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什麼叫做「通感」,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通感」是什麼意思?

2021-03-19 04:30:23 字數 4275 閱讀 7894

1樓:匿名使用者

人有味覺,觸覺,聽覺等,以其中一種感覺的描寫方式來描述另一種就是通感

比如「陽光很柔軟」就是視覺和觸覺的通感

2樓:匿名使用者

通感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互為轉移、把一種感官的感覺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現手法。

典型的例子是《荷塘月色》中的兩個句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中句子: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其實古詩文中也有,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阿房宮賦》中的「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

「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裡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文學藝術創作和鑑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

如說「光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通感」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語文中的通感!!!!請給列舉

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著名學者 錢鍾書 先生說:「 在日常經驗裡,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

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下面列舉一些運用通感的例子。

1.「 晨鐘雲外溼 」 (杜甫《夔州雨溼不得上岸作》)以「溼」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 「 溼 」 ,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語文裡通感的的意思是?

5樓: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收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

舉例子來說吧:欣賞建築的重複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的重複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6樓:拖鞋忘了帶

中國詩文有一種描寫手法,古代批家和修辭家似乎都沒有理解或認識。

******************************===

也就是:【以感覺寫感覺】《——————————————————精華要旨所在

語文中通感手法的例句?

7樓:今夕亦非昔

1、你笑起來很甜。

這個句子是把「視覺」轉化為「味覺」。

2、那個女孩的歌聲真甜。

這個句子是把「聽覺」轉化為「味覺」。

3、那些花兒散發著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是鵝黃色的。

這個句子是把「嗅覺」轉化為「視覺」。

8樓:

1、他說的話聽起來象蜜糖一樣甜!

2、月夜,清冷的月光鋪滿一地,淡淡的光輝似乎帶有一種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覺到那質地還是相當的光滑.

3、荷塘邊,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4、紫藤蘿瀑布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5、紫藤蘿的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6、我聽見了她那閃閃爍爍的笑聲

7、遠處隱約飄來陣陣香味,似有似無,如有悠揚的樂聲,時斷時續.

8、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閃閃亮亮的,特別鬧.

9、她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的,我對她說:「你的眼睛真鬧啊,別眨了.」

10、夜晚的彩燈亮,這邊紅、那邊綠,這邊明、那邊暗,整個城市奏響了一曲歡騰的樂曲.

11、那些蘆葦高高低低地晃動著,如同鼓點有節奏的擊打.

通感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鑑賞中的通感修辭

聽鄰家吹笙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其中第四句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後的想象,與首句呼應,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和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別具一格。初讀第四句,筆者馬上想到了俄羅斯民歌《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詞「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因為它們都非常巧妙地運用了「通感」這一奇特的表現手法,分別以「桃花」、「春光」為意象描寫**,象徵了笙聲或歌聲的明麗、熱烈和歡快。

郎士元詩中的那個「疑」字,更能給人以縹緲的感受,不愧為神來之筆。

「通感」又叫「聯覺」,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其在古詩詞意境的營造上作用甚大。宋祁《玉樓春》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就是典型的例子。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盛讚其「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認為因用了一個「鬧」字而充分表現出了春天的境界。

面對同一個審美物件,出現了不同的審美感受。這不僅說明「通感」是外在感覺器官的相互轉移,也能說明外在的感覺決定於內在的審美心理感應。又如杜甫《夔州雨溼不得上岸作》中「晨鐘雲外溼」一句,說的是由於天氣陰溼,傳到雲表的鐘聲甕聲甕氣,不僅聽起來不那麼清脆、響亮,而且有些潮溼(視覺)或溼潤(觸覺)的感覺。

鐘聲本是訴諸聽覺的,因杜甫在具體的天氣陰溼的環境中來感受,鐘聲就從聽覺通向視覺甚至觸覺,這就寫出了對於鐘聲的獨特感受,避免了一般化。

「通感」也有以形狀聲的感覺轉換。如湯顯祖《牡丹亭》中的兩句唱詞:「聲聲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圓。

」其中「燕語」、「鶯歌」都訴諸聽覺,而「剪」是器物,「圓」用於形狀,都屬視覺範圍,怎麼「燕語」會像「剪」,「鶯歌」會成為「圓」呢?原來人們可以從「剪」的形狀上得出銳利、輕快的聯想,從「圓」的形態上獲得珠圓玉潤的啟示。可見,「通感」藝術要在感覺轉換中才能完成。

讀者如果不能產生聯想,甲感覺與乙感覺溝通不了,便不能完成轉換的目的,也就體會不到「通感」的妙處了。

「通感」還有以色寫聲的,如清代詩人嚴遂成《滿城道中》中的「風隨柳轉聲皆綠,麥受塵欺色易黃」。「聲」明明是聽覺,「綠」屬視覺,怎麼「聲」會變綠呢?因為風拂柳絮,婆娑有聲,柳絲飄動,宛若一道綠簾散開,從這綠叢裡發出的聲音也似乎染了綠色。

「綠」在這裡,既點染了色美,同時又作了輕巧宜人的聲美的同義語。

在現行中學語文課本中,「通感」也不乏其例。

《荷塘月色》中有兩例。第一例是用來描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一句把本是通過嗅覺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聲」,而「歌聲」是人們通過聽覺獲得的,將嗅覺和聽覺有機地融為一體,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無限的韻致,迷離精妙,令人情動神搖。第二處是用來描寫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此句巧妙地將光和影、明與暗的組合比喻成和諧的**,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將月下荷塘的和諧之美表現得恰到好處,淡淡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阿房宮賦》中一例:「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此例前邊將屬於聽覺範圍的聲響(歌聲)與屬於視覺範圍的春光、屬於觸覺範圍的和暖互相溝通;後邊則將屬於視覺範圍的舞姿與屬於觸覺範圍的淒冷互相溝通,形象地寫出了阿房宮內的歌舞之盛。

《祝福》中的「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將聽覺物件的「音響」與具有視覺形象的「濃雲」溝通,更突出了音響的繁密和強烈。

語文中白描手法是什麼意思語文中的修辭手法白描是什麼意思?

白描 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我國優秀的古典 水滸傳 三國演義 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白描的藝術手法,用於文學創作可以用來寫人 狀物 繪景 抒情。這樣的例子在 散文 詩詞中...

語文中什麼是意象在語文中,什麼叫意象???

意象與意境是詩歌鑑賞中的兩個重要概念,但對於它們的含義,許多同學卻往往混為一談。現代漢語詞典 上也未對此加以區分,對 意象 就簡單釋為 意境 正確界定其含義及關係,對於詩歌閱讀和寫作都有積極意義。文藝理論大家童慶炳先生在 文藝理論教程 一書中對二者作了如下界定 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

語文中「對偶」是什麼意思,語文中「對偶」是什麼?

對偶 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 字數相等,結構 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正對。上下句意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