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皮影戲的歷史簡介形式特點著名曲目

2021-03-04 00:35:56 字數 4870 閱讀 2395

1樓:匿名使用者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1]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元代時,皮影戲曾傳到各個國家,這種源於[2]中國的藝術形式,迷戀了多少國外戲迷,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 其製作過程是:首先,將皮子泡製、刮薄、磨平,然後,藝人們將各種人物的圖譜描繪在上面,用各種型號的刀具刻鑿後,再塗抹上顏色。

雕刻時,一般都用陽刻,有時也用陰刻。繪畫染色講究女性發飾及衣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忠良人物為五分面,反面人物為七分面。

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淨、丑角色齊全。製成的皮影高的達55釐米,低的有10釐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

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螢幕,是用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

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螢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

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皮影戲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佈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攜刻精細流暢,重檢視案的裝飾效果;著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影人肢體部分之間的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靈活,充分體現了粗中有細、豪放有致的藝術風格。

圖中兩件件品左為玉皇大帝、右為太上老君的皮影頭茬,摟刻繁複精細,靈活傳神,著色以紅、黃、黑、綠為主,隨著紋樣的交錯而顯得格外豐富。玉皇大帝為陽刻,平長細眼、小嘴巴、直鼻樑,顯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為陰刻,圓眼睛、疙瘩鼻、額頭突出,冠飾大幅度後移,顯得精幹有神采。 皮影戲

■ 隴東皮影 隴東皮影的創柞擅用誇張變形,人物頭大身子小,身體上窄下寬,手臂過膝。面部形象除有個別丑角、鬼怪之類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一般都是正側。臉譜的設計規律與陝西關中秦腔臉譜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紅烈、花勇、空(即陽刻)正。

其他影件如殿堂帥帳、案几、牙床及各種動物、花卉等道具,結構被壓縮,而且稍有透視感,都比影人低。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乾淨、晾至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

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

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臺表演。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土氣息。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緻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定引人入勝。

■ 陝西皮影 陝西皮影保留著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區域性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圖中的出行圖,主體人物突出,無論在色彩上還是造型上都較之儀仗人物醒目,線條的細密繁複、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緻都可見一斑。

■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嚴謹規範,藝術風格及工藝手段與陝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線除了虛線、實線之外,虛實線、繪線及暗線的運用更為別緻。虛實線常用於皇宮貴族的建築、擺設、衣飾等,顯得富麗堂皇;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緻精彩。

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制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豔明快、清雅大萬,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拾玉鐲》為傳統戲曲,劇情描寫的是陝西世襲指揮傅朋遊孫家莊偶遇少女玉嬌,兩人互生愛慕,傅朋贈玉嬌一隻玉鐲,玉嬌羞不敢受,傅朋乃遺玉鑄於地,被玉嬌拾去。此景為劉媒婆所見,故意向玉奴戲笑並應允為其撮合。

圖中即描寫劇中最精彩的一幕。 在晉南皮影戲裡,各種傳統的圖案福祿壽、五子奪魁、魁星點鬥、八仙慶壽、麒麟送子、連生貴子常常出現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飾上世常見各類建築、器具上的傳統紋樣。

《含嫣梳妝》表現了少女端坐於鏡前調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藝人巧妙地表現了少女梳妝時,鏡中人與鏡外人的照應,在上演時,二者動作的一致更顯出藝人的匠心獨運。富有晉南風格的皮影雕刻玲隴,彩繪精緻的桌、椅、箱、櫃及古樸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豐富又概括完整。

少女的服裝、桌、凳圖案刻摟的精美細緻令人由衷讚歎。

2樓:又見江山

自己看吧

著名的皮影戲有哪些

3樓:姓從蓉祕素

常見的bai傳統劇目有白蛇傳、

du拾玉鐲、西廂記、秦

zhi香蓮、牛郎織dao女、楊家將、岳飛傳、版

4樓:苦味精味苦

皮影戲常見的bai傳統劇目有白蛇傳du、拾玉鐲、西廂記zhi、秦香蓮、

dao牛郎織女、楊家將、回岳飛答

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

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5樓:忠字號

我是寶雞人自幼唱燈影戲,我的劇目很多:《無義圖》《仁義圖》《雙壽圖內》《汴良圖》容《忠孝圖》《富貴圖》《財神圖》《福壽圖》《全家福》《鐵龍橋》《對玉環》《血手印》《金殼扇》《販馬記》《麒麟送子》《磚天印》太多太多……

