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的五臟怎麼對應四季中醫裡五臟分別對應五行什麼?

2021-05-18 21:57:53 字數 4320 閱讀 4775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五季 夏後有個長夏 為脾

春肝 夏心 秋肺 冬腎

2樓:大飛呀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於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數。   長夏是指在春夏秋冬換季的最後18天,這是中醫學的範疇。《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就是說脾主長夏,既每季的最後18天。

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所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長夏應脾而變化」。

溼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溼」。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於脾臟喜燥而惡溼,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

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又,長夏指陰曆六月(農曆六月),夏季最後一個月份。讀音為cháng xià[1]。

  《素問·六節藏象論》王冰次注云:「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云長夏也。

」《素問·藏氣法時論》王冰次注云:「長夏,謂六月也。夏為土母,土長幹中,以長而治,故云長夏。

」   此時氣候最為潮溼,乃因多陰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大,大氣壓偏低,由脾所主。《中醫大辭典》雲:「長夏,農曆六月。

《素問·藏氣法時論》:『脾主長夏。』」   五時之長夏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之四時,依次序而迴圈,季節氣候則由溫、熱而轉寒、涼,自然界萬物賴以生、長、收、藏。

為何一年四時之中又有「五時(長夏)」之稱呢?此乃出於理論需要,為了與天之五行、人之五臟等相配而構建的龐大的五大系統使然。   《素問·金匱真言論》雲: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王冰注云:「四時之中,加之長夏,故謂得五行(五)時之勝也。

」惲鐵樵《群經見智錄》:「《內經》言五行配以五藏,其**於天之四時。藏有五,而時僅四,故以六月為長夏,以配脾。

」   檢閱先秦、漢之古籍,並未見「長夏」之名稱,卻有「季夏」之名稱,如《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戰國時期的鄒衍雲: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春秋繁露·五行對》:「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

」四時中增加了季夏而成為五時。   長夏,首見於中醫經典《內經》之《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並在《內經》全書中共見27次,卻是由鄒衍「季夏」一詞演變而來。時賢孔德立《先秦諸子》說道:

「『季夏』的出現,是鄒衍對陰陽五行學說的一個創舉,解決了土德在四時中不佔具體位置的缺陷。」   五行學說引進醫學時,為了與脾、土、溼相配合,故《內經》的作者,將季夏換成了長夏,是五行學說引進醫學成熟的標誌。長夏的**,實由五行學說推演派生而來,即為了配合自然界之五行---木、火、土、金、水,此完全是出於理論的需要,牽強附會明顯。

  長夏的詞義當如王冰所云:「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云長夏也。

」(《六節藏象論》次注)又說道:「長夏,謂六月也。夏為土母,土長幹中,以長而治,故云長夏。

」(《藏氣法時論》次注)即「長在夏中」。   長夏在五行屬土,在五方屬**,在五氣屬溼,在五臟屬脾,在五體屬肌肉。《素問·藏氣法時論》雲:

「脾主長夏。」《新校正》雲:「按全元起雲:

脾王四季,六月是火王之處。蓋以脾主**,六月是十二月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   六月,指陰曆六月,亦即農曆六月,夏季最後一個月份,此時氣候最為潮溼,乃因多陰雨而潮溼。

空氣中溼度大,大氣壓偏低,故由脾所主。   長夏雖由脾所主,但從時間來說卻又不盡合理,時間搭配不均勻。長夏是從夏季分出的一個月,夏季則是二個月,而春、秋、冬則各為三個月。

這樣一來《內經》的作者,為了均衡這個時間,又云「脾不主時」,即在每季之末各勻出十八天由脾所主。18×4=72天,3個月-18天=72天,如此則每季皆系72天。《素問·太陰陽明論》: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岐伯曰:

脾者土也,治**,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黃元御《四聖心源》:「土無專位,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在六月之間。

土合四象,是謂五行也。……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宮在六月火令之後,六月溼盛,溼為土氣也。」   此「脾不主時」則是受當時陰陽、五行、五方、四時學說之影響嫁接而來。

  《管子·五行》:「日至賭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師內御……七十二日而畢。」、「賭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內御……七十二日而畢。

」、「賭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內御……七十二日而畢。」、「賭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選禽獸之禁……七十二日而畢。」、「賭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內御……七十二日而畢。

」受此影響,鄒衍則創立了「五行相生的四時教令思想」,推薦給當時的統治者。   《春秋繁露·五行之義》:「土居**,為(謂)之天潤。

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時之事,故五行而四時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雖各職,不因土,方不立,若酸鹹辛苦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甘者,五味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

五行之主土氣也,猶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是故聖人之行,莫貴於忠,土德之謂也。人官之大者,不名所職,相其是也;天關之大者,不名所生,土是矣。

」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氣燥濁而青;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氣慘陽而赤;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氣溼濁而黃;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氣清寒而黑。七十二日,復得木。

」1. 《辭海(縮印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69頁「長夏」詞條

中醫裡五臟分別對應五行什麼?

