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地區特色民風民俗,中國西部民俗風情

2021-03-26 09:25:58 字數 5852 閱讀 7225

1樓:小小小白

"燎疳",是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深入民間,以至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的民諺。此習俗遍佈於寧夏的銀川、靈武、鹽池、中寧、中衛和固原,甘肅的平涼、慶陽、**和陝西的彬縣和陝北延安市宜川等市縣,還流傳於山西的蒲州、吉縣,山東曹州等地。

正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堆柴火,夜幕降臨,萬家篝火,照徹西北大地,壯乎美哉!我想任何一場篝火晚會都不能和它相媲美,可謂是大西北的篝火節。

正月二十三"燎疳"是西北春節的一個結尾,其間也是社火的閉幕時間。元宵是社火表演的高潮,而正月二十三則是社火表演的落幕和結尾。不管是那一種社夥,在這一天裡都要到全莊人祭祀的廟裡燒香,磕拜,卸裝,將所有的社夥道具交回社火頭兒封存,自此社火隊的成員就可以各自做自己的私事了。

中國西部民俗風情

2樓:有點意思si兒

1、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

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

3、**: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絡(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4、藏族的禮儀是多種多樣的,禮俗與佛教也有密切聯絡,主要有以下幾種禮儀: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

5、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

3樓:韓苗苗

西部飲食以麵食和牛羊肉為主,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

西部群眾很多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有不同的教派,維吾爾族大多數人信仰遜尼派的教法學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神祕主義的蘇菲派,在新疆稱為依禪派。此外,還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

在西部少數民族中,客人如果同時到來,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飯前飯後主人都會提著洗手壺為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沖洗三遍,客人不得將水亂甩。

擴充套件資料

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維吾爾族認為賓客盈門是令人羨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時到來,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飯前飯後主人都會提著洗手壺為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沖洗三遍,客人不得將水亂甩。

主人先給每人斟一碗茶水,雙手敬上,然後在客人面前鋪開一張餐布,擺上各種點心、瓜果及美食,有條件的還要宰羊款待來賓,讓客人盡情享用。有時主人會彈起都塔爾、熱瓦甫等民族樂器,以歌舞助興。用餐結束時,在年長者的帶領下,要念「都瓦」祈禱。

參考資料

4樓:神羽恩澤

獻哈

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

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脣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鑑》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於包外,祭水神扔於河泊,最後祭成吉思汗,置於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後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

5樓:熱心網友

1.源於新疆喀什噶爾的維吾爾族民間古典**《十二木卡姆》,繼承融合了疏勒樂、龜茲樂、于闐樂的傳統,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歌、舞、樂三種藝術高度統一的特徵,是維吾爾族**之母,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無價瑰寶。

2023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雪域高原**雪頓節每年八月舉行,圖為**自治區首府拉薩哲蚌寺的晒大佛盛況,數萬僧俗民眾及觀光遊客在為期六天的節日裡盡享藏族傳統文化盛宴。

3.「那達慕」是蒙古族傳統的節日。「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有極具蒙古族風情的賽馬、摔跤和射箭等競技比賽。圖為「那達慕」大會上摔跤手入場時的英姿。

4.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這天,姑娘們提著一小桶摻有香水的涼水,用樹枝蘸水向長者輕輕潑灑,以示祝福。

青年們互相追逐潑水,節日的狂歡進入了高潮。

5.地處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支系「花腰」人,創造了輝煌燦爛、別具一格又自成體系的花腰服飾文化。「花腰」人把他們對歷史、自然、天地和人類自身繁衍的樸素認識都表達在服飾的刺繡圖案之中,蘊含了高雅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6樓:匿名使用者

哈薩克先民歷史上曾使用過鄂爾渾一葉尼塞文和回鶻文。隨著13世紀伊斯蘭教的傳入,逐漸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哈薩克人信仰伊斯蘭教,哈薩克族在信仰伊斯蘭教以前,歷史上曾信仰過薩滿教、佛教、景教等。

