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2021-05-24 14:26:35 字數 5204 閱讀 1912

1樓:大叉叉

我個人認為做到「知行合一」非常難,首先一個原因是我們對很多事情只是「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隻是看到第一層表面的含義,而沒有理解第二層的深意,既然只是「一知半解」,那麼自然難以實現「知行合一」了。

這幾年來,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對我個人的認知衝擊非常大,甚至是顛覆了我的很多認知,這才發現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對很多事情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表層階段,非常膚淺。

具體而言,認知衝擊和顛覆主要來自於以下兩方面:

1、以前我的認知是單維的,通俗的說就是我的認知屬於「盲人摸象」的階段,現在體會到認知原來是多維度的,從不同的維度看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結論;

2、以前我的認知是二元的,通俗的說就是我的認知屬於「坐井觀天」的階段,也就是停留在非對即錯、非黑即白的二元認知上,現在體會到很多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很多事物沒有絕對的非黑即白。

通過上述認知顛覆我發現光是「知」都這麼難呢,那麼「行」就更難了!

當然並不是說既然認知這麼難,我們乾脆就不去學習,也不去認知,反正總會被顛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僅要去學習,我們還要終身學習。

明理善行原創文章

2樓:烏綸奇初珍

知,是一個人

的認知;行,是一個人的行為。要做到

知行合一

,就要使行為符合自己的認知,也就是說,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或者也可以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這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3樓:五躍招環

起初只是聽說或者是從書上瞭解到那個事物,後來接觸事物,然後不斷地實踐,與事物不斷地磨合,不再思考事物的本質是什麼?事物有什麼規律?等等這類的問題。

經過長久的磨合,提高了駕馭事物的能力。

最後的境界,就是所謂的「人劍合一」的境界,因為我和事物合為一體了,無所謂駕馭不駕馭,反正就是隨心所欲。《論語》有言「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莊子》裡面有篇庖丁解牛,說的就是最後境界。《尚書》曰「天之歷數在爾躬」

王陽明曰「心外無理」

,心學最高境界也無非於此。

4樓:茅孟霜沈雅

知行合一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做。你認知裡的所有事物都是知行合一的。諸如:物質、

時空、運動、社會規則等等。

「知行合一」在認識論原理上是個結論,不是個目的。而用這個絕對真理作為前提推匯出的社會行為中的「知行合一」才有了聖人們想措諸天下之民的用意。

也就是說你認知的物件都是「知」出來的,而「知」這個動作和「行」是同一個動作。人們在現象世界中已經習慣了「知」這個動作,而「行」則成為潛意識而被誤認為是客觀。

所以在生活上做到「致良知」才能重新理解「知行合一」(但是即便你不理解你也一直都在這樣做著),「致良知」就是解除你心靈的矇蔽,排除一切後天成見,來素心觀性。

這是最高境界的知行合一,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一個自由的思維能力的人,直接把現象(或者說潛意識)當預設成真實的人才把「實踐」這樣的詞引入哲學,這樣的人沒有思考能力。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10

5樓:江淮一楠

1摘掉你身上的負面特質

只要是人就會有情緒,當然有良性情緒也勢必有惡性情緒,悲觀、短視、依賴、極端等乖這些負面特質也許不可能一下子在一個身上體現,從肯定每個人都會有其中的一兩個。只要有了這些特質,那麼你就很難做到一些事情,若想做成一件事,那麼請摘除這些負面特質,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2不斷學習加強對事物的洞察力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因為無知而造成的,偏見和固執就是無知的體現,由於對事物認知的並不是很深刻而造成一些後果。這個時候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加深自己對事物的洞察力做到更加理性客觀全面,這也就為做到知行合一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3/6歸零的心態

我已經是博士了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嗎,我在這一行幹了30年了難道還會出錯嗎,諸如此類非常封閉的學習心態只會讓你止步不前,並且很難吸收新的事物,若想自己有真正的突破,那麼請讓自己擁有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位置,都能有歸零心態學習的心態。

4請培養自己理性的思考模式

是不是很多時候,你會因為一時的衝動讓之前是所會出的努力一文不值,是濁也有這種情部況,常 常是你的感性佔據上風,以至於凌駕於你的理智之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若是這樣,請你立刻培養自己理性的思考模式。

5計劃必須可行

很多人也會制定計劃,並且這個計劃可能還非常的高大上,但是有規劃空的是,你的計劃若是沒實現或者說根本不可行,則就是停留在腦中或者說紙上一堆無用的文字而已,毫無價值可言,計劃可以不那麼完美也可以很小,但一定要可行。

6要有隨時應對變化的能力

很多人做事非常的墨守成規,學習也在堅持、也有會出實際行動,但是卻不會根據實際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若是經常如些,那麼做一些東西可能也就看不到效果或者說根本就是徒勞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具備隨時應對變化的能力。

6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做到,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誇誇其談。處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不能做的和說的不一樣。以上做到,應該達到知行合一了。

7樓:匿名使用者

知行合一,就是你的認知和行為相統一,而人的行為又是不自覺的受到自己的價值觀支配,因此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須把你的認知轉變成你的價值觀,這樣才能使其和行為統一起來。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要從一件事一件事去做,很難。但可以把它定著一個目標,不斷的向它靠攏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9樓:仲尼亡兮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名為陶行知。

通過陶先生改名,我們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論認識論的轉變。從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論」。

