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蒙古族和藏族的飲食習慣,藏族人民的飲食習慣

2021-03-29 02:23:56 字數 5612 閱讀 2067

1樓:酸檸檬嘿

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稱奶食為「白食」,蒙語叫「查幹伊德」(純潔、吉祥、崇高之意)。而農區多以穀物蔬菜為主食,以肉食為輔。

藏族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後磨製而成的炒麵,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團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筒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藏族人民的飲食習慣

2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1.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

2.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在牛羊宰殺之後,立即將大塊帶骨肉入鍋,用猛火燉煮,開鍋後即可撈出食用,以鮮嫩可口為最佳。

3.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過節必備飲品。

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

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筒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3樓:蒯讓寶靜

藏族的飲食大體可分為兩種型別;農民一般以青稞,小麥為主糧,其次還有玉米和豌豆。日常最主要的是燜炒的青稞和豌豆粉做成的餈粑。藏族人愛喝酥油茶,吃餈粑的時往往加上茶和酥油,奶渣,濃郁可口,營養豐富。

蔬菜有胡蘿蔔,油菜,蔥頭,水芹菜等。沿拉薩河一帶,有桃,杏,梨,棗,核桃,葡萄等。

4樓:薩萱樑子

我所看見的是:牛羊肉是主食;就著 」糌粑「 喝奶茶;吃」曲拉(乳酪)。

茶水裡面加牛奶,叫做奶茶。

茶水裡面加奶油,叫做酥油茶。

糌粑,就是炒熟了的青稞麥子磨成的粉。吃的時候用茶水和成團兒,手拿著吃。糌粑不是飯,是吃喝茶的點心。

藏族人是在吃飽了後,再喝酒,空嘴喝酒,不吃菜。

藏族、回族、阿昌族、蒙古族、滿族的生活習慣飲食文化服飾特點

5樓:shine雪瑞

回族服飾,最具特色的是頭飾。通常男子喜愛戴用白布製作的圓帽,一種是平頂的,一

種是六稜形的,有的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圓帽有的是用白漂布制而成,有的用白線

或黑色絲線織成,往往還織成精美幾何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分三種:老年婦女戴

黑色,中年婦女戴白色,未婚姑娘戴綠色或彩色。蓋頭料子多用質地柔軟的絲綢或細棉布制

成。海南羊欄回族婦女的蓋頭保持「存古」風格,早期的蓋頭罩住全臉,只露眼孔,後來演

變成自頭頂下套,垂至肩後,遮住兩耳。

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

長期生活積澱的結果。首先,它有著鮮明的歷史特點,即歷史給它留下的深深痕跡。滿族承

襲女真族的舊俗,其中也包括髮式、服飾。女真族的男子是剃髮編辮,滿族男子亦是辮髮垂

肩。在《大金國志》中記載,女真人是「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的民族,每見巧獸之蹤

能不動聲色地置之於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滿族則步其後塵,頗愛穿皮,只是按滿俗,禁

用狗皮而已。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髮、金銀珠玉飾品

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差異並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藏族服飾

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

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顏色更是鮮豔無比。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

阿昌族服飾

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顯得英俊而瀟灑。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

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河地區的少女也喜歡穿筒裙。已婚婦女一般穿藍黑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喜用黑布纏出類似尖頂帽狀的高包頭,包頭頂端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具特色。

每逢外出趕集、做客或喜慶節日,婦女們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們取出珍藏的各種首飾,戴上大耳環、花手鐲,掛上銀項圈,在胸前的鈕釦上和腰間繫掛上一條條長長的銀鏈……此時的阿昌族婦女,全身銀光閃閃,風采萬千。當你走進阿昌族山寨,你還會發現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歡在包頭上插飾一朵朵鮮花。

這朵朵鮮花,不僅美觀,而且他們還視之為品性正直、心靈純潔的標誌。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舞蹈也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族與藏族有什麼區別

6樓:飛喵某

1、起源不同。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從古至今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國。公元11、12世紀,現在的藏民族開始逐漸形成。

