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在古代漢語中有第一人稱我的意思嗎

2021-03-28 08:32:45 字數 4441 閱讀 6684

1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報任安書》中:「僕非敢如此也」中的「僕」就是「我」的意思 。

自己在古代漢語中有幾種稱謂

2樓:我家有個花仙子

你說的bai古代漢語的du時間範圍很大,語言學和文學zhi一般是先dao秦、遠古、內

中古、近古來劃容分,

我就說比較常見的第一人稱稱謂:

比較正式的有:餘、予、吾,卬,在古漢語和各種古代文獻典籍中常見,特定的自稱:皇帝自稱朕,諸侯和君主自稱 寡人,皇太后自稱哀家等

古代口頭語和方言,如:俺、灑家,明清**中很常見表示自謙:

在下、小人、小可小弟、愚兄、小妹、愚姊/姐:對朋友自謙之詞小生、晚生、後學、不才:青年學子對前輩的自謙之詞老夫、老朽:年老男性自稱

老身:年老女性自稱

老奴、老僕:男、女僕人和自稱,一般老年女性亦可作自謙。

臣、微臣、下臣、臣等:文官對皇帝自稱。

下官、卑職:文官對上級**的自謙之詞

末將:武將對上級**的自謙之詞

妾、妾身、賤妾:女性自謙(后妃、命婦對皇帝的自稱)小女子、奴家:女性自謙

奴才、老奴:宦官對皇帝、貴族自稱,奴僕對主人自稱,清朝時滿族**對皇帝自稱

奴婢:女官、宮女對皇帝、貴族自稱,婢女、女僕對主人自稱,清朝時妃嬪、滿洲貴族女性和滿臣妻女對皇帝自稱

貧僧、貧尼、老衲、小僧:佛教僧侶自謙之詞

貧道、小道:道士自謙之詞

草民、小人、小的:庶民對**自謙之詞

3樓:白土知道

稱自己——敝人 在下 小弟 為兄 小人 草民

4樓:匿名使用者

餘、吾、予、愚、某、獨都是,帝王自稱「寡人」,普通人自稱「鄙人」,老人稱「老朽」

5樓:李昱君

通用的有:餘、予、吾,在下等

漢語中能夠表示「我」的意思的字或者詞語有哪些?

6樓:阿顏

第一人稱的我,在古漢語中主要有: 吾 餘 予 我 另外還有一些自稱時的謙稱,但它們的詞性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或形容詞: 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不穀。

一般人自稱臣、僕、愚、蒙、敝、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 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 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內人、山荊、,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

7樓:ballance1﹟p礆

老子,勞資,本少,本爺,姑奶奶我,朕,你爹,天下第一帥,美女的最愛,這都是表示「我」的意思,你懂得~~~~趕緊給分!

古漢語中表示「我」的意思的字有哪些

8樓:116貝貝愛

鄙、吾、餘、孤、予

一、鄙拼音:bǐ,注音:ㄅ一ˇ,簡體部首:阝部,部外筆畫:11畫,總筆畫:13畫

釋義:謙辭,對人稱自己。

二、吾拼音:wú,部首:口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7畫,五筆:gkf,倉頡:mmr

釋義:我,我的:吾身。吾國。吾輩。

三、餘拼音:yú,注音:ㄩˊ,部首:人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7畫,五筆86:wtu

釋義:我:「餘將老」。

四、孤拼音:gū,注音:ㄍㄨ,部首:子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五筆:brcy

釋義:我;中國古代王侯的自稱。

五、予拼音:yú,注音:ㄩˊ,簡體部首:乙部,部外筆畫:3畫,總筆畫:4畫,繁體部首:亅部

釋義:同「餘」,我:予智自雄(自誇聰明,妄自誇大)。予取予求(原指從我這裡取,從我這裡求;後指任意索取)。

9樓:永夜

吾,我:一般人:我,餘,吾,予,在下

大臣:臣

皇上的弟弟妹妹:臣弟,臣妹

皇上:朕,寡人

嬪妃:臣妾,妾身,

在下,吾,予,身,區區。僕,鄙,愚,鄙人,卑人,小人,小子,小可在下,末學,晚生,不佞,不才,不惠,不肖,牛馬走乃公 老朽,老拙,老夫,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身,朽人老妾,老身,老孃

10樓:夢貝峰峰

在下,鄙人,吾,山人。

11樓:男神的風度

漢族自稱說吾捂唔wu,說我是滿洲野狗學南京官話變異加上滿語詞彙而來是胡語口音

古代漢語表示我們的意思

請問各位高手,,古代漢語中的尊稱和謙稱分哪幾類??