由於歷史上哈薩克族遊牧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的關係,很多牧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薩滿教殘餘,主要表現在對自然界日、月、星辰的崇拜。他們除伊斯蘭教信徒共有的節日外,本族獨有的節日為「那吾魯孜」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這一天家家都要做「那吾魯孜」飯,以辭舊迎新、預祝來年豐收。哈薩克族是以經營畜牧業為主的民族,少數人從事農業,或農牧兼營。

哈薩克族人很少經商。但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哈薩克族人民也陸續進入了工商界的行列。由於逐水草而居、按季節轉移牧場的遊牧生活,使哈薩克人養成了性情直爽、熱情好客的習慣,對前來的拜訪者,不論認不認識,都會熱情招待。

哈薩克男子披羊皮大氅,穿統靴,顯得英俊慓悍;女子愛穿紅色連衣裙,尤喜銀製飾物,走路時叮噹作響。他們以奶製品和肉類為主食,奶皮子、奶疙瘩、手抓羊肉、熏製牛羊肉和馬肉臘腸為特色風味食品。春夏秋三季都住在易拆卸可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季才搬到「冬窩子」(平頂土房和木房)里居住。

哈薩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騎馬高手,賽馬和「姑娘追」是今青年最沉迷的遊戲。此外,還有叼羊、馬上角力、阿肯彈唱等活動; 而冬不拉(樂器)、獵鷹更是哈薩克人的終生伴侶

7樓:閃忠六衣

特別關注:重大民俗事象、熱點問題報道,人物專訪前沿觀察:民俗文化新動向、新觀點、新視覺

服飾掠影:民族服飾博覽及發展演變

飲食大觀:飲食習俗及名吃搜奇

民居拾萃:民居建築精萃

古今禮儀:古今民間傳統禮儀

傳統節慶:民族節日習俗、禁忌及其禮制

婚喪習俗:不同地域婚喪嫁娶習俗

海外來風:國外民俗風情

走進村寨:遊歷記述、線路介紹、景點推薦

特色風情:鄉土風情及習俗

鄉土藝術:民間戲劇、曲藝、舞蹈及民間工藝展示民俗攝影:**民俗

珍品鑑賞:民俗藏品、精品介紹與欣賞

傳世大話:民俗文學、傳奇故事、民歌民謠

民俗論壇:民俗事象的**、研究、爭鳴

尋根探源:民俗事象發生、發展**

民俗詞典:民俗專用詞語、典故、小知識介紹

遊藝樂園:民間遊戲介紹

笑林時空:幽默、笑話、方言、俚語、妙言集錦養生之道:民間健身、養生的奇藥妙方

風水解讀:傳統風水脈理**與解讀

我國各地民風民俗

8樓:和平女

這裡是漢民族的民俗、民風,也可以參考,但願對你能有所幫助。

中國各地民風民俗

9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提供一個**: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多了 你給的分太少了

11樓:伍狂

太多了,說這個要說到什麼時候的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不限)

12樓:淡然月光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嶽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

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適合西北地區種植的飼草品種我國西北地區生態建設中適宜種植的植物是什麼?

西北地區最適合種植的牧草就是紫花苜蓿了。紫花苜蓿最適氣溫25 30 年降雨為400 8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越過1000毫米則生長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內,需有灌溉條件才生長旺盛。夏季多雨溼熱天氣最為不利。紫花苜蓿蒸騰係數高,生長需水量多。每構成1克幹物質約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積水,若連續...

西北地區是我國面積遼闊 資源豐富的地區,讀圖1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來a山脈是大興安嶺,源b高原是內蒙古高原,c線是400mm等降水量線 讀 我國西北地區略圖 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山脈,b 1 讀圖可得 a是阿爾泰山脈,b是天山山脈,c是崑崙山脈 2 西北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徵是乾旱,原因是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並且被山嶺重重...

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而同緯度的東部沿海地區降水多,其主要影響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 緯度因素 海陸因素 地勢 地形因素 洋流和人類的活動等 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距離海洋近,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偏多 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距離海洋遠,受不到夏季風影響,降水少 所以我們判斷影響兩地降水不同的因素是海陸因素 故選 c 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而同緯度東部地區降水多,其主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