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是怎麼死的

2021-05-18 14:43:58 字數 6135 閱讀 5219

1樓:匿名使用者

周作人周作人(1885~1967)

2023年1月生於浙江紹興,魯迅二弟,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原名魁壽。字星杓,後改名槐壽,奎緩,自號啟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

2023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2023年7月到日本攻讀海軍技術,後改學外國語。此間與羽太信子(1888-1962)結婚。

2023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省軍**教育司視學、紹興縣教育會會長、省立五中教員。2023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

「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20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

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週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在他的影響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廢名等作家在內的散文創作流派,一個被阿英稱作為「很有權威的流派」(《現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30年代提倡閒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狹小天地。此時直至40年代所寫的散文,格調「一變而為枯澀蒼老,爐火純青,歸入古雅遒勁的一途」(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影響日益縮小。

2023年4月李大釗被殺害,曾保護李大釗之子李葆華避居自家一個月之久。

2023年「九·一八」事變後,對中國前途悲觀失望。抗日戰爭爆發後,投靠日本,出任偽北京大學文學院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墮落成為漢奸文人。

2023年以叛國罪被判刑入獄,2023年出獄,後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寫作有關回憶魯迅的著述。主要著作:

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苦口甘口》、《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集《孤兒記》,**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鄉》、《魯迅**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譯有《日本狂言遜》、《伊索寓言》、《歐里庇得斯悲劇集》等。

2023年「*****」中遭受衝擊,曾被紅衛兵關進茅廁,於2023年5月7日粹死,死因不明,倉促火化、銷戶,骨灰匣亦丟失。

【周作人主要著作書目】

[創作書目]

孤兒記(文言**) 2023年6月,**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2023年9月,北京晨報社

澤瀉集(散文集) 2023年月12月,北京,北新書局

談龍集(文藝雜論集) 2023年12月,上海,開明書店

談虎集(上下集)(雜文集) 2023年月1月,上海,北新書局

永日集(散文集) 2023年5月,上海,北新書局

過去的生命(詩集) 2023年11月,上海,北新書局

看雲集(散文集) 2023年10月,上海,開明書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2023年3月,上海,天馬書店

周作人書信(書信集) 2023年7月,上海,青光書店

苦雨齋序跋文(序跋集) 2023年3月,上海,天馬書店

夜讀抄(散文集) 2023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苦茶隨筆(散文集) 2023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苦竹雜記(散文集) 2023年2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風雨談(散文集) 2023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瓜豆集(散文集) 2023年3月,上海,宇宙風社

秉燭談(散文集) 2023年2月,上海,北新書局

藥堂語錄(散文集) 2023年5月,天津庸報社

藥味集(散文集) 2023年3月,北京,新民印書館

藥堂雜文(散文集) 2023年1月,北京,新民印書館

書房一角(散文集) 2023年5月,北京,新民印書館

秉燭後談(散文集) 2023年9月,北京,新民印書館

苦口甘口(散文集) 2023年11月,上海,太平書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2023年8月,上海,太平書局

魯迅的故事 2023年,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裡的人物 2023年,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的青年時代 2023年,中國青年出版社

過去的工作(散文集) 2023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編(散文集) 2023年,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

兒童雜事詩(詩集) 2023年,香港,崇文書店

知堂回想錄(散文集) 2023年,香港,三育圖書公司

[翻譯書目]

玉蟲緣(**) 美國愛倫坡著,2023年,翔鸞出版社

紅星佚史(**) 英國哈葛德.安特路朗著,與魯迅合譯,2023年,商務印書館

域外**集(

一、二集) 與魯迅合纂譯,2023年,日本東京,神田印刷所

炭畫(**) 波蘭顯克微支著,2023年,北京,文明書局

黃薔薇(詩歌小品集) 希臘等到國作品,2023年,北京,新潮社

希臘擬曲 希臘海羅達斯.諦阿克多斯著,2023年,商務印書館

俄羅斯民間故事片 英國培恩編譯,2023年,香港,大公書局

阿里斯托芬喜劇集 與羅念生合譯,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希臘的神與英雄 英國h.d.勞斯著,2023年,文化生活出版社

希臘女詩人薩波斯灣 摘譯英arther weigail著《薩福傳》,2023年,上海出版公司

烏克蘭民間故事片 2023年,香港,大公書局

浮世澡堂皇 日本式亭三馬著,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日本狂言選 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歐裡庇德斯悲劇集(1-3集) 希臘古典文學,與他人合譯,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石川啄木詩歌 日本,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古事記 日本安萬侶著,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平社物語(歷史演義**),與申非合譯,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日本古代隋筆 枕亭子,日本清少納言著,2023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浮世理髮館 日本式亭三馬著,2023年11月與浮世澡堂合為一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盧奇安對話集 希臘古典文學,2023年脫稿,2023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王爾德的《安樂王子》(即《快樂王子》)。收集在《域外**集》。

