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這首詩中的「綠」字是經過詩人反覆修改最後確定用的

2021-03-20 19:12:00 字數 6032 閱讀 5519

1樓:匿名使用者

「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

具體可看

《泊船瓜洲》這首詩中的「綠」字是經過詩人反覆修改最後確定用的,「綠」字比其他字好在**?

2樓: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言稱王曾多易詩稿,在「綠」字位上屢試用「到」、「過」、「入」、「滿」等數字,均覺平淡而棄,最後經冥思苦想終得一個「綠」字,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出神入化。 用「綠」,有春天的色彩感覺,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

也有動感,好像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吹過,然後江南便開始變綠。

泊船瓜洲詩句中的綠字,是經過反覆修改,才被選定的。一個綠字使你想到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綠字就有了動態美。你可以看一下關於「練字」的分析

4樓:清宇中踞

刷油漆!春風就像一個人一樣。

泊船瓜洲詩中的什麼字經過十多次修改最後才決定用

5樓:夢裡心落

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詩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作者】宋代:王安石

【賞析】

詩歌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6樓:匿名使用者

是「綠」字。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裡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因為作者看到江南又綠了,想到家鄉也在江南那邊,一定也綠了,彷彿又看到了家鄉的美景,但卻不能回鄉,這個「綠」字也表達了作者的思鄉情。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王安石是受到了哪句詩的啟發。史書只記載了他改字的故事。以下是原文。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選自《容齋續筆·詩詞改字》卷八)

意思就是,王安石的一首絕句詩寫道:「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州那個地方的一個讀書人家裡收藏有這首詩的初稿,最初寫的是「又到江南岸」,後來圈去了「到」,批註說「不好」,改為「過」,又圈掉「過」改作「入」。

隨後又改作「滿」。總共照這樣修改前後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

初用到、過、入三字,著眼於時令的變化,體現出了江南迴春;待用滿字,著眼於春深似海,體現出春意正濃;最後定用綠字,著眼於春的偉大生命力。春風作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綠了。一個綠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機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可見詩人在藝術手法上,善於翻新出奇,富有獨創性。這種注重垂煉字句,認真寫作的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參考資料

《容齋續筆·詩詞改字》卷八

7樓:微笑柏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

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的「綠」字,詩人也曾反覆推敲,先後選用了「到、入、過、

8樓:匿名使用者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駁船瓜洲詩中的什麼字是經過反覆修改才確定的

9樓:沐雨蕭蕭

《泊船瓜洲》一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

這一句中的(綠)字是經過反覆修改才確定的。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

一、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

10樓:愛心小魔女

「綠"字是經過反覆修改才確定的。

《泊船瓜洲》中的「綠「字用改過幾次? 15

11樓:匿名使用者

《泊船瓜洲》裡的「綠」字被推敲出來的,改了十多次。

王安石此作初稿用的是「到」,覺得「春風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12樓:如此的簡單

應該是4次把

「遍」「到」「過」「入」

錯了也別找我

我們老師只講了這些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遍」「到」、「過」、「入」

應該是僅此四字,再無其他,終成名句

14樓:看見弧光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鐘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裡。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上岸,然後連夜趕路回鐘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後被雲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鐘山。但它並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

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

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路上反覆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麼話?不好!

他自言自語著,然後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後,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徵嗎? 何不用一個「綠」字呢?

於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鐘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

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

泊船瓜洲詩人怎麼思想家鄉泊船瓜洲這首詩中哪句詩最能體現出作者非常思念家鄉

1.古詩詞三首 中,泊船瓜洲 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 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2.秋思 寫了詩人在洛陽城寫信給家人,無奈信短情長,無法盡訴。3.長相思 寫到戍邊打仗的南方將士,在北方的風聲雪聲裡因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4.梅花魂 寫了遠在異國他鄉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託在梅花身上,表...

《泊船瓜洲》是一首詩泊船瓜洲一詩中的千古名句是

是一首膾炙人口的 寫景抒情的思鄉 詩。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間,鍾 山 只 隔 數 重 山 春 風 又 綠 江 南 岸,明 月 何 時 照 我 還?編輯本段 註釋譯文 註釋 1.泊船 停船。泊,停泊。2.京口 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3.瓜洲 在今江蘇省邗江縣南,在長江...

泊船瓜洲的綠字讓我們想到什麼同步泊船瓜洲的綠字讓我們想到什麼

讓我想到了兩岸翠綠的樹木 茂密的青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朵,天空中不時飛過幾只鳥兒。宋神宗熙寧二年 1069 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 令江蘇省南京市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