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大學生應該持有怎樣的心態看待就業

2021-05-22 18:45:31 字數 5139 閱讀 7802

1樓:鰑抮鰱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是指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般心理特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的就業模式由統包統分向自主擇業、雙向選擇、供需見面的模式轉變。

這種新的模式在為大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與此同時,就業制度的改革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就業難度日趨增大,給廣大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本文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引導大學生學會面對問題,積極的自我調適,使自己順利融入社會。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 大學畢業生既希望謀求到理想的職業,又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擔心自己在擇業上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並對未來的職業生活感到心中沒底,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焦慮,成天想著各種不必要的擔心,造成精神上緊張、憂心忡忡、煩躁不安、意志消沉,甚至產生徹夜難眠現象,行為上也表現得反應遲鈍、手忙腳亂、無所適從,影響用人單位對其做出正確評價。 2、急躁心理 有的學生在整個就業期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表現得心急如焚,有的學生東奔西跑,四面出擊。因此,每年都有一些畢業生在並不完全考慮成熟的情況下就與用人單位簽約,一旦發現實際情況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或發現了更好的崗位,追悔莫及,有的只好違約,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3、抑鬱心理 隨著「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確立,擇業競爭的加劇,大學生承受的外在壓力也就相應地增多、增強,擇業過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以前更大。有的學生在就業中受挫後不能正確調整心態,表現為不思進取,情緒低落,有的甚至放棄一切積極的求職努力,聽天由命,嚴重時甚至對外界的環境漠然置之,不與外界交往,對一切都無所謂,導致抑鬱症發生。 4、自負心理 這種心理是缺乏客觀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的表現。

目前在大學生人群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在就業時有較多學生總想一步到位找到滿意的職位和工作。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認為自己知識豐富、各方面條件不錯,理所當然地應該能夠得到一個理想的職業。這部分畢業生總是嚮往高薪水、高職位、高收入,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

這種自負心理對就業的不良影響很大,常常使他們錯失良機。 5、自卑心理 這種心理表現在對自己的評價過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部分大學生由於屢屢受挫,對自身能力產生了懷疑;由於來自非重點高校,在面對競爭對手時縮手縮腳,不能充分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才華;由於所學專業較冷門,對自己的前途持消極態度。

這些自卑心理,對於大學生推銷自我,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6、偏執心理 在就業過程中,學生的偏執心理主要表現為追求公平的偏執、高擇業標準的偏執和對專業對口的偏執。大學生在面對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時,有的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將自己就業的一切問題歸結於就業市場不公平,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

在就業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能及時調整就業目標,降低就業期望值,甚至寧願不就業也不改變,有的學生不顧社會需要,無視專業的適應性,只要不能幹本專業就不簽約,這樣的偏執心理必然減少學生就業的機會。 7、依賴心理 有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質的培養,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鍛鍊,致使他們養成強烈的依賴心理,當他們不得不面對就業時,常常不知所措,只有一味地依賴學校的聯絡,聽從家長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會出現很極端的行為。

8、從眾心理 學有所成、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每一位即將走出大學校園的學子的美好心願。但是,有部分大學生自我定位不夠準確,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深入的瞭解,對專業的社會需求分析不透徹,並且缺乏一定的自我決斷力。這樣一來,這些大學生很容易追隨他人的腳步,只要是社會上受追捧的職業,不管它們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與自己的專業相關,都竭力去爭取。

這樣的付出,往往只能收穫「事倍功半」的效果。這種從眾心理,使部分大學生喪失了更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二、大學生產生各種不良就業心理的原因 1、社會因素 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畢業人數劇增而就業崗位有限,就業市場尚未規範,加之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之風,對就業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心理產生巨大沖擊,使一些學生心態失衡,產生焦慮、急躁、偏執和抑鬱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衝擊,功利傾向日益嚴重。他們在擇業時越來越多地考慮目前的、現實的利益,缺乏職業的社會意識、長遠意識。因此一部分畢業生忽視職業的深層價值,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為利益所牽引,盲目追求就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最優化,而存在的自負心理。

2、學校因素 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對畢業生求職能力的培養訓練,健康心理的指導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要。大多數畢業生缺乏求職的實際能力,不會恰當的自我推銷,不敢積極地參與競爭,不能準確地把握機會,因此產生了偏執、焦慮等心理。 3、家庭因素 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職業定位、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家庭環境和氛圍等方面。

這些因素對部分畢業生在就業時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心理。 4、自身因素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比較高,成才期望強,社會對其要求也很高,這使大學生面臨很大的壓力錶現出焦慮、自負心理;其次,由於大學生社會閱歷比較淺,心理髮展尚不成熟、穩定,不善於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不能正確認清自我、全面瞭解社會,理想和現實脫節,產生盲目的從眾心理;第三,面對初次就業,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在就業壓力面前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一旦遇到困難和失敗就容易產生抑鬱心理。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要讓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就業心理,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內因是關鍵,大學生必須從自我實際情況出發,積極調適自己的就業心理,主動自覺地適應環境,與環境保持協調,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有效地排除心理問題,從而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態,達到合理擇業、順利就業和健康成長的目的。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客觀冷靜地認識社會和評價自己。 正確認識社會和評價自我是進行自我調適的基礎。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個體,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在求職擇業前,首先應認清就業形勢,瞭解職業對擇業者的要求,同時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即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 也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從而正確定位,科學地進行人職匹配,併為了理想的職業做好擇業的知識、能力、心理準備。 2、積極調適自己的職業意向與職業抱負 部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帶有一定的自負心理。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應當使自己的心理定位與就業目標相一致,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另外,應從長遠目標著手,積極謀劃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當獲得理想的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學會調整自己的目標,先就業,再擇業,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增長閱歷,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更充分的準備。轉變擇業「一次到位」的思想,對於大學生順利就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3、克服盲從心理、增強自信心 自信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不斷增強自主擇業的意識,對自己充滿信心,主動出擊,學會展示自我、推銷自我。在擇業過程中,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隨波逐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尤其是自身的特點去選擇。

