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中如何根據平仄指導學生朗讀?該不該用這種方法去指導朗

2021-03-21 20:48:23 字數 6566 閱讀 968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也值得**。

2樓:流水曾聞

我覺得你應該這樣教!音律對於理解古典詩詞是很重要的,不必聽那個教授的,古音與現代發音不同的字畢竟不多,你按照現代的發音教就可以了...

對於小孩子,記住最基本的規律就行了,那就是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平仄交替...話說我不是學文學的,所有這些建議僅供參考,呵呵

高中語文古詩詞講課時如何運用朗誦教學法?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生中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文

3樓:用智慧為你解答

我國是詩的國度,古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尤其歷代名篇名作,不僅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

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發達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們這種偏僻、落後的鄉鎮,就經驗主義而言,給學生講解平仄押韻、講韻律、講諧和,估計行不通。古詩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誦讀朗讀上。

如何朗讀誦讀?

就自己上課及觀課心得談三點:

一是熟讀成誦法。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多了,自然成誦。

二是根據教材適度擴充讀。在教一新課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找到相應的古詩,課外補充讓學生回家好好誦讀,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起學生讀背古詩詞的興趣。

三是誦讀想象法。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到詩詞的意境之中去。讓學生邊誦讀邊想象再現畫面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在學生初具誦讀的基礎上,每兩三個星期來一次總結,評出讀書優秀的學生,成為班中的讀書之星,張榜貼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讓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專門把每週某節課定為古詩文背誦課。舉行古詩文背誦比賽,讓學生上臺來交流讀書心得,比賽誰背誦的最好最流暢,然後評出一.

二.三等獎,鼓。久而久之在班級上無形中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朗誦氛圍。

當然,要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作為教師首先還得解讀古詩文,不管是巨集觀層面、中觀層面抑或是微觀層面。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古詩文學習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詩的國度,古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尤其歷代名篇名作,不僅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

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發達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們這種偏僻、落後的鄉鎮,就經驗主義而言,給學生講解平仄押韻、講韻律、講諧和,估計行不通。古詩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誦讀朗讀上。

如何朗讀誦讀?

就自己上課及觀課心得談三點:

一是熟讀成誦法。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多了,自然成誦。

二是根據教材適度擴充讀。在教一新課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找到相應的古詩,課外補充讓學生回家好好誦讀,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起學生讀背古詩詞的興趣。

三是誦讀想象法。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到詩詞的意境之中去。讓學生邊誦讀邊想象再現畫面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在學生初具誦讀的基礎上,每兩三個星期來一次總結,評出讀書優秀的學生,成為班中的讀書之星,張榜貼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讓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專門把每週某節課定為古詩文背誦課。舉行古詩文背誦比賽,讓學生上臺來交流讀書心得,比賽誰背誦的最好最流暢,然後評出一.

二.三等獎,鼓。久而久之在班級上無形中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朗誦氛圍。

當然,要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作為教師首先還得解讀古詩文,不管是巨集觀層面、中觀層面抑或是微觀層面。

如何培養農村初中生古詩詞誦讀興趣

5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新課標中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還沒有成為所有語文老師在古詩詞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課標中對於古詩詞閱讀的評價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也沒有得到語文老師的足夠重視。

目前古詩詞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是:1.教師對誦讀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真正認識其積極意義,把誦讀和「死記硬背」劃等號。

2.受考試影響,誦讀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師生認為考試中背誦默寫部分所佔比重較小,題目簡單,沒必要花費太大力氣,但實際上學生考試中丟分的比重卻很大。3.

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停留在盲目、淺層次階段;4.誦讀形式單調,不夠豐富靈活。

針對目前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誦讀的現狀,迫切需要改進初中古詩詞誦讀教學的策略,以提高學生誦讀的興趣,提高誦讀的效率。

第一、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

(一)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感悟和理解詩詞內容,體驗情感態度的基礎上進行誦讀,避免機械記憶,降低誦讀的難度。

(二)進行誦讀技巧指導,以提高誦讀的興趣。例如:發音、停頓、重音、語氣等,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古詩詞韻律和節奏方面的常識(如:

平仄和用韻等),從而讓學生在誦讀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誦讀的效率。

(三)豐富誦讀形式,開展誦讀活動。課內的朗讀形式力求做到豐富多樣:如範讀、齊讀、自由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配樂讀、接力讀等等;另外誦讀方式可靈活一些,如同桌賽、男女賽、輪換背、接龍背、問答背等,這樣無形中調動了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同時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時間要***,每週的早讀前15分鐘,每節課前三分鐘都是誦讀的良機。

第二,豐富課外的誦讀活動,如開展詩歌朗誦會、經典詩句默寫、寫作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和自信心。在課堂教學的引領和日常練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課,給學生展示誦讀古詩文的機會。

1.各班級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豐富櫥窗內容,內容多是學生閱讀古詩詞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後感等等。

(1)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每週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週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課代表在課前三分鐘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

(2)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班級板報中,都刊出一首古詩(詞),並提供背景資料和詩詞賞析等,供學生閱讀。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詩配畫,配字等等,加深理解,提高誦讀興趣。

2.經典誦讀詩文選擇範圍:新課標規定的初中學段學生必讀、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詩、宋詞、元曲、《論語》、《詩經》等。

3.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次詩詞朗誦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誦讀的機會和平臺,潛移默化中提高誦讀的興趣。

4.古詩與練筆相結合,以詩促寫。通過自創小詩,以改寫、擴寫、續寫、仿寫古詩,寫「學古詩、背古詩」的感受,詩配畫、畫填詩,辦與古詩詞相關的專欄等形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誦讀興趣。

第三、 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導引——誦讀——拓展」的教學模式。

(一)導引:通過與教材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散文、傳說故事、名人軼事等匯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誦讀: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內、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歌情感的情況下,進一步指導誦讀。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懂句子的同時,讀出節奏讀出情感,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品味語言的感情美。

同時要豐富誦讀的技巧,一般有以下方法:

1.表演背誦。把演講的技巧運用於古詩詞的誦讀,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從而與作品的感情產生共鳴,這樣就會記得牢。

2.摘記背誦。「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把經典名句摘抄在一個筆記本上,有空時背一背,隔三差五複習一下,這樣會記得牢固一些; 3.