3樓:李醫生時代

對應關係是:

五行 五臟 六腑 季節 情緒 五官 五味 形體木 肝 膽 春 怒 目 酸 筋

火 心 小腸 夏 喜 舌 苦 脈

土 脾 胃 長夏 思 口 甘 肉

金 肺 大腸 秋 悲 鼻 辛 皮毛水 腎

4樓:小草非遠志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五臟五行的對應: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

中醫五臟的對應

5樓:香蒲

五臟:肝抄

心脾肺腎 五化:

生長化襲收藏 五方:東南中西bai

北 五氣:du

風暑溼燥寒 五化:zhi生長化收藏 五官:目舌dao口鼻耳 追問:

暑和燥怎麼區分? 風和溼指什麼? 回答:

暑.炎熱 燥 乾焦 風和溼是 六淫 邪氣,人至病的因素

6樓:施主給倆饅頭把

想起來的抄還有: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五體:筋bai脈肉皮骨 五華:du爪面脣毛髮zhi

7樓:良微蘭居畫

想起來的還有:

五臟:肝心脾

肺腎五體:筋脈肉

皮骨五華:爪面脣專

毛髮屬五志:怒喜思

悲恐五液:淚汗涎

涕唾五方:東南中

西北五季:春夏長夏

秋冬五氣:風暑溼

燥寒五化:生長化

收藏五音:角徵宮

商羽五官:目舌口

鼻耳其實看看中醫基礎理論的書就可以了。

8樓:風清安有綢

五臟:肝心脾

肺腎五化:生長化

收藏五方:東南中

西北五氣:風暑溼

燥寒五化:生長化

收藏五官:目舌口鼻耳

中醫中的五味和五臟是怎麼對應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五味復是酸,苦,甘,辛制,鹹。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

一般情況下,適當的酸味養肝,苦味養心,以此類推

吃多了會傷五臟,但是遵循五行相剋。比如多吃酸味,木重而克土,所以傷脾。總結的說,多吃酸傷脾;多吃苦,傷肺;多吃甘,傷腎;多吃辛,傷肝;多吃鹹,傷心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說法欠妥呀。。。

對應是對的,但是補瀉不準。。。

內經有載。。。比如回肝。。酸是瀉

答的。。。總之吃多了都不好。。。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鹹;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金味之主,其補以酸;水位之主,其瀉以鹹,其補以苦。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少陰之客,以鹹補之,以甘瀉之,以鹹收之;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

少陽之客,以鹹補之,以甘瀉之,以鹹軟之。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洩之;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鹹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中醫基本問題 五臟為何對應相應的五色?詳解

你所問之題要綜合地推論才能答有所問矣。筆者試試看,估計能讓你滿意也。肝屬木其色青。在中醫辯證原理之中,肝經是主風 主驚 主寒也。在中醫四診之中,患者若是肝經有風時,其臉色的確呈現趨向於青色之觀象。又因為中醫是起源於大自然,經過無數先賢的無數次的診治之觀查 聯想及推理 驗證等系列地過程,人之思維從青聯...

心 髒 和人腦的關係是什麼,大腦在中醫裡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從生理上講 心只負責血液的動力,通過收縮來產生血壓,使血液執行腦是神經中心,負責思考,以及人體內部的管理。從概念上講 腦是總指揮官 心是一切動力的源泉 應該是人腦控制心臟,畢竟大腦是中樞。如果用電腦來做比較的話 心臟 cpu 人腦 硬碟 人腦控制心臟,心臟給人腦輸氧 大腦在中醫裡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1...

百家講壇裡講中醫對五行和四季的的解釋,及四季中蘊含的五氣變化。請知道這方面的知識的朋友不惜賜教

五味 五色 五氣 五化 五方 四季 五行酸 青 生 風 東 春 木苦 赤 長 暑 南 夏 火甘 黃 化 溼 中 長夏 土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鹹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夏,萬物繁茂。秋,收斂,從革,肅殺。冬,自然就是閉藏啦。長夏就不知道了 我沒有看百家講壇,但是可以簡單說一下。春種,夏長,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