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紅豆》齊虹的人物形象分析,宗璞《紅豆》主題思想

2021-03-04 00:28:20 字數 3798 閱讀 5332

1樓:北島無夢丷

齊虹,出身於富裕之家,父親是銀行家。他溫文爾雅,有一張清秀的象牙白色的臉,具有藝術家氣質,不但熟諳蘇軾、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詩句,而且通曉**。

另一方面,他憎恨人類,厭惡現實世界,醉心於物理和**,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他有的是瘋狂佔有的愛,當意識到自己無法獨佔江玫,而且正逐漸失去江玫時,他變得暴躁易怒,不通情理。

齊虹有著寧靜淡泊的處世態度,在那個要人放棄尊嚴在偽造的「神」面前下跪的時代,他不管任何鬥爭,只是一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聽喜歡的**,看喜歡的書籍。人生最幸福的境界莫過於此了,寵辱不驚,相忘於江湖。

2樓:林沖倒拔垂楊柳

齊鴻,銀行家的兒子,擅長物理,**,喜歡貝多芬和肖邦,是個典型的小資青年,長相俊秀。但也同旁人格格不入,在別人眼裡他老是做夢,自私自利,對一切都漠不關心,而且還小氣尖酸。這些都是他不完美的地方。

但他和江玫幾乎一見鍾情,對江玫的愛卻是那樣讓人感動。整個人也因為這些原因而顯得格外真實

3樓:花花世界那棵草

宗璞在塑造齊虹這個人物時,每次寫到他的缺點時筆鋒是很收斂的。不得不說這樣的男主人公,宗璞心裡也是帶著幾分抑制不住的欣賞的。她將齊虹塑造得玉樹臨風,「他有著一張清秀的象牙色的臉,輪廓分明,長長的眼睛,有一種迷惘的做夢的神氣。

」這樣一個俊俏的男生,女生怎麼會不心動?齊虹有著寧靜淡泊的處世態度,在那個要人放棄尊嚴在偽造的「神」面前下跪的時代,他不管任何鬥爭,只是一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聽喜歡的**,看喜歡的書籍。

人生最幸福的境界莫過於此了,寵辱不驚,相忘於江湖。「他在鋼琴旁邊坐下了,冰冷的琴鍵在他的彈奏下發出了那樣柔軟熱情的聲音。換上別的人,臉上一定會一種迷醉的表情。

可是齊虹神采飛揚,目光清澈,彷彿現實這時踩在他眼前開啟似的。」這樣的他,如此迷人,這樣的世界才是他的世界。誰都需要一方淨土來放鬆他的靈魂,**和物理就是齊虹的淨土。

所以他說「物理和**能把我帶到一個真正的世界去,科學的、美的世界,不像咱們活著的這個世界,這樣空虛,這樣紊亂,這樣醜惡!」

宗璞《紅豆》主題思想?

4樓:匿名使用者

50年代的作家基本無法掙脫政治意識的束縛,無法跳出「愛情+革命」的枷鎖,而宗璞的《紅豆》卻能夠真正從愛情本身出發,真實地描寫青年知識分子的真實情感生活,寫出了豐富性和複雜性,反撥了傳統的「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模式,體現了作家對愛情、對人性的一種關懷。 讀宗璞的《紅豆》,滿眼的蘭芷,宗璞在**語言的運用中描摹真切、語言簡約,純淨沉鬱,以質樸無華的文字傳達愛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實而感人,字裡行間充滿雅韻逸緻,文化氣氛濃郁。 可以說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藝術之中,又為中國傳統文化所「化」過的知識性女作家。

宗璞原名馮鍾璞,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抗戰勝利次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工作。又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

正是有著這樣特殊是文化氣息,使她在後來的創作中流露出一種真實的創作風格。 她2023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2023年的短篇**《紅豆》,2023年畢業後,大部分時間在《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弦上的夢》(獲2023年全國優秀短篇**獎)、中篇《三生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

2023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南渡記》,2023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野葫蘆引》。 世事紛爭,歲月留下了一些難以忘卻的記憶。

當江玫不期然而面對那兩顆色澤依舊「十分勻淨而且鮮亮」的紅豆時,一段不尋常的往事如潮般湧上心頭。宗璞的《紅豆》是運用倒敘的方式描寫全國解放前夕女大學生江玫與銀行家少爺齊虹之間的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愛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通過一個愛情悲劇,表達了一個在時代鉅變面前如何選擇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題。

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激情,遠遠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它在短小的篇幅內可貴地表達了知識分子自己的敘事視角,雖然浮光掠影,卻隱晦地表現出知識分子在大痛苦與大歡樂交織在一起的時代洪流中所面對的人生選擇和內心矛盾,突現出作者在當時特殊年代對青年的愛情觀和心理活動的人性關懷。 然而,《紅豆》面世以來,由於當時讀者對《紅豆》理解的視角和主題的切入點不同,以及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等因素,造成了讀者的解讀產生了分歧,並且有許多糾纏不清的政治問題,在2023年「反右」的大風波中,難免受到嚴厲的批判。