現代日本**選 20年代,上海商務出版社

希臘神話 50年代脫稿,即將出版

周作人與碧雲寺

彥濤說起「五四」新文化運動,諸多啟蒙先驅中,有一對兄弟功不可沒,他們就是周氏兄弟——魯迅(原名周樹人)及其二弟周作人。魯迅,自不必在此贅述,上過初中的人,對他已是非常熟悉。而周作人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生前的最後二十年,在文壇上是寂寞的,而且辭世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他的作品更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中國新文學史》)的地位。

一九二○年底,周作人的右肋患了肋膜炎,在日本人開的山本醫院**數月後仍未痊癒,而人多嘈雜的八道灣又不適於療養,其兄魯迅甚是著急,便親自去西山碧雲寺,為他找到休養的房間,有魯迅的一則日記為證:「二十七日,晴。清晨攜二弟往西山碧雲寺為二弟整理所租屋,午後回,經海甸(即現在的海淀)停飲,大醉。

」碧雲寺位於海淀區香山公園東北角。元代皇慶元年(一三一二年),仁宗皇帝重修香山大永安寺,並更名為「甘露寺」。至順二年(一三三一年),耶律阿勒彌建立碧雲庵。

一直到明朝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御馬監太監於經修繕碧雲庵,並改庵為寺。

從一九二一年六月初開始,周作人在碧雲寺住了半年,一邊療養,一邊潛心研讀佛經,還先後寫下了《美文》、《碰傷》、《山中雜信》、《一個鄉民的死》、《賣汽水的人》等膾炙人口的佳作。此前,周作人是接觸過佛經的,而他的日本妻子也是信佛的。此時,他潛心研讀佛經,固然有消遣的緣故,但內心有苦悶,也是確實的。

剛搬入碧雲寺不久給好友孫伏園寫的《山中雜信》,便似乎有佛的聲音,隱隱地,像緩緩的悶雷,在字裡行間響動著。查魯迅的日記,可以證明周作人在這段時間讀的經書確實不少。

「午後往山本醫院視二弟,取回《佛本行經》二本。」(一九二一年四月二日)

「午後往山本醫院視二弟,帶回《出曜經》一部六本。」(一九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下午往山本醫院視二弟,持回《起世經》二本,《四阿舍暮抄解》一本。」(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午後往山本病(似乎應為醫)院視二弟,持回《樓炭經》一部。」(一九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午後往山本醫院視二弟,持回《當來變經》等一冊。」(一九二一年五月十日)

「下午往臥佛寺購佛書三種,二弟所要。」(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下午至臥佛寺為二弟購佛經三種,又自購楞伽經論等四種共八冊……」(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上午為山本醫院為潘企莘譯。往臥佛寺為二弟購《梵網經疏》、《立世阿毘曇論》各一部。」(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午後往山本醫院,晚得二弟信並《大乘論》二部。」(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周作人研究佛經,在一些文章裡也經常引用佛理,如《山中雜信》、《勝業》、《吃菜》、《入廁讀書》、《談戒律》、《釋子與儒生》等。但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至他去世的二十多年裡,在他的文章裡再也難覓與佛有關的片言隻字。這其中緣故,可能與他晚年對現實的頓悟有關罷。

尋訪周作人當年在碧雲寺的住處,很是費了一番周折,因為惟一的線索就是他給友人的書信及公開發表的文章。他在《山中雜信》中寫道:「近日天氣漸熱,到山裡來往的人也漸多了。

對面的那三間房,已於前日租去,大約日內就有人搬來。般若(音bōrě)堂兩旁的廂房,本是「十方堂」,這塊大木牌還掛在我的門口。但現在都已租給人住,以後有遊方僧人來,除了請到羅漢堂去打坐以外,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掛單了。

」在《入廁讀書》中寫道:「……**十年我在西山養過半年病,住在碧雲寺的十方堂裡,各處走動,不見略略像樣的廁所……」

令我遺憾的是,尋遍整個碧雲寺,也不曾見有般若堂和十方堂的所在;寺裡的工作人員似乎大都沒聽見過這兩個名字,有的可能都不清楚是哪幾個字,更遑論給我指點了。還好,文中提到的羅漢堂倒是有一個,可是裡面陳列著的據說是清代的五百餘尊木質羅漢雕像,也沒法告訴我什麼。裡面一位工作人員雖也不知般若堂和十方堂在何處,但他肯定地告訴我,碧雲寺曾經歷過幾次大劫難,有的地方遭毀重建後,可能舊名兒就不用了。