即使暫時失敗了,也不能悲觀氣餒,要迅速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並積極調整自身定位,對自我做出客觀的分析,這樣一來,擇業的信心也不會隨暫時的失敗而消失。 4、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自我轉化不良情緒。 興趣是人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

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使人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把生活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大學生可以從廣泛的興趣愛好中得到多方面的啟發,從而把自己的興趣與社會生活、與未來的前途聯絡起來。當不良情緒不易控制時,可以採取轉移情感和精力到其他活動中的辦法,使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以求心理平衡。

5、 學會自我欣賞與自我接納,提高耐挫傷的能力。 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遭受挫折在所難免。大學生要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要學會自我欣賞與自我接納,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抱認可、肯定的態度,敢於競爭,不怕失敗。

如求職失敗時,可運用理性情緒法寬慰自己,借「成功是失敗之母」、「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由減輕或消除所受挫傷;也可通過例舉別人失敗或不如自己等事實,說明自己雖敗猶榮,從而提高耐挫傷的能力,保持內心的安寧。 6、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傾訴衷腸,分憂愁,解苦悶,使人情緒開朗,返回理性的自我,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我們大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2樓:曉風吹夢醉

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外在因素分析

3樓:殂趕

一、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的分析 1、 就業觀念陳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學而優則仕」、「幹部意識」和新經濟時代的「白領情結」影響了大學生以及家長的就業期望和擇業取向。進入21世紀,我過高等教育已邁向大眾化,大學生已不再是昨天的天之驕子,但是,陳舊的就業觀念依然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思想,阻礙著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

可以說,大學生就業並不難,難的是找不到符合他們期望的「好工作」。所以,從根本上說,陳舊的就業觀念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思想根源。 2、 高校體制與市場需求脫軌。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體制依照市場經濟的規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舊的體制依然在延續。大學生大多數畢業前對社會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而有的學生的所學專業即是高校的部分專業設定與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著錯位現象。就筆者所知,好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從事的都是與本專業無關的事業,重慶等地的許多大學畢業生回到職業學校或技校進行再充電,另有許多大學畢業生抱怨自己的大學是白上了,畢業後還不如一個技校的學生。

所以說,高校的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制度性障礙。

二、用科學發展觀來看待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1、 在社會發展程序中不斷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觀念的不斷更新,學歷、學位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標準,一個人具有的學歷、學位只能說明他相應的學習經歷,不能代表他真正的能力。正如當前所說:

「學歷不代表能力,思想不說明行動。」所以,對大學生和其家長來說,應當清醒地認識當今的社會形勢,明確就業首先解決生存問題,而後才是在此基礎上事業的發展問題。另外,高校也應清醒的看到大學教育的大眾化,把大學的人才培養儘可能的與市場接軌,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 在心得時代,進一步進行高校改革。目前,我國高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批受時常歡迎的優秀畢業生,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目前就業問題中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致使個別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各種歧視,如性別歧視、身體外貌歧視等。

另外就是分配製度上的失衡,大學畢業生的勞動報酬與其價值體現的不成比例,大大傷害了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工作積極性,造就了一系列的「後就業問題」。所以,當前高校要加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人才評估標準,加強服務,注重引導,完善專業設定,儘快與市場接軌和融入市場,在市場中發展壯大。 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時代難題,是社會和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與高校改革相對滯後的矛盾凸現。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的視角來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從體制和機制雙方面入手,在市場中拼搏、探索,相信在市場規律的充分作用下,在體制和機制逐漸完善和健全的環境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定會得到圓滿解決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就業問題呢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我們大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就業問題,每一屆大學生都會碰到,壓力年年有,今年特別大。其實除了在校期間好好學習,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之外,關鍵還在於你是否做好了就業的心理準備,為什麼考研人數逐年增加,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沒有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不知道幹什麼,先在學校逃避兩年再說,就業就要勇敢邁出這一步,一開始可能不如預期,那也要先邁...

如何從國家,社會,個人角度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

弱勢群體的共同關注 大學生就業的生活困難問題 高考政治,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要求從國家企業個人角度 1 國家 就業乃民生之本,國家要大力發展經濟,這是最根本的。還要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制訂相關法律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2 企業 根據市場需求,對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技能和素質。...

相對來說這代的大學生該怎么面監就業問題啊

現然的大學生很多都是混了幾年,想想樣能學到東西嗎?還不如去找個工作煅練幾年,起碼社會經驗能多些 以下是我給你的見意 學歷不等於能力 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現在的社會追求的是有真才實學的技術人,而不是學歷呀 有學歷有個屁用,關健是你得會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掙錢,有學歷而沒有能力去掙錢有什麼用啊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