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六國論》全文翻譯

2021-05-22 21:44:04 字數 2644 閱讀 7821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之末,至於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自謀。其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不可勝數。

越王勾踐有君子六千人,魏無忌、齊田文、趙勝、黃歇、呂不韋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俠奸人六萬家於薛,齊稷下談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無數,下至秦、漢之間,張耳、陳餘號多士,賓客廝養皆天下俊傑,而田橫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見於傳記者如此。度其餘當倍官吏而半農夫也。

此皆役人以自養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

蘇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

區處條別,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於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傑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人,皆役人以自養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靖矣。

四者雖異,先王因俗設法,使出於一:三代以上出於學,戰國至秦出於客,漢以後出於郡縣,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

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傑者,多以客養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並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於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傑,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於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

不知其槁項黃馘以老死於布褐乎?亦將輟耕太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於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其 速也。

縱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飢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

楚漢之禍,生民盡矣,豪傑宜無幾;而代相陳豨過趙從車千乘,蕭、曹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吳濞、淮南、樑王、魏其、武安之流,皆爭致賓客。豈懲秦之禍,以謂爵祿不能盡縻天下士,故少寬之,使得或出於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則不然,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嗚呼,此其秦漢之所及也哉!

春秋末期,到戰國時代,各國的諸侯卿相,都為自己打算,爭著收養人才。那些謀士、說客和談天說地的、修飾文詞的,辯論「堅白同異」的等等,往下到擊劍行刺的、力能扛鼎的、會學雞鳴狗盜的等等,沒有不以賓客的禮節去款待他們的。穿著華麗的衣服,吃著珍貴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裡的人,不能數得清有多少。

越王勾踐有「君子軍」六千人;魏無忌、齊田文、趙勝、黃歇、呂不韋等,都有賓客三千人;田文並且還在薛地招聚了俠客和犯罪的人有六萬家;齊國稷下地方聚談的學者也有千人之多;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等,也都招致了賓客無數。以後到了秦漢更替的時候,張耳陳餘的部下,號稱人才很盛,賓客和供他們役使的人等,都是天下的俊傑;田橫也有五百士人。這是些見於傳記的, 估計不見傳記的養士應當是**的一倍,農夫的一半。

這些都是役使他人來奉養自己的人,人民怎能吃得消,國家又怎能受得了呢?

蘇先生說: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國家有壞人,像鳥獸中有猛鷙,昆蟲中有毒螫一樣。

把他們分別加於處理安置,使他們都能各安本位,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們盡數剷除掉,是沒有這種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興廢考察過,知道六國的所以久存,和秦朝的所以速亡,原因都在這裡,不可不注意。

要知道有知、有勇、有辯才、有氣力的這種人,都是人民中的優秀份子,大多不能自己穿壞的吃壞的而去奉養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來奉養自己的一些人。所以從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貴分出一部分來,和這四種人共同享有。這種人不失業,人民便安定了。

四種人雖然性質不同,可是從前的帝王卻根據習俗來制定法律制度,使他們都從同一途徑中出身。三代以上是從學校中出身,戰國到秦代是從賓客中出身,漢以後是由郡縣的選拔中出身,魏晉以來是由「九品中正」的銓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現在,是由科舉考試中出身:雖不完全這樣,但就大多數而言是這樣的。

六國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並不亞於秦始皇與二世,然而當時百姓並沒有一個人起來反叛。這是因為所有老百姓中優秀傑出的人才,多數都被當作賓客奉養起來,沒有失其職分。至於那些努力耕作奉養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沒有什麼作為的人,雖然想反叛,但是沒有人去領導他們,是六國所以能夠有一時的安定而不立即滅亡的原因。

秦始皇當初想驅逐賓客,因為採用了李斯的建議才沒有實行。併吞天下以後,就以為賓客已無用處,於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說人民可以靠法律來統治,說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夠遵守我的法律便夠了。所以才毀壞了名城,殺戮了豪傑。

人民中的優秀而有特殊才幹的份子,把他們遣散還鄉。這樣一來,從前就食於四公子和呂不韋的那些人,都回到**去呢?不知道他們能帶著瘦長的脖子,黃黃的面孔,忍飢挨餓,老死在貧苦生活中呢?

還是停止耕作,嘆息著等待時機呢?所以,秦代的變亂,雖然是在秦二世的時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當初知道這四種人的可怕,設法安置他們使他們不失業,秦代的滅亡還不至於像這樣的快。把百萬只虎狼放到山林裡去,卻讓它們餓著渴著,不知道它們將來要吃人。

世上以為秦始皇聰明,我是不信的。

楚漢戰爭的災禍,老百姓幾乎完了,所謂豪傑也應該沒有多少了。然而代相陳豨經過代國時,侍從車輛,仍然成千,都滿載著賓客,蕭何與曹參這兩位相國先後當政,沒有加以禁止。到了漢文帝、景帝、武帝的時代,法令已經非常嚴密,可是吳濞、淮南、樑王、魏其、武安那些人,都還爭著招致賓客。

這難道是由於秦代禍亂的教訓,以為單靠名位官職不能完全羈縻天下的人才,所以稍稍放寬一點,使他們或者能夠從賓客中出頭嗎?

像那古代先王的政治就不是這樣,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容易指使。』哎,這是秦朝和漢朝能夠做得到的啊!

《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

六國之所以破滅。不在於兵事不利,而在於希望單獨與秦國交好,獨善其身。秦國志在天下,而六國不知脣亡齒寒之理。六國論 是蘇洵史 代表作品。六國論 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 弊在賂秦 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 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節選如下 嗚呼!以賂...

討論六國論的現實意義

文學藝術形式 按類別分,有大的兩類 文學形式 散文 詩歌 報告文學 劇本 民間傳說 寓言 筆記 野史 童話 對聯 哲言 賦 駢文 小品文 文學批評 電影劇本 主要四類 詩歌 散文 戲劇 劇本 藝術形式 文字 繪畫 雕塑 建築 舞蹈 戲劇 電影 主要四類 繪畫 雕塑 戲劇 按表達方式有 1.語言藝術 ...

蘇洵《六國論》中用比喻手法形象陳述了六國祖先開闢疆土的艱辛

六國論 是蘇洵政 代表作品。六國論 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 弊在賂秦 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 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為了獨佔天下,各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最後六國被秦國逐個擊破而滅亡了。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