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對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發展模式的理解拜託各位了3Q

2021-03-27 19:57:58 字數 5330 閱讀 897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科學發展觀:中國發展新模式提出的背景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可以用三句話進行概括性說明:它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它的內容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它的要求是統籌兼顧。

這樣講雖然比較抽象,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框架。我認為,提出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1、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新的歷史階段戰略目標的要求。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這是國家的發展戰略目標。一般而言,國家戰略分兩個層次:一是國家的發展戰略,這是國家戰略的核心;二是外交戰略和國防戰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發展戰略的目標,也就是說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所在。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發展戰略目標作為標題,這個目標是對我們發展的階段、發展的環境作了戰略分析之後提出來的。在此之前,我們的目標是小康水平,小康水平的指標有五個方面:

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人口素質、精神生活和生活環境。這五個大的方面又分解為16個指標。那麼,這個目標執行的情況如何?

在2023年時,小康水平的16項指標中已經有13項按時完成了。因此,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一個定位分析,即「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其依據就是13項指標的完成),但是「這個小康水平還是低的,不平衡的」。根據這樣的定位,我們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這個目標提出來後,就意味著中國的國家戰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說目標結構發生變化了。如果說過去主要側重於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話,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但強調經濟發展,同時還強調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全面發展,這樣的目標體系是三位一體的,這個結構就變了,全面性就突出來了。那麼,全面性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從經濟方面來說更加全面了,過去主要提「翻兩番」,現在則還把基本上實現工業化、市場經濟體制、開放的經濟體系、城市化、社會保障都加進來了,這是經濟方面的拓展;二是民主、法制、人權、秩序,也第一次涵蓋於目標體系之中,這樣在政治上我們也把相關的內容納入到了目標體系中;三是在小康水平這個體系中,人口素質和精神生活是一個區域性的要求,指標也是很少的,現在這個視野拓寬為「人的全面發展」,與此相應的素質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由此要建立的體系有科教文衛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科技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包括學習型社會)等等;四是將生態文明也包含於這個目標體系中了,小康水平體系中只提到「美化生活環境」,現在則在更大範圍內、更高層次上把生態環境的問題突出來了,這樣,可持續的概念也納入到目標體系中來了。因此,全面性在目標中就體現出來了。

那麼,從佈局來說,這個全面性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並且三個方面要協調,協調是其應有之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從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目標來說,其本身就要求有一個新的發展觀。從經濟發展本身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發展,從比較貧窮的狀態到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左右,我們的發展還是比較粗放的,主要還是靠投資驅動的,雖然發展比較快,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根據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的經驗來看,這一階段比較容易。但從人均收入1000美元發展到3000美元左右,這一階段就比較難。

這一階段對人的素質、對經濟結構、對資源,要求都不一樣,也就是說要有更好的協調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有的發展方式很有可能不適應新任務、新形勢和新階段的要求,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式,即科學發展觀。

2樓:匿名使用者

從科學發展觀提出到「十一五」規劃的確定到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十一五」規劃進行實踐,中國在發展方面不僅提出了一套新的理念,而且也提出了新的目標體系和發展途徑,並形成了一系列在實踐中直接操作的政策措施,逐步構成新的發展模式,這對於中國現代化程序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1、在目標體系方面,有必要考慮將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總體戰略佈局 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已經進入將「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基本任務的歷史階段。特別是近期環境形勢日趨嚴重,亟須在根本戰略上做出進一步的迴應,以有效發揮戰略的導向和約束機制作用。

只有把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總體戰略佈局,使其成為國家戰略,才能發揮其導向作用。 2、在運作機制方面,根據統籌兼顧的原則,在適當的時候有必要擴充套件「五個統籌」的外延,提出「統籌經濟與政治發展」、「統籌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要求 就總體戰略佈局的現有結構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中,我們已經提出「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從邏輯上看,要實現全面發展,在運作機制方面還需要考慮統籌「經濟與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看,明確「統籌經濟與政治發展」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這首先因為我們在戰略部署上已經這樣在運作。 3、在新的戰略組合的重點指向方面,逐步以「實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替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如前所述,新的戰略組合包括自主創新戰略、消費與投資協調拉動戰略、資源節約戰略、環境友好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及與這些戰略相配套的改革戰略。

這些戰略組合的整體效應是實現科學發展,而其重點指向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被確認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被認為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方面。 但是,我們注意到,這些戰略的貫徹落實和重點效應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經濟增長的範疇,而體現於經濟發展的範疇。

特別是確立自主創新戰略為國家戰略,把它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實際已經突出體現了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方面的意義。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新的發展戰略組合的重點指向也應當是實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所以,隨著新的戰略組合效應的逐步顯現,可以考慮用「實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代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新戰略組合的重點指向更加明確和合理。

談談你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

3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指明瞭我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

4樓:楓鈴水晶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一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堅持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5樓:匿名使用者

在它的指引下,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談談大家對中國現代文學思潮與現代性的理解與體會~拜託各位了 3q

6樓:kiki刷粉

浪漫主義

精神最先出現在文學中。在法國,浪漫主義的先驅者是盧梭,他宣揚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響應他的「迴歸自然」的口號,在創作中抒發對大自然的感受,描繪大自然的魅力,抒發對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鄉土的熱愛追求和依戀。

