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時中的皮影戲為什麼會被埋沒

2021-05-15 17:26:02 字數 5662 閱讀 7172

1樓:匿名使用者

皮影戲在我國古代中國深受喜愛,尤其是在民間。可以說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大瑰寶。

皮影戲惟妙惟肖,表演豐富多彩。皮影戲的消失可以說是一大遺憾,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皮影戲走向沒落呢?

即使足不出戶,人們都可以瞭解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件。而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路,人們只能通過皮影戲來自娛自樂。

但是皮影戲在中國的發展也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在文革時期,因為強烈打擊舊風俗。所以皮影戲也就從此消失皮影戲的消失還有一個原因,皮影戲不再能夠成為人們謀生的手段。現在如果有人去從事皮影戲這個行業,他很有可能連自己的家都養不活。

所以現在的人不會再去幹不為民眾所需要的行業。

為了謀生,人們得去幹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比如說像快遞行業,餐飲行業、網路購物等這些新興行業。

2樓:

因為古代沒有電影電視,有些故事就可以通過皮影戲來獲得,現在隨著技術發展,其視聽效果都遠遠超過皮影戲的點子產品很多,又有誰會去看那些模糊不清的皮影戲呢,只能作為文化遺產保護下來吧。

3樓:啊洋

一個是繼承不到位,我國古代這種手藝一般都是關起門來傳承,所以很多手藝都會斷絕,另一個就是現代,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娛樂,對皮影戲的興趣提不起來

4樓:光之綠巨人

現代式高科技時代,很多東西都是機械化了,皮影戲是手藝活,除了一些農村還有,其他地方基本看不到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電視劇當然要好看點也很生動,皮影戲在現代就不受歡迎而且也受眾不是很廣

6樓:天麻將軍

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精粹。但是因為現代的電影等的衝擊,所以才會逐步退出了舞臺。

7樓:earth魔術

據說皮影戲製作很麻煩的,而且後來有了電影,比皮影戲更加生動,慢慢就被埋沒了!

8樓:洑水

因為有比皮影戲更加好看的東西,不管是戲劇還是現在的電視電影,科技越來越發達,所以皮影戲被埋沒了。

9樓:臺上的淮人

現代的人們太功利,不敢沉下心學習老祖宗們流傳襲來的東西,不僅僅是這個皮影戲,還有很多東西

10樓:阿米家的小果

時代的侷限吧,都是為了娛樂打發時間,但有了電視電腦這種取樂的東西,皮影戲的存在就變得很微弱了。

11樓:loser的無賴

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了,人們都忙著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已經沒有時間去了解這些文化。

對古代皮影戲的評價

12樓:孫亦磊

皮影藝術堪來稱當今影視藝術自的鼻祖,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據史書記

載,皮影戲始於先秦,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孝義是中國皮影戲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而得名。據歷史考證,孝義皮影已有2023年的歷史。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間,孔子的得意門生子夏在孝義講學,為吸引更多人聽他的演說,曾在夜晚利用「影樂」的形式聚眾講學。由於子夏從師於孔子,也會「樂、琴」,以影樂形式設講,寓教於樂中,使「設教、樂琴、影樂」融為一體而成為「影、樂、教」的完善影戲形式。子夏講學被當地人所喜愛,當地人學會了表演影樂的技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影樂教的形式在當地變為影戲,這就是最早的孝義皮影戲。

皮影戲起源於什麼時候?

13樓:匿名使用者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西漢。

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等各類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表演皮影戲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出故事,「影人」在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隨著樂器伴奏與唱腔配合,便成為「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藝術形象。

皮影戲其實起源於一段帝王的愛情故事。《漢書》中記載: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突然故去,漢武帝悲痛不已。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在路邊看到一孩童手拿布偶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

入夜,李少翁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李夫人嫋娜的身影在幕圍後面徐徐舞動,漢武帝頓時淚如雨下,感慨道:「似邪非邪,姍姍起來。」這就是有關皮影戲的最早記載。

宋代的《事物紀原》中也有皮影戲的記載:「宋仁宗時,市人有能講三國者,或採說加以緣飾,做影人始為魏蜀吳三分戰爭之像焉。」

清末民初,中國的皮影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能人輩出。無論從影人造型製作、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也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

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臺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臺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連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

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時而,溫婉朦朧的女子倩影廣舒長袖,盡訴脈脈柔情;時而,厲兵秣馬的古時軍隊兵戈操練,吼出陣陣殺聲。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表演時,藝人們既要操縱影人,又要樂器伴湊、合道白、配唱。技術嫻熟的藝人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

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凡。而文場的**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優美動聽,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絃。

皮影戲經簡化後所有的道具全由一人操作,通常藝人將所用的道具用一根扁擔挑起,走街串巷表演,被喜愛這門藝術的人群親切地稱為「一擔挑」藝術。這種一擔挑藝術應該也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街頭藝術。

14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2023年的時候

古代的皮影戲是用影子進行的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皮影戲,舊稱「影子戲」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73832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幕布,**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

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中國古代傳統經典玩具有哪些?

