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與移就的關係,通感和移就修辭有何區別

2021-05-25 19:26:34 字數 5287 閱讀 7450

1樓:匿名使用者

移用就是甲乙兩事物相關聯,就把本是用來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用來修飾乙事物的修辭方式。實際上就是詞語活用: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用形容**的和諧來修飾建築)

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飾語用到物上。

移用和擬人:

詞語的移用體現的是相關聯事物的修飾語的變化。

而擬人則是側重把事物"人化"。

通感:(移就)

通感就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感、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方式。

分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紅杏枝頭春意鬧。

比喻的通感: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通感和移用的區別:

移用側重於詞語在一定語境下替換;通感則側重在感覺上相移。

2樓:匿名使用者

移就與通感是難度較大的修辭格。

所謂「移就」(也叫「移用」),就是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有意識地移用來描寫乙事物;所謂「通感」(也叫「移覺」),就是把一種感官的感覺移用到另一種感官上,使二者溝通起來。這兩種修辭格既有區別,又有聯絡。單獨運用,則各得其妙;綜合運用,則更為生輝。

例析。一、「移就」的運用

1、「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驗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陰險」是用來形容人的品質不良,這裡用來形容反動文人誣篾愛國青年的無恥讕言,深刻揭示出其手段之卑劣。

2、「在陰沉的雪天裡,在無聊的書房裡,這不安愈加強烈了」(魯迅《祝福》)。

「無聊」一詞一般用來形容人的心緒,這裡用來寫「書房」,就把「我」當時在四叔家書房裡窒息的極為無聊的情緒描寫得十分突出。

3、「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濃黑」是形容「非人間社會」的極端黑暗,這裡用來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無比憤懣和對革命烈士深切懷念的感情。

4、「他的『聖****圖』掛在神壇後面,那硃紅與亮藍兩種顏色鮮明極了,全幅氣韻流動,如風行水上」(朱自清《威尼斯》)。

「流動」本指液體或氣體的移動,這裡用來形容這幅畫靜中見動的藝術美感,簡直把一幅畫寫活了。

5、「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朱自清《威尼斯》)。

「簡截」、「不羅嗦」、「痛快」本指說話寫文章直截了當,這裡用來形容建築物造型簡潔,線條明快,沒有多餘的裝飾,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對威尼斯建築藝術的讚譽之情。

二、「通感」的運用

1、「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光與影」訴諸視覺,「和諧的旋律」、「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訴諸聽覺,作者將二者巧妙地溝通起來,用長短快慢高低強弱錯落有致配合適當的「和諧」的**旋律,描繪出月光透過雲縫穿過樹叢而瀉在荷塘中濃淡不一分佈不勻,看起來勻稱自如恰到好處的朦朧月色,真是妙筆生花,別有情趣。

2、「建築家說,建築是凝固的**」(宗璞《廢墟的召喚》)。

「建築」訴諸視覺,「**」訴諸聽覺,作者將二者自然溝通起來,用感染力極強的富有動感的**藝術美來形容處於靜態的建築藝術美,可謂匠心獨運,發人深思。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縷縷清香」訴諸嗅覺,「渺茫歌聲」訴諸聽覺,作者將二者溝通起來,用若有若無斷斷續續輕而飄的歌聲來形容隨風飄散縷縷不絕淡而雅的荷香,勾畫出一個令人陶醉的優美意境,表達了作者傾心品味荷香,暫時排遣鬱悶的淡淡愉悅之情。

4、「她滑滑的明亮著, 像塗了『明油』一般, 有雞蛋清那樣軟, 那樣嫩」, 「我用手拍著你, 撫摩著你, 如同一個十

二、三歲的小姑娘。我掬你入口, 便是吻著她了」(朱自清《綠》)。

作者觀賞梅雨潭的水, 感受非同一般, 表現也與眾不同, 通過「滑滑的」、「軟」、「嫩」以及「拍著」、「撫摩」、「吻」等詞語的妙用, 將視覺移至觸覺, 更加形象細膩地描繪出了水的朦朧美, 表達了作者為梅雨潭的水所陶醉的情懷, 描摩如詩如畫, 意境十分優美。

三、「移就」與「通感」的綜合運用

1、「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朱自清《威尼斯》)。

「釅」本指液汁濃厚,這裡移用來形容歌聲渾厚甜潤,富有韻味。前者訴諸視覺,後者訴諸聽覺, 二者溝通起來, 就描繪出威尼斯人愛唱夜曲,並唱得優美動聽的濃烈的**氛圍。

