方變得越來越重要。加上明清時期主要的威脅是來自於北方蒙古草原的部落。所以長安位置不在那麼重要了。

12樓:你罵我我吃虧

因為改朝換代,很多皇帝都忌諱以前的首都。

13樓:思念如瑤池之水

因為唐朝之後隨著小冰河的時期來臨北方越來越冷,而南方作為一個沿海地區經濟越來越發達,同時也越來越成為整個國家的人口密集地,經濟區等等。自然就把首都朝南方建造了。

14樓:西西子子

古代由於交通通訊不便利,一般都將都城建在離外敵較近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在敵人附近大規模屯兵,又不不用擔心大規模軍隊離都城過遠導致管理不當,軍隊的將軍容易擁兵自立反抗朝廷,又加上天子戍邊君臣一心更能起到抵禦外敵的作用。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朝代選擇都城不是隨便選擇的,一般都是選擇國家地域中心,或者有別的某種需求。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地域面積越來越大,都城自然就越來越往北方偏移。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長安的地理位置太偏。

17樓:kmhk微

各個朝代的想法不一吧!也可能是隨著時間環境變化長安不適合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地域交通不發達,加上農業土地不發達等原因。

19樓:呂梁石故事

應該來說很多皇帝都想走自己獨特的路線,不想走別人走過的路,

為什麼西安到了唐代以後就再沒有王朝在西安建都了呢?前十三朝建都的原因是什麼,後面為什麼失掉優點了呢

20樓:包雲渢

首先,糾正一下,「西安到了唐代以後就再沒有王朝在西安

建都了」這個說法有些不嚴謹,因為,202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大順政權存在時間雖然短,但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比如,它推翻了腐朽的大明王朝。

事實上,在北宋末年,大臣們就曾建議遷都西安,南宋初年,大臣們也曾建議遷都西安。明太祖朱元璋,他自己也曾有意定都西安,然而,因為西安早已破敗,若要建都,恐怕又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話說,西安在歷史上可是各王朝建都的熱門選項。

計有:西周、西漢、新、前趙、前秦、西燕、後秦、胡夏、西魏、北周、隋、唐、武周、黃齊、大順十四個政權。

至於說失去了哪些優勢。在唐中後期衰落後,又因為唐末大混戰,使得西安破敗不堪,以後,由於各王朝基本對西安沒有什麼修繕,所以,到了明太祖時,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建讀西安。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是一個比較強盛且歷經時間較長的朝代,在唐朝為最鼎盛的時期,全世界的國家都來學習。然而後來在公元755年的時候,發生了安史之亂,而這場反叛之災戰持續了將近8年之久,使唐朝人民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但是儘管發生這樣的事情,唐朝依然持續存在了150多年。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唐朝雖...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每個朝代都曾經在執政的過程當中爆發過動亂,像在唐朝,安史之亂就給唐朝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但是在安史之亂延續了八年被平定之後,唐朝卻依舊能夠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這是因為安史之亂並沒能給唐朝帶來根本性的打擊,而且安史之亂後也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君王支撐著唐朝。安史之亂是因為君王輕信小人,聽信讒言而帶來的一場...

北宋滅亡以後,為何宋人會認為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因為王安石變法廢除推出了很多的法律制度,對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但是並沒有成功。以至於會被認為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王安石出生於事關家庭,所以說從小她就想當一名很優秀的 酷愛讀書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從小就和父親一起。深入基層瞭解黎民百姓的生活情況。隨後他考中進士。成為成為人民父母官。他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