16樓:妄與梔枯

風箏、撥浪鼓、九連環、陶響球、空竹。

1、風箏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2023年4月16日,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在此間宣佈,中國濰坊舉辦的萬人同放風箏活動,以10465只同時放飛的風箏,重新整理了2023年加沙6198人在此專案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撥浪鼓

是一種古老又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的撥浪鼓是樂器而非玩具。撥浪鼓並不是某一個地方所特有的,我國各地、各少數民族地區都出現過撥浪鼓。

撥浪鼓流行於甘肅省卓尼,雲南省中甸、維西、麗江,四川省鹽源和中國北方廣大地區。

撥浪鼓古稱鞀、鞀鼓、鞉鼓。藏語稱達瑪如、達克、繞魯、熱巴窮格阿和卓尼鼓。納西族稱為東巴鼓、手搖鼓。又稱小鼓、貨郎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江南有些地區又稱搖咕咚。

3、九連環

是中國傳統民間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2023年3月8日,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連環,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4、陶響球

陶響球是一種重要原始樂器,也是最早的聲音玩具。出土的陶響球都是陶質的球形,中間是空的, 裡面裝有彈子或沙粒,搖動時嘩嘩作響。

5、空竹

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清朝是抖空竹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不僅戲器材簡單,易於學習,而且動作花樣繁多,技法多樣,引人入勝,受人歡迎。

17樓:時光的最後

中國古代傳統經典玩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1、風箏

最早的風箏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和通訊。在晚唐,由於有些人在風箏上新增了字串,當風吹起時,它們發出的聲音就像古箏一樣,所以有一個名字叫「風箏」。

2、空竹

空竹,也被稱為「搖晃」,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扭動線,纏繞在木杆上搖動,空竹高速旋轉併發出聲音。

早在明朝末期,北京的空竹就成了春天的玩具。人們在巷子裡和院子裡搖晃著空竹。聲音將在北京市一個接一個地響起。

3、皮影戲

皮影戲,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平面人偶(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文字記載已經有2023年的歷史。

《漢書》中有一篇關於漢武帝和愛妃李夫人的愛情故事記載便有關於此,2023年的熱播動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便是用的皮影戲開場,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深受兒童包括成年人的喜愛。

4、竹蜻蜓

公元前500年中國人制成,它是中國古代一個很精妙的小發明,雙手一搓,然後手一鬆,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旋轉好一會兒才會落下來。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歎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

8世紀傳到歐洲,並根據「中國螺旋」的形狀各原理髮明瞭***上天的螺旋槳(日本動畫裡的哆啦a夢機器貓最常用的一項飛翔技能就源於此)。

5、九連環

中國傳統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對於人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玩具,還是一種智慧的象徵。

起源於西漢年間,西漢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所以「九連環是諸葛亮發明」之說乃後世誤傳。《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

6、魯班鎖

相傳由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魯班發明,也叫八卦鎖、孔明鎖(諸葛亮根據魯班的發明,結合八卦玄學的原理,做成的類似玩具),曾廣泛流傳於漢族民間的智力玩具。

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的土木建築固定結合器,民間還有"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叫法。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線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摺一下就能夠立得起來,展現了一種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不平凡的智慧。

初期影戲電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皮影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呀急用

a,這些影片大多披著一層社會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回吹所謂含有褒善貶惡之答意義的主旨。以此為依據來編演故事 b,影片的創作原則是以戲劇化衝突原則為基礎的.情節的曲折生動作為衡量影片敘事成功的基本標準,注重影片敘事中的傳奇 巧合等因素的應用,注重結構跌宕起伏 c,在影片的時空表現上以較大的敘事段落的戲劇性...

皮影的藝術文化背景和文化符號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皮影流派眾多,代表性的皮影流派有 陝西皮影 北京皮影 樂亭皮影 山東皮影 湖北皮影 四川皮影 遼南皮影 廣東皮影等,不同地域的皮影在藝術語言的表現上各有千秋。皮影,亦稱影戲,是一門融貫技與藝的光影藝術,它集繪畫 雕刻 影像 表演和唱白為一體,兩千年來,以其精彩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內涵豐富著中國的民...

著名皮影戲的歷史簡介形式特點著名曲目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 1 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 山西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元代時,皮影戲曾傳到各個國家,這種源於 2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