蒙古人是由古代眾多的遊牧民族組成的,其遠祖可追溯到匈奴和東胡,東胡被匈奴單于冒頓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可見蒙古族是由室韋族發源、演變而來的。

烏桓被曹操征服並衰落,**出鮮卑一族,在西晉晉武帝時代,鮮卑中的一支柔然部被另一分支拓跋氏,擊敗**為南北兩支。其中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一。《舊唐書》有「蒙兀室韋」,「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

2、生活習慣不同。

藏族人主要從事畜牧業、農業。主要信奉藏傳佛教,宗教氣氛濃厚。常著藏袍。

以糌粑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飲酥油茶、青稞酒。牧區多住帳篷,城鎮多住碉房。多行**。

藏曆新年為重要節日。

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3、語言文字不同。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語言,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藏文是藏語的文字書寫系統,在藏語各方言間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

關於藏文的起源,佛教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的重臣吞彌·桑布扎創制的。受梵文拼寫影響。苯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

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寫法。

為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從梵文翻譯的內容,不論詞意,藏語文是唯一可以還原梵文的語言文字。其他語言,如西夏文、緬甸語的文字創制時間比較晚。

蒙古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是蒙古族說的語言。蒙古人所用文字稱為蒙古文,蒙古人的祖先室韋之蒙古部發跡於斡難河之時本來沒有文字,2023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畏兀兒人塔塔統阿雖然被俘,卻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許其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他掌管蒙古的文書印信,並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回鶻字母)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回鶻字母)以記錄蒙古語。

7樓:你好嘛

蒙古族與藏族的區別主要在名稱**、人口分佈、歷史源流三個方面。

一、名稱**

1、蒙古族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遊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音變,最早見於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後來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許多同音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代文獻。

「蒙古」意為「永恆之火」。在古代蒙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也有人認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

2、藏族

「藏」為漢語稱謂,自稱「番」,(藏語音為「博巴」)。藏語對居住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稱謂:居住在**阿里地區的人自稱為「堆巴」,後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藏巴」,前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衛巴」,居住在**東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稱為「康巴」,居住在**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稱為「安多哇」。

「巴」、「哇」藏語意為「人 」。藏族他稱亦很多:唐宋時稱「吐蕃」,元代稱「吐蕃」、「西蕃」,明清時期稱「西蕃」、「圖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二、分佈

1、蒙古族

據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蒙古族人口約為650萬,中國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國內蒙古、東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佈,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2、藏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裡藏族自治縣和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三、歷史源流

1、蒙古族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2、藏族

藏族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8樓:妄與梔枯

一、分佈地區不同

1、蒙古族,是主要分佈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佈,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2、藏族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佈。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23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

二、語言不同

1、蒙古人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

2、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並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絡。

三、醫學成就不同

1、蒙醫是蒙古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也是一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醫學科學。在診治疾病中具有藥量少、療效好、經濟簡便等特點。

2、藏醫是藏民族醫藥學的簡稱。藏民族醫藥科學可謂相當發達。藏醫學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吐蕃時期已形成體系。

在藏王赤松德贊在位期間,藏醫藥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藏醫學鼻祖宇妥·元丹貢布在集古代藏醫的基礎上,吸收四方醫學精華,編著了《四部醫典》。

寫出我國藏族 蒙古族 維吾爾族具有代表性的節日(包括節日名稱

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曆為陰陽合曆,以 五行 指木 火 土 金 水 陰陽配合十二生屬系年,每60年一週,以陰火兔年 丁卯 為始年,月有大 小建,一般三年置閏 藏曆元旦是最重要的節日。藏曆正月十五,當地群眾有觀酥油花燈的習俗。4月15日紀念佛誕和唐文成...

蒙古族民族節日風俗習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 白月 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 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 辭歲酒 馬奶節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 馬奶節 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

蒙古人的生活習慣,蒙古族的生活習慣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抄是陌生襲人也要問好。bai平輩 熟人相見,一般問du 賽拜努 你好 zhi 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dao的人,則要問 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 不論認識與否 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在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