分類背誦。先把經典詩詞分門別類,然後再背誦,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便於把握古詩詞內容脈絡,從而系統化,便於記誦。按照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離情別緒、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蹟、愛國等分類記誦。

(三)拓展:以課文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充套件,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充套件,特別是課本內容相關的此作家的名句或名篇拓展,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促進誦讀的同時,擴大了誦讀的廣度和深度。當然也可藉助網路瞭解相關作家作品,在閱讀鑑賞的基礎上無形中促進課本古詩的誦讀。

此環節更重的一點是要讓學生在運用古詩詞中,增強古詩詞誦讀的樂趣。

1.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有些歌曲歌詞就是古詩詞,可以在唱歌的同時誦讀古詩詞;還有平時口語中,善於感悟生活,自覺地運用古詩詞,心情傷感時,見花開鳥鳴是就會發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慨;春遊時,登上山頂,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等等。

2.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運用古詩詞。誦讀古詩詞就是要讓古詩詞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心人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從而不自覺的把古詩詞寫進自己的文章中,可以在寫景敘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議論中用,運用古詩詞無形中變成一種寫作技巧,不僅讓自己的作文內容更充實,而且語言更凝練,文采斐然,這樣就能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誦讀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一兩句經典名句立意寫作文,如此一來讓學生感覺到「詩到用時方恨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作為一個詩的國度的無窮魅力。這樣在習作中運用古詩詞,不僅讓學生的作文有創新,而且形成古詩詞誦讀的良性迴圈,一舉兩得。

總之,農村初中生接觸古詩詞的數量有限,誦讀大多停留在機械誦讀的水平上,誦讀目的單一,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指導誦讀的技巧和方法,在課外給學生提供誦讀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從而提高他們的誦讀興趣,這也是古詩詞教學不可忽視的目標之一。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斷摸索,推陳出新。

如何教學古詩詞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學習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

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

有嚴格的格式和韻律

在新韻中

平:發聲一聲 二聲的字 如:吃 池

仄:發聲三聲 四聲的字 如:尺 赤

古韻(依平水韻)

平:上平 下平

如:上平:東同童僮 下平:先前千阡

仄: 上聲 去聲 入聲

如:上聲:董懂動孔 去聲:送夢鳳洞 入聲:屋木竹目中字 平仄皆可 不論

格律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8句要求對仗 絕句4句相對寬鬆)又分為5言和7言

無論是哪一種都分為四種形式

平起入韻式

平起不入韻式

仄起入韻式

仄起不入韻式

注:平起就是 平平開頭 仄起仄仄開頭 入韻就是指押韻所有的格律詩全部要求押韻

其中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其餘奇數句不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

押平韻 即尾字是平聲字

在格律詩中

有這樣一個基本格律

它包含了格律詩的四種形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起入韻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韻

仄仄仄平平。仄起入韻

這個格律的每一句就是可以分別作為格律詩的首句格律詩有兩個基本原則

可以根據這兩個原則 推匯出格律

1.逢雙必反

格律詩的格律形式實質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此交替迴圈的規律

5言和7言只是擷取了前面的5字或者7字

其中對於特俗形式

平平平仄仄

表面上看是連續了三個平

實質上平平平仄仄

應該是平平()仄仄(平)

因為尾字不押韻所以只能把後面的平

反到中間

變化成 平平(平)仄仄....

同理仄仄仄平平

實質應該是

仄仄()平平(仄)

因為尾字要押韻

所以把反的仄字放到中間

變化成 仄仄仄平平

2.對粘原則

拿5言絕句舉例

12句和34句稱為對句 23句可以稱鄰句

參考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謂的對指得是

1句和2句的格律相反

3句和4句的格律相反

注: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的平仄相反

粘指的是

2句和3句

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的平仄相同

知道這兩個原則後就可以推匯出任何格律

其中特別注意

對於首句入韻

第二句偶數句也是入韻

所謂的平仄相反 我說過只是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即可7言就是在5言的前面加上 平平或者仄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基本上就是絕句x2

絕句是123

4這樣的四句

律詩不是12

3456

78這樣的8句而是1

2341(5)23

4這樣的8句

其中如果1句不入韻

則5句=1句格律

如果1句入韻

則5句變化為不入韻式

例如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參考變化

談談如何指導學生作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

首先,是指導學生如何選材的問題。根據習作的訓練要求,先要引內導學生認清題目,容 抓住題眼,明確中心 然後讓學生圍繞中心,從平時觀察到的實踐活動中所掌握到的豐富材料進行選擇材料。只有這樣所選的材料才不脫離中心內容,消除生搬硬套的現象,既真實可信,又生動感人。其次,是指導學生編寫提綱。要使學生寫出來的文...

如何教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如何指導小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文字記錄語言的輔助工具,是文章裡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 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中也明確提出小學生要學會常用的標點符號。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卻發現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夠恰當。尤其體現在習作中。如 1 一篇習作中不用標點符號。2 逗號一直用到底,最後一句用句號。3 各種標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指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