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2021-05-16 19:13:59 字數 5382 閱讀 5421

1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記作者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寄託了他的社會理想,即遠離戰亂,社會平等,人民安居樂業。

2樓:匿名使用者

虛構一個遠離塵世的美好世界,寄託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審美情趣。

3樓:樸依楊

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在對現實世界失望之後,幻想出一個符合自己期待的烏托邦。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現實社會,想逃避。於是虛構自己的美好社會。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現實社會,想逃避。

6樓:問路浪子

竟不知有漢 從這一句可以看出陶淵明是避世的,但從現在的眼光看,他的觀點是可笑的,也是消極的

7樓:東郭蘭蕙厲吟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桃花源記的中心思想:

8樓:永遠的曼巴

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

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9樓:小薇薇

1、主題思想

文章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2、作品簡析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

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

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祕感。

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3、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詩人、辭賦家、田園詩人、隱逸詩人,歸隱後寫了大量田園詩,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因為好喝酒,又被稱為酒聖陶淵明。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10樓:花開倩然

中心思想:桃花源記作者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寄託了他的社會理想,即遠離戰亂,社會平等,人民安居樂業。

11樓:殺小丸

本文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描繪出一幅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間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以此來寄託他的社會理想。在客觀上,本文也反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的生活的願望。

12樓:菜頭被貶

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和平生活的嚮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13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14樓:匿名使用者

結合前邊說的,還有對漁人這樣的小人的批判

15樓:水柏稅宇文

本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願望。

桃花源記的中心思想和賞析

16樓:森海和你

1、中心思想:桃花源記作者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寄託了他的社會理想,即遠離戰亂,社會平等,人民安居樂業。

2、賞析: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

增添了神祕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

桃花源記的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

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17樓:森林の妖

中心思想:本文借武陵人偶然發現桃花源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和對理想生活的熱切向往。

賞析:這種理想境界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但它在現實生活中示不存在的,示一種不可實現的空想。

18樓:愛玩滑板的想仔

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這是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願。「桃花源」是個虛構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內戰的願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在當時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不能實現的空想,又是作者隱逸、逃避現實的思想反映。

本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本篇一個特點。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

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想表達什麼?

19樓:西博的寵

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現實相對照的。這裡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這樣的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批判。

鑑賞:本文選自《陶淵明集》,是晉代陶淵明的作品。陶淵明的詩作以山水田園類居多。

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從發現桃源,到訪問桃源,再到離開桃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虛實莫測,引人入勝。

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20樓:聽說你愛西瓜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願望。

拓展資料

1.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這是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願。

「桃花源」是個虛構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內戰的願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在當時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不能實現的空想,又是作者隱逸、逃避現實的思想反映。

2.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重點詞,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字詞解釋及翻譯

太元 公元376 396年,晉孝武帝年號。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武陵 晉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帶。緣 循,沿著。落英 墜落的花瓣 繽紛 繁多而紛亂的樣子。異 驚異,詫異。這裡的意思是 對 感到詫異 窮其林 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盡 盡頭。才 僅。才通人 僅容一人通過。豁...

關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寫作背景

本記大致在晉亡宋興之時所作。其時天下混亂,不復有如桃源境之安逸祥和質樸之地,故先生傷世事傾頹,有此嗟嘆,藉此幻境消心之塊壘,抒己之理想,是有 桃花源記 之作。心累的嗎哦哦哦 規範化孤噩哥哥呀肚餓合格勾搭勾搭搞活動黃日華古印度適合還要讀多喝水 你知道陶淵明寫 桃花源記 的背景嗎口?桃花源記 是東晉文學...

《桃花源記》體現了陶淵明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在此文中更體現了陶淵明憂國憂民的思想,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作者追求一種和平寧靜,沒有剝削,沒有壓廹,沒有戰亂從平等的理想世界,因為作者所處時代戰爭頻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託在作品中。答 桃花源記體現了陶淵明對反對剝削壓迫,反對內戰的願望與嚮往生活在這種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