6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十五鬧元宵演《大回窯》;二月二是土地菩薩生日,演《土地會》;三回月三是寒食節,演《火焚答

綿山》;四月八祭神演《箍箍陣》;五月端午節演《淚羅江》;六月六祭楊泗將軍演《哪吒鬧海》;七月七日演《鵲橋渡》;八月十五演《唐明皇遊月宮》。

《王魁負義》、《白蛇傳》、《杜鵑山》、《四季歌》、《兩家親》、《三姑娘》

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呀 急用!!!

7樓:墨陌沫默漠末

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

1、流行範圍廣泛。皮影戲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如陝西的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皮影戲、阿宮腔皮影戲、弦板腔皮影戲,甘肅的環縣道情皮影戲,山西的孝義碗碗腔皮影戲,河北的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等。

2、皮影戲雖然種類繁多,但區別主要在聲腔和劇目方面,至於影人制作和表演技術則大同小異。影人一般是先將牛皮或驢皮、羊皮颳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狀後再刻制上彩,其雕繪工藝講究刀工精緻,造型逼真。

影人一般分頭、身、四肢等幾部分,均為側影,頭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著服飾,塗油彩後用火磚烘烤壓平即成。

3、道具主要為影窗,俗稱「亮子」,一般高3尺,寬5尺,最高不過4尺,寬不過6尺,以白紙作幕,以便單人操作。其次為油燈一盞,用以對映影人和表演動作。

演皮影戲的裝置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不論在劇場裡還是在大廳、廣場、庭院以至普通室內,架起影窗布幕和燈箱就能開戲。

一個戲班

六、七個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

四、五十齣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戲自古就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廣泛流傳、普及於民間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

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 、樂器伴湊和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

七、八個影人。

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而文場的**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幽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絃。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8樓:月似當時

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

1、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如陝西的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皮影戲、阿宮腔皮影戲、弦板腔皮影戲,甘肅的環縣道情皮影戲,山西的孝義碗碗腔皮影戲,河北的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等。

2、皮影戲雖然種類繁多,但區別主要在聲腔和劇目方面,至於影人制作和表演技術則大同小異。影人一般是先將牛皮或驢皮、羊皮颳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狀後再刻制上彩,其雕繪工藝講究刀工精緻,造型逼真。影人一般分頭、身、四肢等幾部分,均為側影,頭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著服飾,塗油彩後用火磚烘烤壓平即成。

3、道具主要為影窗,俗稱「亮子」,一般高3尺,寬5尺,最高不過4尺,寬不過6尺,以白紙作幕,以便單人操作。其次為油燈一盞,用以對映影人和表演動作。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初期影戲電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呀急用

a,這些影片大多披著一層社會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回吹所謂含有褒善貶惡之答意義的主旨。以此為依據來編演故事 b,影片的創作原則是以戲劇化衝突原則為基礎的.情節的曲折生動作為衡量影片敘事成功的基本標準,注重影片敘事中的傳奇 巧合等因素的應用,注重結構跌宕起伏 c,在影片的時空表現上以較大的敘事段落的戲劇性...

皮影的藝術文化背景和文化符號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皮影流派眾多,代表性的皮影流派有 陝西皮影 北京皮影 樂亭皮影 山東皮影 湖北皮影 四川皮影 遼南皮影 廣東皮影等,不同地域的皮影在藝術語言的表現上各有千秋。皮影,亦稱影戲,是一門融貫技與藝的光影藝術,它集繪畫 雕刻 影像 表演和唱白為一體,兩千年來,以其精彩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內涵豐富著中國的民...

我國古時中的皮影戲為什麼會被埋沒

皮影戲在我國古代中國深受喜愛,尤其是在民間。可以說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大瑰寶。皮影戲惟妙惟肖,表演豐富多彩。皮影戲的消失可以說是一大遺憾,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皮影戲走向沒落呢?即使足不出戶,人們都可以瞭解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件。而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路,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