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歸納儒家思想在春秋 戰國 西漢 宋還有明清之際的代表人物

2021-03-31 15:11:40 字數 3227 閱讀 6524

1樓:鄧新宇

春秋: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主張奴隸制度,恢復井田制和周禮。代表沒落的奴隸主階級

原因: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動盪

戰國:孟子。發展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提出君輕民貴。代表地主階級。

荀子。提出知天命而用之的主張,認為天行有常。深入**禮。代表地主階級。

原因:戰國時期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思想解放。

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出君權神授。代表統治階級

原因:漢朝大一統局面形成並發展,需要有統治思想來鞏固統一的局面。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改革

宋明:北宋五子。改革儒學,創立理學。主張三綱五常。

朱熹。理學集大成者。註釋四書。

陸九淵、王陽明。創立心學

原因:佛道思想對儒家正統地位產生了衝擊

明清: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學,反對君主**,提出了工商皆本、經世致用等觀點。

原因:明清時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仁和禮,儒家的創始人

戰國時期:孟子,主張仁政,繼承了孔子的主張,被後世統治者封為亞聖西漢:董仲舒,主張天人合一,使儒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宋:朱熹,理學,南宋儒學的集大成者

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對儒學提出批判,中國早期的啟蒙思想

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漢、宋明、明清之際的代表人物、主張、地位及原因,要比較詳細的答案,謝謝

3樓:鄧新宇

春秋: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主張奴隸制度,恢復井田制和周禮。代表沒落的奴隸主階級

原因: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動盪

戰國:孟子。發展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提出君輕民貴。代表地主階級。

荀子。提出知天命而用之的主張,認為天行有常。深入**禮。代表地主階級。

原因:戰國時期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思想解放。

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出君權神授。代表統治階級

原因:漢朝大一統局面形成並發展,需要有統治思想來鞏固統一的局面。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改革

宋明:北宋五子。改革儒學,創立理學。主張三綱五常。

朱熹。理學集大成者。註釋四書。

陸九淵、王陽明。創立心學

原因:佛道思想對儒家正統地位產生了衝擊

明清: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學,反對君主**,提出了工商皆本、經世致用等觀點。

原因:明清時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

4樓: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

春秋孔子、戰國孟子(穩坐儒家第二把交椅)、戰國荀卿、漢朝董仲舒、北宋程頤、南宋朱熹(繼孔子後最博學的大儒)、清朝陸守仁、明朝王陽明。

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漢朝,宋明以及明清時期的發展狀況怎麼樣?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張

5樓:為誰為誰為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張: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6樓:驃騎先鋒使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的主張:提出「仁」、「禮」和「德治」的主張。

孔子的重要言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人物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孟子的主張:人性善,民貴君輕,仁政。

孟子的重要言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物介紹: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

荀子的主張:人性惡,通過學「禮」來改變;可以利用自然規律來造福人類。

荀子的重要言論: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人物介紹: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7樓:昆明寶島**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穩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頤、朱熹(繼孔子後最博學的大儒)、陸守仁、王陽明等等。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慎到,申不害,商鞅,韓非子等等。

戰國時儒家的分化和發展 儒家創始人孔子在政治上傾向於保守,但又有某種程度的改良傾向,他雖沒有擺脫傳統的天命思想,但卻注重人事,不輕信鬼神。孔子的思想有多面性,孔門**對孔子的理解也各執一端,孔子死後,形成了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以及樂正氏之儒。相互間爭論也很激烈。

戰國時的儒家以孟子和荀子最為重要。

孟子繼承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和德政主張,並發展為仁政學說。在哲學上,孟子繼承孔子的天命觀點。但剔除天的人格神成分,賦予天以道德屬性。

他注意人性問題,主張性善,並認為仁、義、禮、智根源於性;人生的最高理想是通過盡心,知性,達到知天,即達到萬物皆備於我的天人相通境界。

荀子則繼承了孔子思想中重人事、不重鬼神的一面,強調天人之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他提出性惡說,強調對人的天性加工改造的重要性。荀子對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各派以及儒家內部各派都進行過批判。

孟、荀是先秦兩派儒家的代表,他們各自從唯心和唯物方面發展了孔子思想。在孟、荀之外 ,戰國還有一些儒家學者,解釋《周易》,作成《易傳》。《易傳》認為,宇宙萬物處於永恆的生滅變易之中,變易的根據在於宇宙中陰陽、剛柔相摩相蕩。

儒家思想由於孟、荀、《易傳》作者和其他派別代表人物的發展,成為先秦顯學之一。

1、從春秋戰國到宋朝儒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思想、代表作)2、漢代儒學發展成為正統的原因 40

儒家思想對韓國的影響,儒家思想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一,儒家思想在仁政,為人的闡述上的確有點道理,所謂半部 論語 治天下。如果天下的君臣民都能按他的要求來做,那天就是充滿了真善美。但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第二,孔子的門徒和儒家的學者是世界上最最執著,最最頑強,最最富有事業心的人。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富國強兵,法家和墨家的思想比較流行。儒家思想是...

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什麼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 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不過由於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形態等種種原因,許多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不少人仍然認為 儒家思想 是 四舊思想 而需要破除,這和韓國對儒教致力儲存過去文化的...

儒家思想與管理的聯絡,儒家思想精髓的八德與企業管理有何聯絡?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層,是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文化價值體系,其主要特點是重視人 倡導德。儒家對 仁 的強調,對 禮 的推崇以及 和為貴 等主張,都是為了協調 規範和平衡人際關係 在個人修養上強調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在謀事方面強調天時 地利不如人和。這些都表明,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正是基於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