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馬克思說的 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以後,不是人類歷史的終

2021-05-17 10:18:47 字數 5789 閱讀 9896

1樓:雄霸天不是夢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一、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在展望未來社會的問題上,是否堅持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能否正確預見未來的基本前提,也是馬克思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站在科學的立場上,提出並自覺運用了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方法。

(一)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許多多思想家熱切地關注著社會的未來,並作出自己的預見。特別是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曾詳盡地描繪過理想社會的圖景。但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人們對未來社會的預見往往帶有濃厚的空想性質和幻想色彩,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預見未來的科學方**,也不懂得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運用科學的方法,致力於研究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從而對共產主義社會作出了科學的展望。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像自然界的發展一樣,具有自己客觀的規律,揭示這些規律,就能為正確理解過去、把握現在和展望未來提供嚮導。

(二)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舊世界中闡發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的**,是在科學地批判和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作出的。他們在開始投入社會鬥爭的洪流的時候,就明確地意識到不能抽象地隨意地談論未來社會,不應該到哲學家們的書桌裡去尋找一切謎底,而應該首先致力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

從歷史上看,人們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往往起因於對現實問題的感受和看法。正是由於階級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剝削和壓迫,人們才想象和追求未來社會沒有剝削和壓迫。現實中的苦難,既是誘發人們渴望未來新世界的動因,也是人們設想未來新世界的素材。

但對現實苦難的認識不能停留在現象上,而要揭示其實質和根源。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批判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不是只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而是進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資本主義發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發現資本主義的矛盾運動中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並以此作出對未來社會特點的預見。

(三)立足於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徵,而不作詳盡的細節描繪

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來社會時,總是只限於指出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原則和基本特徵,而把具體情形留給後來的實踐去回答。針對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後應採取什麼措施的問題,馬克思尖銳指出,問題「提得不正確」。「現在提出這個問題是不著邊際的,因而實際上是一個幻想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唯一的答覆應當是對問題本身的批判。

」因為「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刻應該做些什麼,應該馬上做些什麼,這當然完全取決於人們將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既定的歷史環境」。

※※二、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以上述科學方法為基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一)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產品極大豐富,是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必要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資本主義在發展生產力方面的成就,並認為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巨大生產力為共產主義的實現準備了物質的基礎。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又進一步指出,只有在生產力增長起來,在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之後,才能實行共產主義分配原則。

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又是共產主義社會本身的一個重要特徵。共產主義制度的建立不僅以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為基礎,而且將使未來社會的生產力得到更高的發展。

適應高度發展的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廢除私有制,實行普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將實現社會直接佔有。那時,自由平等的勞動者聯合體共同佔有和使用生產資料。

至於這種聯合體具有什麼樣的形式,有待於歷史發展來說明。

與生產資料的社會佔有相適應,共產主義社會將按照自然資源的情況和社會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有計劃的組織和管理。那時,由於全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和共同組織生產,以及共同分配產品,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達成了直接統一。個人勞動直接成為社會勞動的一部分,個人利益直接在社會利益中得到實現。

勞動者個人的勞動將不再通過交換價值的途徑向社會勞動轉化,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服務也不必採取等價交換的形式來進行了。於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便會崩潰」,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商品生產將被超越。

在共產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馬克思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高階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實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將最終實現人類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第一次以人的勞動而不是特權或資本作為分配的標準,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但它仍有其歷史的侷限性。就其用「勞動」代替資本作為分配標準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勞動這同一個標準運用在不同情況的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

一方面,它預設「勞動者的不同等的個人天賦,從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因而導致勞動能力不同的人們之間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撇開了人的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只把人當做「勞動者」看待,而沒有把勞動者的家庭負擔等方面的需要考慮進去。因此,「按勞分配」原則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它所體現的平等權利「還是被限制在一個資產階級的框框裡」。

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這個侷限,根據人們的需要進行生活資料的分配,從而實現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到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將會消亡。階級是在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現象,它的產生雖然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但卻使人類社會陷入大規模的內部**和紛爭之中。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經濟剝削,以及為了維護這種剝削而建立的政治壓迫,是人類社會中不平等的重要根源。

有剝削、有壓迫,就有反抗、有鬥爭。於是,在社會內部就出現了階級之間的鬥爭。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生產的高度發展已經使所有人的物質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由於分工不再具有經濟利益劃分的性質,由於全體社會成員根本利益的一致,社會已不再會因為經濟利益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社會集團並進行相互間的鬥爭了。

於是,階級消滅了,階級剝削和壓迫不復存在,階級鬥爭也隨之消失。

到共產主義社會,國家也將消亡,作為階級壓迫工具的軍隊、警察、監獄等將失去作用。隨著國家的消亡,人類第一次作為統一的社會而存在和發展,各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發展為統一的世界歷史。當然,國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國家的消亡,是作為階級壓迫工具的國家機器的消亡,它並不是社會組織管理機構的消亡。

共產主義社會中,在沒有階級和國家的情況下,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機構來對社會進行組織和管理。但這種社會組織管理機構只具有人們自我管理的性質,而不再具有政治壓迫和暴力鎮壓的功能。

到共產主義社會,戰爭也不復存在。數千年來,消除戰爭、實現和平生活始終是人們嚮往的目標。但由於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存在,由於國家和國家間鬥爭的存在,特別是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消除戰爭始終只能是一種夢想。