12樓:離露也

古代漢語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人稱代詞作主語的現象不如現代漢語普遍,特別是第

一、二人稱。推究起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於古代漢語裡省略主語的現象較多;二是由於古代人更樂於對自己用謙稱,對聽話人用尊稱。

下面,本文就以現行初中語文課本里幾篇古文中的句子為例,說一說古代漢語的尊稱和謙稱。

請注意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1、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2、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戰國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3、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與天下••••••(陳壽:《隆中對》)

4、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上面四例中的「臣」「寡人」「孤」「愚」都是指說話人自己,屬謙稱,在句中的語法作用是代替第一人稱作主語。類似的詞語還有「僕」「妾」等。事實上,說話人自稱其名也是一種表謙稱的方式,例如: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謙稱也往往取代第一人稱作中心詞的定語或動詞的賓語。例如: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6、 ••••••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公輸》)

7、 雖殺臣,不能絕也。(《墨子•公輸》)

8、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上面例5每句中的第一個「臣」和例6中的「臣」以及例8中的「寡人」都是謙稱作定語的情況,而例5每句中的第二個「臣」和例7中的「臣」則均作賓語。

這是謙稱代替第一人稱的情況。古漢語裡也常常用尊稱替代第二人稱作句子的主語,例如:

9、(卜者)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10、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同上)

11、 將軍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同上)

12、 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戰國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13、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14、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

15、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陳壽:《隆中對》)

16、 (鄒忌)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上面八例中的「足下」「公(等)」「先生」「(夫)子」「主上」「君」等都是指說話人對聽話人的尊稱,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例11中「將軍」是用官(軍) 尊稱對方,而古代漢語中也不乏用對方的字來表示尊稱的,例如:「今少卿抱不測之罪」(司馬遷:

《報任安書》),「少卿」即為任安的字。

同謙稱一樣,尊稱也經常替代第二人稱而作中心詞的定語或動詞的賓語,例如:

17、 足下事皆成,有功。(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18、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輸》)

19、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秋水•莊子與惠王遊》)

20、 莊子來,欲代子相。(《莊子•秋水•惠子相樑》)

21、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出師表》)

上面五例中前三例中的「足下」「子」皆作定語,後二例中的「子」「陛下」均作賓語。此外,古漢語中也存在用尊稱代替第三人稱的情況,似乎並不多見,例如:

22、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23、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陳壽:《隆中對》)

24、 (陛下)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諸葛亮:《出師表》)

25、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同上)

上面四例中的「先帝(主)」「聖」均是尊稱替代第二人稱。其中,例22、例23中的「先帝(主)」作主語,例25中的「先帝」作賓語,而例24中的「聖」「先帝」都作定語。

需要明確的是,前面諸例中的謙稱和尊稱都是替代的人稱代詞,而不是人稱代詞,屬於名詞一類。筆者認為,基於上述種種情形,從總體上來說,古代漢語里人稱代詞的使用就不如現代漢語普遍了

用do第一人稱造句,用第一人稱造句

do 英 du 美 du aux.構成復疑問句和否定句 代替動詞制 用於加強語氣 vt.做 幹 進行 從事 vi.表現 進展 引起 行過 例句 do you like music?你喜歡 嗎?i am doing my homework now.用第一人稱造句 第一人稱 i 我,we 我們.第二人稱...

第一人稱行文有什麼好處,第一人稱 寫 有什麼好處

第一人稱 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 第二人稱 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對話 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 直接表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如。簡單回答 很多剛開始寫文的寫手都會選擇用第一人稱行為,覺得這樣視覺明顯,容易下筆,殊不知第一人稱在開頭容易,在劇情推進時卻很難。眾所周知,第一人稱的優點是能順利...

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寫花之歌作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寫花之歌作文400字

第一篇我是世間的一顆星,我是風中的一瓣紅,我是葉中的一簇豔 風拂起,脆弱的我,一瓣瓣,脫落得支離破碎。風吹起,我停留在了綠枝上,繁星翠色,點點新綠。淡淡羞澀,一色墨粉。風吹起,我漂浮在了水面上,清流如鏡,微波盪漾。瓣瓣芬芳,伏流遊蕩。風吹起,我沉寂在了叢林中,樹影婆娑,光影粼粼。殘色堆積,芳色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