2、「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朱自清《威尼斯》)。

「節奏」本形容**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這裡移用來形容建築物色彩的濃淡強弱和位置的高低錯落的情形。前者訴諸視覺,後者訴諸聽覺,二者溝通起來,描繪出了聖馬克方場上建築物特有的外形美。

一些文學大師之所以在作品中愛用移就與通感的修辭格,因為它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有利於表現作者精深博大的思想感情, 展示出如詩如畫的意境,勾起讀者由此及彼的豐富聯想, 語言也含蓄而活潑,耐人尋味,富有文學色彩。

通感和移就修辭有何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移就看著好象用詞不當,但正是這種不當,卻創造出了一種

美麗,創造出了一種意境,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情調,產生了無窮的藝術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辭效果。所謂「移就」,就是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 一般可分為移人於物、移物於人、移物於物三類。

通感,移就,比擬這三者有什麼區別與聯絡嗎?可以去參考哪些書目啊?

4樓:

通感(又名移覺、移就)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收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

比 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就是比擬。

寫作時善用比擬,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擬 人把事物當**來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動。

例子(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例子(2):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擬 物把人當成事物來寫。

例子(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例子(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子(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問一下,修辭手法通感和移覺有什麼區別

5樓:芊芊荷仙子

通感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

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

舉例子來說吧:欣賞建築的重複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的重複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

「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裡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

「移覺」即轉移了人的感覺;也就是溝通了人的感覺,所以也叫「通感」。這種手法的特點是:用形象的語言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藉感覺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啟發讀者聯想、體味餘韻和深化詩文意境的效果。

在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句:「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濃黑」即「極黑暗」,本是形容當時「非人間」的社會的,現移來形容「悲涼」(心情),就把「濃黑」的非人間與作者「悲涼」的心情聯絡在一起了,渲染了陰沉的氣氛,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極大的哀痛。根據「移就」的定義,顯然這是運用了「移就」手法。

二者一樣!

6樓:非常大叔

移覺和通感是一個修辭手法啊~只不過是別稱而已。

7樓:貴華燦僧琛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各種感官所產生的各種感覺,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互有聯絡,某種感官的感覺可以引起另一種感官的感覺。反映在詞語的運用上,可以把描寫某種感覺的詞語用於另一種感覺。這種修辭手法就叫移覺,也叫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所以,通感與移覺只是名稱不同,是同一種修辭手法

移就和移覺這兩種修辭格沒有什麼區別,二者的內涵相同

8樓:gxx郭先生

請務必注意一:移就和移覺是兩種修辭格。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兩者的內涵根本不相同!可以講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不然,沒有必要用兩種修辭來表達。

先來看移就。移就的定義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連,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來屬於乙事物。

移就通常就是把形容人的修飾語移用於物,這樣更能增強表達效果。典型的例句「仇恨的子彈」(我們打的人的)、「罪惡的子彈「(敵人打我們的)。

再來看移覺。移覺修辭手法,在許多教科書上叫做通感。其定義是:

在敘事 狀物時,憑藉人們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這一感官上的感覺來比喻另一感覺就上的感覺,就是,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不同感覺相互溝通起來。這就叫移覺,又叫通感。移覺是一種奇特的比喻,認識語言富於形象性增強感染力。

最典型的例句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把視覺描寫成了聽覺。

什麼是通感的修辭手法?

9樓:秦桑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比如:欣賞建築的重複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的重複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拓展資料: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語文中,什麼叫做「通感」,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通感」是什麼意思?

人有味覺,觸覺,聽覺等,以其中一種感覺的描寫方式來描述另一種就是通感 比如 陽光很柔軟 就是視覺和觸覺的通感 通感是視覺 聽覺 觸覺 嗅覺等感覺互為轉移 把一種感官的感覺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現手法。典型的例子是 荷塘月色 中的兩個句子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微風過處,送...

通感修辭手法運用的表達效果,並賞析 1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1 此句寫荷香用了通感手法,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 與 渺茫的歌聲 專 在時斷時屬續 若有若無 清淡飄渺 沁人心脾方面有相似之處。但 渺茫的歌聲 不是單純的陳述說明,清香 與 歌聲 同屬美好的事物,兩個優美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擴大了意境的內涵,使意境變得更加優美。而且將 清香 比喻成遠處的 歌聲 ...

移民就業與移業就民是什麼意思,移民的定義是什麼

前者是遷徒居民到另外的地方工作就業,後者是將其他產業引進來,居民就地安置就業工作。移民的定義是什麼?辭海對移民的解釋有 1.遷往國外某一地區永久定居的人 2.較大數量 有組織的人口遷移。與這兩種釋義相對應的英文詞語分為immigration和resettlement,也可以用migration統稱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