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消滅,國家消亡,人類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對抗也將消失,政治鬥爭不再存在,戰爭現象隨之消失。從此人們真正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同時,大量的社會資源將從軍事活動中解放出來,造福於全社會。

在共產主義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工業與農業的差別、城市與鄉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三大差別」必然歸於消失。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促進了人類工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但是,這些發展是以某種程度地犧牲農業、鄉村和體力勞動者的利益為代價的。

在階級社會中,這三大差別發展成為三種嚴重對立的社會現象。它們之間的對立,是整個社會不平等的重要表現,也是社會生活不和諧的重要根源。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由於私有制和利益對立的消除,由於舊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發展,三大對立歸於消失。

特別是城鄉對立,由於它集中體現著工業和農業之間以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它的消滅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在共產主義社會,工業活動和農業活動、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在活動方式和環節等方面的差異並不會完全消失,但這只是社會生活多樣性的表現,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別和利益劃分的意義。

共產主義社會不僅社會是和諧的,而且社會與自然之間也達成了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並不是放棄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發展規律的方式來改造和利用自然。在共產主義社會,為生產而生產的利潤動機不復存在,物質生產不再不顧人的實際需要而盲目擴張,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之間將達到動態平衡與和諧。

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這樣的社會狀態下,人們才第一次能夠「談到那種同已被認識的自然規律和諧一致的生活」。

在共產主義社會,由於階級消滅、國家消亡和「三大差別」消除,社會關係實現了高度和諧。與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社會關係的高度和諧相聯絡,人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極大提高。這是共產主義新人的重要體現。

人的精神境界表現在許多方面,集中體現在對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態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現為自覺地為他人為社會服務和奉獻。到共產主義社會,人們不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覺悟,樂意為社會公共事業作出貢獻。

(三)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徵。在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展是自由的發展,是建立在個體高度自由自覺基礎上的發展,而不是強迫的發展。馬克思認為,那時,人擺脫了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對「人的依賴關係」,也擺脫了商品經濟條件下對「物的依賴性」,實現了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

人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不僅體力和智力得到發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發展,而且人的社會聯絡和社會交往也得到發展。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指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發展,或每—個人的發展,而不是隻有一部分人的發展。那時,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事實上的平等,整個社會是和諧的,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實現了真正的統一,社會發展不再以犧牲某些個人的發展為代價。

舊式分工的消除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分工是人類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於提高熟練程度和促進技術進步,從而推進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分工同時也是對人的活動範圍的限制,使人只能在某種職業中工作,只能孤立而片面地發揮某種方面的才能。

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使這種舊式分工發展到極致,同時創造著消除這種分工的條件。到共產主義社會,這種自然形成的、僵化的、不自覺的舊式分工得以消除,人們擺脫了「奴隸般地服從於分工」的情形。雖然共產主義社會裡仍然會有分工,但這是自覺的新式的分工,它不再是生產者全面發展的限制。

自由時間的大大延長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一方面是在多樣化的生產勞動過程中實現的,另一方面又是在生產勞動之外的大量自由時間中實現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維持社會生產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會不斷縮短。

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個勞動時間將會大大縮短。人們只需要從事較少時間的勞動,就能為社會創造出足夠的物質財富了。這樣,他們就會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可以用來從事科學、藝術等活動,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極大地促進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

而這種自由時間裡的活動反過來又成為提高勞動者能力和創造性,促進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共產主義社會,勞動不再是單純的謀生的手段,而成為樂生的活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時,勞動能力和勞動時間不再是分配消費品的尺度,因而勞動擺脫了謀生的壓力,成為發揮人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動。由於勞動不再是固定僵化的舊式分工中的勞動,由於勞動時間變短和不再需要超時勞動,也由於勞動過程所具有的高度創造性等,勞動不再是單調枯燥和具有強迫性的活動,而成為人們樂於從事的自我實現的活動,成為人生快樂的巨大源泉。

共產主義是人類解放的實現,那時人類將最終從支配他們生活和命運的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開始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

共產主義社會無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馬克思主義**未來的一貫立場、觀點和方法,共產主義社會本身也不會是一種沒有任何矛盾的社會,不會是一種不需要也不能夠進一步改善和發展的靜止狀態。我們深信,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在更高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和前進的社會。它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而是人類自由自覺歷史的開端。

馬克思說的共產主義,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怎麼理解

看 哥達綱領批判 去,然後為了這一天的到來發展生產力去。你真天真,你的需求不是你來定的,是掌握分配權的人來定的。所以,按需分配早就實現了。能,等到足夠的生產力就行。當別墅和法拉利比大米數量還多的時候。怎樣看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答案 各盡所能 包含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社會制度能否保證人盡其才,...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什麼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 共產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信的遠大理想 共產主義之所以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信的遠大理想,源於共產主義的優越性。馬克思提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構想,在其看來,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的...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bai 主義人生觀是du關於闡述 人的zhi 本質 人的價值 人的dao目的及人生道路專的理論屬學說。為我們正確認識人生指明瞭方向。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從不反對個人價值和個人幸福,不把爭取個人幸福與爭取全人類的幸福對立起來,而是在二者統一基礎上首先將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