他還說,以前寺裡允許住人的也就是前面的兩個院子,一個是東邊的含青齋,一個是西邊的禪堂院。我與他道了謝,走出羅漢堂,穿過院子東角門,前面豁然見有一個院子。前門口掛一牌兒,上書「禪堂院,建於明代,為僧人修行處,一七四八年乾隆重修碧雲寺,欽題『鷲光合印』匾,二○○六年新闢《千年香山》歷史文化展。

」再看周作人《一個鄉民的死》的記述:「我住著的房屋後面,廣闊的院子中間,有一座羅漢堂……」,他在《山中雜信》中還寫道:「般若堂裡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課,但我覺得並不煩擾,而且於我似乎還有一種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黃昏時候的清澈的磬聲,彷彿催促我們無所信仰、無所歸依的人,揀定一條道路精進向前。

」字裡行間,冒出那麼多冷靜的詠歎,彷彿他一時間得到了仙風道骨,多了一些佛道之氣。同時,也可以由此斷定,周作人當年在碧雲寺的療養所在,就在如今的禪堂院:正中是第二展室,東西廂房分別是第

一、第三展室,但他究竟住哪一間已經不重要了。

拍了幾張**後,我步出院門,信步從大雄寶殿西側到御碑亭。碑亭之北有兩塊石碑,四面都刻著乾隆御製的律詩和絕句。幾百年的風雨侵蝕,石碑上面的字跡許多已經模糊,但隱約可認出「香山適才遊白社,越嶺便以(似乎是乾隆已的筆誤)至碧雲」,「玉泉十丈瀑,誰識此其源」等。

乾隆是太有詩才了,據說寫了上萬首詩,堪稱寫詩者之最,要是現在,那他得掙多少稿費呀。可惜,遺憾的是,貴為九五之尊的他,沒有一首詩使他邁入詩人的門檻。周作人除了專門寫《乾隆的惡詩》,嘲諷這位自稱為十全老人的弘曆不通詩文,還在《山中雜信》中挖苦他「實在是舊詩的難做,怪不得皇帝」,「倘若他生在此刻,拋了七絕五律不做,專做較為自由的新體詩,即便做的不好,也總不至於被人認為『哥罐聞焉嫂棒傷』的藍本罷。

」除了御碑亭是周作人療養時經常散步的地方,還有其東側的水泉院,他也經常涉足。水泉院因院內「卓錫泉」而得名,依就山勢,疊築山石,亭臺池橋,峭壁如城,泉清石美,林深徑幽。院內數十株柏樹從幾丈高的絕壁石縫間生長,盤根錯節,宛如長在城牆上的柏林,很是好看,為大自然鬼斧神工傾倒之時,我又不得不感嘆生命之頑強。

泉水自巖壁間湧出,發出潺潺之水流聲,一路流出院外。院裡還有著名的三代樹,也堪稱一絕。據文獻記載:

該樹「生於枯樹間,初為槐,歷數百年而枯;在根中復生柏,又歷數百年而枯;更生一銀杏,今已參天矣。」此樹齡已有三百餘年,在樹根四周,仍清晰可見枯死的柏樹樁。

真可謂:一樹三生獨得天,知名知事不知年,問君誰與伴晨夕,只有山腰汩汩泉。

周作人是誰的筆名,周作人的生平簡介

原名櫆壽,又名奎緩,字星杓,自號啟孟 啟明 又作豈明 知堂等,筆名仲密 藥堂 周遐壽等。周作人是周樹人 魯迅 的弟弟 原名櫆壽 後改為奎綬 字星杓,又名啟明 啟孟 起孟,筆名遐壽 仲密 豈明,號知堂 藥堂 獨應等。是魯迅 周樹人 之弟,周建人之兄。周作人常用的筆名是啟明 豈明 知堂。周樹人筆名魯迅。...

周作人是怎樣的人周作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光緒十年 甲申 臘月初一 1885年1月16日 生於浙江紹興。魯迅二弟。現代散文家 詩人 文學翻譯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又名奎緩,字星杓,自號啟孟 啟明 又作豈明 知堂等。筆名仲密 藥堂 周遐壽等。1903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改名為周作人,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

周作人的著作有哪些,請問周作人的作品有哪些

散文集 自己的園地 雨天的書 等21種,詩集 過去的生 命 兒童雜事詩 集內 藝術與生命容 中國新文學源流 兒童文學小論 等。著述頗豐,涉獵面廣,在民俗學 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 希臘及日本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貢獻。在文學上以散文創作最為突出,形成獨特成熟的藝術風格,語言平白自然,意境淡遠,對俞平伯 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