陶行知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過石頭才知道石頭是硬的等等。

例子很簡單也很有說服力。

行,是行動,是實踐,是親身體驗。知,顧名思義就是知識,在這裡應該是動詞,學習理論知識。陶先生強調「親知」,即從「行」中得來,親身得來;而不僅僅是「聞知」,從師得來,或從書本得來。

他的「行知」認識論對於我們的現實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而且我們可喜的發現了一些改變。

其一,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有些學生已經走出課本,走進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參與學習。他們通過親自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物理課,化學課,生物課,學生不再是聽老師在那枯燥乏味的講,而是自己親自做試驗得出結論。我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其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上課不再是填鴨式的,不再是按照「講授--接受」的模式上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主人,他們已經從被動的聽課者轉變成主動的參與者。

因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們教師上課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創設情景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參與」,「動手」和「研究」。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從「教書匠」變成「研究型教師」。雖然我成不了陶行知那樣的「偉大人民教育家」,但我可以以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來從事我的教學之路。

10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做到知行合一?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bai看來,知行合一,就是你du的認知和行為相統一,而zhi人的行為又是不自覺的

dao受到自己的價值觀

回支配,因此要想做到答知行合一,就必須把你的認知轉變成你的價值觀,才能使其和行為統一起來。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助人為樂是人人都知道的美德,但知道和以此為價值觀所導致的行動過程會完全不同,在街上看見老人摔倒,一個知道助人為樂的人會思考這個老人需要幫助,而我幫助他是美德,我如果去幫助他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呢,經過一系列諸如此類的權衡比較才會作出行動。

而以助人為樂為價值觀的人不需要思考,直接就上去扶起老人了,因為助人對他就是最大的價值,這思考早已和行動結合起來自然而然了。

現在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認知如何能轉化成價值觀,我覺得首先你要真誠的相信你的認知,然後不斷實踐它,缺一不可。

12樓:楊好巨蟹座

行,是行動,是實踐,是親身體驗。知,顧名思義就是知識,在這裡應該是動詞,學習理論知識。陶先生強調「親知」,即從「行」中得來,親身得來;而不僅僅是「聞知」,從師得來,或從書本得來。

13樓:註冊占星師

起初只是聽說或者是從書上瞭解到那個事物,後來接觸事物,然後不斷地實踐,與事回

物不斷地磨合,不再思考事物的答本質是什麼?事物有什麼規律?等等這類的問題。

經過長久的磨合,提高了駕馭事物的能力。 最後的境界,就是所謂的「人劍合一」的境界,因為我和事物合為一體了,無所謂駕馭不駕馭,反正就是隨心所欲。《論語》有言「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莊子》裡面有篇庖丁解牛,說的就是最後境界。

《尚書》曰「天之歷數在爾躬」 王陽明曰「心外無理」 ,心學最高境界也無非於此。

14樓:匿名使用者

先做,再思考!實踐結合理論,唯一途徑!

15樓:純淨世界科技

王陽明心學智慧:教你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知中行

如何理解 知行合一?

16樓:熱詞課代表

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

17樓:懶散的時光

古人說:知易行難。意思就是了解知道很容易,但具體實行往往很難。

人要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都知道社會的道德規範,但是有幾個人能夠認真執行呢?紅燈亮了,有幾個行人在那裡老老實實的等待呢?為官清廉,但有幾個當官的能做到呢?

不知你讀過《**規》沒有,非常好的書,教人行為做派的方方面面。當然讀一遍非常容易,才幾百字。但是真正做到並能堅持卻是極難。

我們不是神,不可能完全做到知行合一,但還是應該儘量去做。因為中國面臨嚴重的道德滑坡的嚴峻現實,人們之間嚴重不信任,有識之士都在呼喚「知行合一」的人和這種好的品行。

再提醒你一點,在中國現實社會裡面你如果嚴格去做「知行合一」是吃虧的,道德還是要堅守,不過,做令狐沖那樣的人最好!

18樓:人間鳳

知:知識、理論

行:行動、實踐

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想與行動相統一。

如何做到健康養生?如何做到養生?

如何做到養生?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均衡飲食,控制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做好的養生。如何健康養生?保持充足有規律的睡眠。道理很簡單,如果你睡不好,你還能希望你有足夠的精力去工作或者去熱愛生活嗎?準時乾飯。不準時乾飯的結果就是腸胃不好。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輕食一陣子。一直輕食的話,很容易 畢竟嘴都快淡出...

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去年,中國營養學會修訂並頒佈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專家委員會在討論時認為應加上一個副標題 平衡膳食 合理營養 促進健康 這樣更加準確地覆蓋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因為平衡膳食是核心,只 膳食平衡,才能滿足合理營養的要求,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那麼,我們怎樣理解並做到膳食平衡呢?首先,能量的攝入和消耗要平...

如何做到飲食均衡,如何做到均衡膳食和注意飲食的方法

為了獲得健康均衡的飲食,人們應該 每天至少吃5份各種水果和蔬菜 高纖維澱粉類食物的基礎膳食,如土豆,麵包,米飯或麵食 吃一些乳製品或乳製品的替代品 如豆漿 吃一些豆類,魚,蛋,肉和其他蛋白質 選擇不飽和油脂和塗抹醬,少量食用 多喝水 每天至少6到8杯 水果蔬菜肉類都要吃,一日三餐少食,多少吃多餐?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