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人,他怎麼做都是對的。心理學上叫什麼

2021-05-20 05:17:00 字數 4641 閱讀 4564

1樓:芳華依舊

信任一個人,認為他做什麼都是對的,心理學上叫戀愛,喜歡他才會相認信任他,相信他。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可能是叫依賴吧。因為你信任他,所以才會認為他做什麼事情都是正確的。但是你只應該告訴你人人都會犯錯,所以不能過度的依賴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判斷。

3樓:在下面等著你

人的意識是有判斷能

力的,會根據人的閱歷經驗等判斷對於錯,而潛意識是沒有判斷能力的,當越過意識直接與潛意識對話的時候,潛意識都會把接收到的資訊全部當真。一個人在意識層面上相信一個人是經過邏輯判斷的,它判斷之後選擇相信為真,那麼就算是一種信任,而潛意識只需灌輸它以信任的資訊,它既會完全地信任了。就是潛意識信任

被信任與信任的定義,與心理學上的意義,對方處在什麼時候會信任一個人,又會在什麼時候被信任?

4樓:愛閒著

要從潛意識的層面信任了就是信任了

5樓:匿名使用者

信任與被信任本質上就是安全感,如果對對方有安全感就會信任對方,反過來,如果你對於對方具有安全感就會得到對方的信任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想相信別人,首先應該學會相信自己。

7樓:

意義 真不知道, 但是被信任你一定要 走進那個人的心,是兩個人 心與心的交流,沒有任何的 偽裝與心理防禦,做到這一點 很難, 就連夫妻也未必做得到, 知己可以做到!

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做到什麼,結果就真的做到了,在心理學上是什麼理論?

8樓:楊龍雨最帥

在心理學中,這種人的自我暗示、先入為主的判斷對事件結果產生影響的現象,叫做「自證預言效應」,也被稱作「自我應驗預言」。

我們有時候會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最初設下的預言成真,就像給自己下了魔咒一樣。這種效應不僅對消極、負面的念頭成立,對正面、積極的想法也同樣有效。

如果堅持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到某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實是會提高我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症狀,意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例如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塗,然後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

這個概念放在管理學上就有這樣的演繹:有人對你說你跟這個下屬合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專挑對方缺點來看:他眼細鼻扁頭皮多,聲大沒準廢話一籮筐,越看越不順眼。

結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預言便實現了。

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屬是能幹的,你自然會多給他機會去發揮,他犯錯了你會包容,結果他亦不負你所望,成為一個出色能幹的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期望效應,或者是羅森塔爾效應。

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就是一個人若相信自己,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那其成功的可能性會變得非常大。

羅森塔爾的實驗:2023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皮亞傑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應該可以解釋這個 自我效能感理論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這種理論認為,即便人的行為沒有對自己產生強化,但由於人對行為結果所能帶來的功效產生期望,可能會主動性的進行那一活動。

希望對你有用

11樓:

推薦閱讀朗達拜恩的《祕密》,就是說的這樣的心理暗示方法

1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心理暗示就是一種理論!

13樓:天真無邪2小姐

你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而你卻是你所想的。

一個人一直對你很好,然後你就會害怕他有一天突然對你不好了,在心理學上叫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恐懼性依賴心理,因為你習慣於他對你的好,所以你會產生一種依賴對你好的那個他的行為。然而如果有天他不再對你好了,他也將不就是那個讓你依賴的他,你也就是失去了那個對你好的他。而你很願意失去她,從心底裡就會產生會失去他的恐懼。

而他有天會離開你也可能是因為你的恐懼,因為恐懼的存在,會讓你對他信任點降低,所以為了你們安好,希望從此別這樣想,加強信任吧。

15樓:胡迪妮

這是一種典型的依賴心理

16樓:頻青無燁磊

恐懼可以表現出個年齡段發展特點,比如嬰兒害怕大聲和陌生人,1至3歲的兒童害怕昆蟲動物陌生環境以及生人.害怕內容常常是一個內容的消失另外一個內容又產生.嚴重時可停留在一個內容且不輕易被其他內容所影響.

心理學上對一個人瞬間做出的決定叫做什麼

17樓:京師博仁(北京)資訊科技****

瞬間決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時,我們在瞬間搞清是什麼問題,確定你希望得到的結果,然後蒐集有用的資訊,提出所有可能實施的方案並評估這些方案,從中選出一個最好的方案,最後按方案提出可執行的計劃並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檢查修正方案,這一過程即為決策。特點如下

快速性瞬間決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字 「快」。瞬間理解問題並找到主要的問題,再從若干個可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更合適的方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加拿大理論家亨利·明澤伯格近30年來一直在研究經理人利用時間的方式,他發現,這些經理人對每個要做決策的事項平均花費不到9分鐘。而一些程式性的決策用時更短,有的等情況瞭解完,有的甚至剛發現一點跡象就可以立即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對話中,如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該提什麼問題,該如何回答都是瞬間的事。最精彩的要數大學生辯論會,舌槍脣戰,閃現出智慧的火花。在運動中,尤其是一些運動神經已經形成的人,他的每個決策,都幾乎是直覺反應。