7樓:珇廃bkf噇嬝脅

中國文學之與世界性文化的矛盾一直困擾著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民族化、西方化等問題不僅困擾著20世紀中國文學創作的實踐命題,也困擾著20世紀中國文藝理論研究的理論命題。中國文學之現代化,走西方化路線還是走民族化路線?人們一直存在爭議。

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是從五四新文學革命開始的,按照胡適的總結,這個現代化在語言形式上以「白話文」為特徵,內在精神上以「人的文學」為特徵。胡適進一步認為,「白話文」的理念是他提出的,而「人的文學」的理念是由周作人提出的。無論是提出以「白話文為正宗」的胡適,還是提出「人的文學」理論的周作人,在當時都是西化論者,即主張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必須走西方化的道路。

周作人的「西方化」觀念主要側重在文學精神上,他認為,中國古代的東西就如同遺傳基因一樣是永遠地在我們的血液裡的,所以用不著我們著意繼承或者模仿,而外來的東西則相反,「我們歡迎歐化是喜得有一種新空氣,可以供我們享用,造成新的活力」〔1〕,周作人希望借西方的新鮮血液使中國文學獲得新的精神動力,當然周作人也強調這種借鑑必須以「遺傳的國民性」作為「它的素地」〔2〕,也就是說周作人對「西方化」是有一定保留的。比較而言,胡適的「西方化」觀念主要側重在文學形式上,而且態度比周作人徹底、激進,「吾惟願今之文學家作費舒特【fichte】,作瑪志尼【mazzini】,而不願其為賈生,王璨,屈原」。 「西化論」者如何對待中國古代白話文學傳統呢?

胡適從「白話語言」的形式角度對遼、金、元之後中國白話文學傳統做了肯定,對《水滸》、《西遊》、《三國》推崇備至,不過他對上述古典古代白話文學作品的推崇是從「對歐洲中古路德、但丁反對拉丁文,建立本國的俚語文學的比附」出發的,其立意點依然是在鼓勵中國現代作家向西方人學習,做路德、但丁上,並非真的要人們向中國傳統白話文學靠攏。事實也的確如此,周作人、錢玄同換了一個角度--從思想內容的角度--就對上述中國古代白話**生出了否定的看法。周作人差不多將中國古代白話**貶得一錢不值,在《人的文學》〔3〕一文中,周作人把《聊齋志異》看成是「妖怪書類」,把《水滸》、《七俠五義》看成是「強盜書類」,把《三笑姻緣》看成是「才子佳人類」,把《西遊記》看成是「迷信鬼神書類」,並說「這幾類全是妨礙人性的生長,破壞人類的平和的東西,統應該排斥」。

錢玄同,他一方面極贊成「語錄以白話說理,詞曲以白話為美文,此為文章之進化」,「**為近代文學之正宗,此亦至確不易之論」,但是,一談到內容,他的觀點就立即來了個大轉彎,他說,「詞曲**,誠為文學正宗,而關於詞曲**之作,其有價值者則殊鮮。〔4〕」錢玄同從「高尚思想」、「真摯感情」角度遴選中國古代白話**,選來選取,卻幾乎把那些古代白話**全部否定了。周作人、錢玄同者是從思想內容角度對中國傳統白話**批評的,他們把**定位在為「人本主義思想」做宣傳鼓動上,不約而同地把中國古代白話**看成是「才子佳人」、「誨淫誨盜」、「神怪不經」、「迂謬野史」而加以撻伐,主張中國文學必須在精神上西方化(啟蒙化)。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五四時期西化派作家強調文學白話化,卻大多對中國傳統白話**特別不感興趣。五四時期,中國文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表徵,是現代橫斷面式短篇**的發達,與之相關的是中國傳統章回**的式微。明清白話章回**,大多有「擬話本」的形式特徵,保留了**作為「說書」的口語體式,但是,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現代**家一方面強調**要用「白話」、「口語」,另一方面恰恰在形式上革除了明清白話**的「說書」特徵,他們開始用白話文寫作,但是這白話文的「現代**」卻恰恰不再具有中國古典白話**因「聽-說」這一「說書」特徵而發展起來的特殊的口語化表現技巧,而向著「純書面/案頭讀物」方向發展。

這至少從表面上看是個矛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矛盾呢?顯然,五四人是把「書面/案頭化」作為現代**的標準之一來認識的,其**是對由知識分子案頭創作,紙面**印刷出版發行的西方「書面/案頭**」的觀察和比附。

五四一代人以西方**來比附中國**的思維定勢,導致他們根本看不到中國古代白話**特別是話本**的口語體長處。五四人不僅全面否定中國古代文言文學的士大夫傳統(從啟蒙的動機出發,五四人要求文學成為宣傳啟蒙理念的利器,因而他們要求文學通俗化),也否定中國古代白話文學傳統特別是話本**傳統(啟蒙要求**知識分子化,話本**雖然是通俗化的,但卻是非知識分子化的),其核心動機是在「西方化」上。

科學發展觀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意義

1 科學發展觀是 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 創新發展理念 開拓發展思路 破解發展難題而提出來的,是對我們黨關於發展的理論的繼承 豐富和發展。2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 的集中體現,是對發展本質的新揭示 發展主體的新闡述 發展內涵的新界定 發展規律的新探索...

科學發展觀的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是什麼

是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所達到的新高度。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上,實現的重大創新,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 的集中體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是多方面的,我們只有全面 準確的理解其重大意義,才能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與堅定性,...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麼,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精髓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 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中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重要檔案裡第一次響亮地提出這樣的要求。鄭新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