令人遺憾的是,生活在當時環境下的作家沒有重視《紅豆》發表後所引起的讀者的注意和知識分子的共鳴與欣賞,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紅豆》。具體的說,《人民文學》10月號上刊登了孫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學〉七月號上的幾株毒草》和《這是什麼樣的革新——本刊編輯部整理》兩篇文章,無疑將《紅豆》一棍子打進了死衚衕。孫在文中明確指出「**《紅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黨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憶她過去的那個極端仇視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愴惶逃往美國的貴族大學生的時候,是多麼惋惜,悵惘和悲痛。

」讓人更加痛心的是,2023年7月,北大海燕文學社召開了題為「《紅豆》問題在**?」的座談會更把《紅豆》往死裡送。幾乎全部與會者都義無返顧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紅豆》是一個宣揚小資產階級戀愛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徹底的壞作品。

其實,為什麼會出現當時這種惡劣的批判情況,應該是當時的作家在「雙百」方針提出來的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理解。結合當時作家的革命心理,我們不難發現,主要是當時的作家將「文藝為社會服務」錯誤理解為「文藝為政治服務」,然後片面地強調政治的重要性,演繹著「文藝為社會——社會為政治」的怪圈。謝冕先生曾說:

「中國特有的社會憂患總是抑制文學的純美傾向和它的多種價值,總是驅使它向著貼近中國現實以求有助於改變中國生存處境的社會功利方向。」整體上說,當時文藝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頌無產階級英雄的紛紛湧現,而不是為探索人性奧祕、表達真情實感,挖掘並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愛情、親情等元素。所以出現了這種政治意識形態深刻影響創作主體的荒誕現象,並在後來的*****中氾濫成災。

有些文章尖銳地指出:「這篇**特別突出的陳舊戀情的痛苦回憶,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值得黨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懷念?

」這些指責完全歪曲了文字誤讀了作家,是毫無道理的惡意攻擊,在今天看來是極為荒謬可笑的。事實上,當時許多作家仍然沒有跳出「愛情+革命」的枷鎖,而宗璞卻能夠正視現實,正視具體的人生,寫出了江玫、齊虹這樣生活在充滿了複雜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動。 **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主人公江玫與齊虹從相識,相戀到最後決裂分手的全過程。

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傷......這一系列豐富的心理活動,在愛情和革命兩條線索的交錯發展下,**真實而令人信服地記錄下江玫性格與心靈的清晰脈絡。撥開紛擾的愛情霧靄,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熱誠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與追求,也是祖國衝破黎明前的黑暗那個生機勃勃、孕滿希望的年代裡一代人擁有的共同的真誠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從迷惘到覺醒、軟弱到堅強的思想感情發展邏輯。不但揭示了「愛情為革命服務」的主題,而且顯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豐富和複雜性。

其實作家宗璞在真實地將這對戀人戀愛中的歡樂、痛苦、纏綿描寫得細緻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時,就是要激起當時在愛情上的種種正確觀念的產生。讓這種對愛情如泣如訴的抒寫能夠在那個以歌頌為主的「文學獨白」的年代綻放光彩,讓更多的人特別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內心活動,以及人的價值觀念等因素,讓中國的文藝界多生產一些具有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說《紅豆》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它不僅講述一個愛情故事,而且表達了一種愛情觀念。

所以**中齊虹與江玫的三次衝突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可以理解為青年人對愛情的痴迷、深情。 可以肯定,宗璞的《紅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愛情**,它通過江玫與齊虹的一場戀愛表明了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愛情觀念。同時,作品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深刻刻畫也正表明了《紅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關懷和人文精神的痕跡,這是一種文藝界真實美的啟明星。

賈寶玉人物形象分析,賈寶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賈寶玉自己說 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 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 怪不得有人說,賈寶玉喜歡林黛玉多一點,就在於林黛玉眼睛裡的水多一點。賈寶玉不但喜歡 水 還羨慕 水 結果是劉姥姥醉臥寶玉房間,醒來問襲人 這是哪房姑娘的廂房?一聽是寶玉的,劉姥姥不得不咋舌。曹雪芹把大觀...

分析周瑜這一人物形象周瑜的人物形象?

這要看你是要三國演義的還是歷史的,如果是三國演義,就是一個妒賢忌才的人,比如草船借箭中就是一個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因為作者是把他作為諸葛亮的陪襯,所以顯得周瑜有些小氣,至於一開始提到的不擇手段這個可以理解,畢竟當時是亂世,他要想為東吳打江山守江山,就要出一些狠招,草船借箭本來就是不存在的,但也有人說...

有關邊城的人物形象分析,《邊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的形象分析 邊城 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這個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孫女,祖孫倆相依為命,長期生活在山水間 渡船上,青山綠水與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麗 熱情 純真,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又從小常看著老人向那些困憊的旅人贈飲一杯涼茶,甚至不收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