該如何接這個球,該把這個球打到什麼位置,都是在瞬間就決定好,並付諸行動。車輛駕駛,空中飛行的決策更加快速。

準確性人的決策器官是大腦,大腦分左腦和右腦,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負責直覺反應。從刺激到反應之間的時間「距離」,稱為反應時間。人總是先由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獲得資訊,而後傳入大腦,再經大腦處理後發出命令而產生動作的。

這一段時間,就是從刺激到反應之間的時間「距離」。反應時間一般是包括四部分時間的總和,即感覺器官所需的時間、大腦加工消耗的時間、神經傳導的時間、肌肉反應的時間。光線到達人眼視網膜後,視覺刺激的簡單反應時間統計:

視網膜細胞產生興奮—0.02秒

視神經將興奮傳至視覺中樞—0.02秒

從視覺中樞至運動中樞—0.095秒

從運動中樞至肌肉產生動作—0.017秒

這一簡單反應時間合計為0.152秒。

以視覺刺激的簡單反應時間可知,感知資訊時間為0.04秒,佔反應時間的26%;思維時間為0.095秒,佔反應時間的63%;動作時間為0.

017秒,佔反應時間的11%。所以,縮短思維時間,就可以縮短反應時間。舊金山大學心理學家班檔明·裡貝特博士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人的大腦在意識到的1/4秒前開始尋找資訊。

[1] 實驗發現,1/4秒是一段重要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直覺。右腦在左腦意識到的1/4秒之前,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右腦會在左腦瞭解到問題的那一瞬間想出正確的答案。

瞬間決策有別於即興決策,前者是快速思考,事前充分準備的結果;後者是臨時起意,未加思索,也未想其結果的決策。據報道,西方某國一架新型飛機在返場著陸時,發生了意外,主輪接地後,機身突然一晃隨即就翻轉過來。在千鈞一髮,飛行員果斷決策:

跳傘。他迅速拉出跳傘拉環,當飛機機身旋轉100度時,座椅帶著飛行員頂開艙蓋彈出。他剛離開機體,飛機就完全倒扣過來,並在跑道上打滾,隨即****。

據測算,這名飛行員的決策時間,及決策後所做出的動作僅為0.2秒。速度之快是難以想象的,但是,他的決策非常準確,如果一個環節發生錯誤,都將導致逃生失敗,葬身火海。

準確的決策源於充分的準備,各國飛行員在訓練時都要針對可能發生問題的特殊情況進行反覆演練,在飛行前還要專門進行「如果……,那麼……」的預想。

大眾性95%以上的人,在95%以上的情況下都是瞬間完成決策的。今天你上街嗎?今天你游泳嗎?

朋友來訪,到什麼地方就餐?在什麼地方住宿?當你在高速路上行駛,何時超車,何時減速,都不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

當你走進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等等,都不需要想上幾個小時再做決策。人們都習慣了瞬間決策方式。

有的決策之所以錯得離譜,有反應時間短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不懂決策技術上的問題。正確瞬間決策必須要知道如何分解問題,如何把握機會,掌握決策技術,決策程式,知道決策成功的邊界。

心理學家說過,對一個人好感多久才算愛?

18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心理學家認為,判斷男女兩個人是否適合「牽手」,應考慮以下10個因素。

19樓:匿名使用者

對一個人的好感超過四個月就是愛

悲傷在心理學上是怎麼解釋的,在心理學上怎麼解釋,人們總是對不好的事情記憶深刻

悲傷作為一來種負性基本情緒,源通常指是由分離bai 喪失和失敗引起du的情緒反應,包zhi含沮喪 失dao望 氣餒 意志消沉 孤獨和孤立等情緒體驗。悲傷程度取決於失去的東西的重要性和價值大小 也依賴於主體的意識傾向和個體特徵。悲傷根據其程度不同,可細分為遺憾 失望 難過 悲傷 極度悲痛。悲傷有時伴隨...

心理學對人的第一反應術語怎麼說,心理學上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印象。印象是個體 認知主體 頭腦中有關認知客體的形象。個體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總是按照以往經驗,將情境中的人或事進行歸類,明確它對自己的意義,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明確定向,這一過程稱為印象形成。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叫法。心理學上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現在錢真的不值錢了!十幾年前我拿2塊錢可以從超市帶走2袋方...

你怎麼理解心理學中的讀心術,心理學上的讀心術是怎樣的

既不懂心理學也不懂讀心術,因為從沒看過關於心理學讀心術的書 我妯娌經常對我翻白眼,但是被發現立馬裝作看別的地方,或者躲閃。怎麼解釋?心越靜的人,讀心術越強 其實就是跟著邏輯走,如果你這人不按邏輯走心理學也看不透你。不想討論這個問題,響鼓不用重錘。我們那有一個人,可以看出對方的心理,包括對方的行動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