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風俗習慣作文有哪些,關於風俗習慣的作文

2021-03-29 13:21:29 字數 4777 閱讀 1010

1樓:武夷山大道

關於傳統節日習俗的作文:古代中秋習俗

根據《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瀰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佈置門前的綵樓。市人爭飲新有石榴、梨、慄、葡萄、弄色棖橘等等。

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明。吳自牧(約一二七○前後在世)的《夢樑錄》卷四也記載,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

即使是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困,來歡度中秋。

金盈之(約一一二六前後在世)的《新編醉翁談錄》卷四則記載了當時人由賞月進而拜月的習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之服飾之。

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除了拜月之外,還有賞燈的風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舊事》卷三記載杭州中秋夜:「燈燭華燦,竟夕乃止」。

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種羊皮小水燈「一點紅」,江面上佈滿了數十萬盞燈,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據說水燈是為討江神喜歡,並非純粹為了觀賞。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觀,即錢塘觀潮。由於錢塘江口地形類似一漏斗,每當海潮湧至,受到漸進漸狹的地形影響,波浪便重重疊疊堆積成一道水牆,聲勢極為壯觀。蘇東坡在杭州任佑府時,曾作過一首《中秋夜觀潮》,描述觀潮人數之眾多,及潮水洶湧之氣勢: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

萬人鼓譟懾吾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武林舊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則更具體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氣勢:「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最具特色的觀光據點。

元朝元朝雖以異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漢化甚深。節日習俗也大半沿襲漢人舊制。到了明朝,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

田汝成(約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記載明人多於中秋節以月餅相饋贈,取其圓形的「團圓」之義。夜晚則設賞月之宴,或攜帶酒食至湖海之畔遊賞。劉侗、於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則詳細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

月餅必須是圓,所供的瓜果則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偏照菩薩,下繪月輪桂殿,有一兔人立搗藥於其中。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一成員。

中秋節又是團圓節,所以縱使有歸寧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團聚。

明朝至於明人賞月的盛會,則有張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筆,為我們作了下面這段極其風雅記述。《陶庵夢憶》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好女、崽子、孌童及遊冶惡少、清客、幫閒、 僮、走空之輩,無不麟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 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處,大吹大擂,漁陽參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

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皆「錦帆開澄湖萬頃」同場大麴,蹲踏和鑼絲竹肉聲,不辨拍煞。更深,人漸散去,士夫眷屬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絃迭奏,聽者方辨字句,藻鑑隨之。

二鼓人靜,悉屏管絃,洞蕭一縷,哀清綿,與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為之。三鼓,月孤氣肅,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

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使非蘇州,焉討識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從這則「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窺一二。

清朝明人拜月時用的「月光紙」,到了清朝,改了個名字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

「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 多賣之者。長者

七、八尺,短者

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清又流傳著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竄」。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幹。

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

「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

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或是縫鞋、賣餛鈍、茶湯的,不一而足。

關於風俗習慣的作文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4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端五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彝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彝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 服飾 紅河地區彝族男子服飾多為對襟 短衣 長褲。婦女服飾款式多,既有長衫,也有中長衫和短裝,大多外套坎肩,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 絨線做花為飾。圖案以自然紋為多,幾何紋次之。滇東南地區彝族 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 長褲,個別地區著裙。為對襟衣,外套坎肩,著寬檔褲。服飾工藝有挑花 刺繡 鑲...

新疆風俗習慣作文,新疆風俗習慣作文550字

算了 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你說,說呀!你是不是恨我?是不是不想我做朋友?我們彼此相互信任的,不是很好嗎?不想就直說。又何必讓我如此痛苦 你說!說呀!算了吧。作文新疆的風俗習慣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一些風俗。山東的風俗習慣作文550字 在我們全國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課本上不是...

苗族的風俗習慣作文,以上苗族的風俗習慣作文,400字以上。

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 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獻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