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談談孟子思想之於現代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2021-03-04 07:49:44 字數 4844 閱讀 4793

1樓:知道de太多

目前中國社會處於文化轉型階段,在拋棄了舊道德而新道德標準還沒確立的夾縫狀態中,不免有人會覺得不道德行為比道德行為獲利更多更快,於是不擇手段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李宗桂說,目前社會大環境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更應拿孟子的思想作為當代社會空氣的淨化劑,從個人的內在修養出發,重建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體系。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等孟子道德思想的精華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命力。

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對於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上的借鑑意義,集中體現在對「恆產」與「恆心」的論述中。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孟子的「恆產」與「恆心」是以等級和身份意識為前提和基礎的,具有歷史侷限性,因而必須以新的時代內容來置換它們的原有意蘊。簡單地說:

孟子的「恆產」在現代應轉換為對維持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個人合法財產的保障以及社會提供給個體的提升生存質量的各種機會。在最為一般的意義上,「恆產」可理解為以制度形式來保障的各種個人正當利益。「恆心」在現代首先可理解為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公民意識」,即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它是對所有公民的最低要求;其次它還包括人們在具體職業活動中應有的敬業精神;在更深層次上,它還可以引申為一種內心操守;不以任何不道德的手段逐利,不因功利追求而導致人格的扭曲和異化。

通過上述轉換,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必然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9·恩施)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對環境的巨大破壞,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環境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與解決這一問題的主張相似。

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觀點並結合現實的社會生活談談孟子思想之於現代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箇中心環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

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論」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不過,孟子以「性善論」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

二、道德論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仁是一個古老的政治思想範疇。《說文》解釋仁字:「仁親也。

從人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也不斷有所衍變。孔子論仁,則給予了更多的充實和發揮。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種意義上運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學說的理論上還不夠完整而嚴謹。孟子也最重仁。

孟子對於孔子仁的思想的發展,特別表現在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由此而生仁義禮智四德,其中心點是為仁。還進一步論述仁義禮智四者的關係,第二,在關於仁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學說。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梁惠王》上),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經濟方面

孟子著重發揮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

「仁」、「義」是孟子論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經濟學說的出發點。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仁,據孟子解釋,就是「人心」。怎樣才算是仁呢?根據《孟子》一書可以概括為:第

一、親親。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第

二、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滕文公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明其政刑。」第

三、尊人權。孟子公開宣揚「民為貴」、「君為輕」的口號,提倡在一定的範圍調和統治者和勞動人民的關係。第

四、同情心。要求統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辦法來治民。認為這樣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於天下」。第

五、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對一切殘民以逞的暴君汙吏進行嚴正的譴責,力圖把現實的社會發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軌道上來。

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創立了一套以「井田」為模式的理想經濟方案。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徵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

這種思想,是應該肯定的。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對後世確立限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的治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指導意義。

四、在哲學思想及認識論等方面

孟子的觀點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義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認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間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興衰存亡、富貴窮達,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對於天必須百依百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對立面,否認人的思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認為人生下來就具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複雜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義的成分居多:《孟子》書中所反映出來的關於認識論的見解,包含著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許多知能必須經歷困難,經過挫折、失敗,不斷取得教訓,受到鍛鍊,然後才能得之。客觀世界有其自己的規律,是人所不能違反的。

孟子明確地看到,一切事物發展和變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程序。他在書中講了一個故事作為比喻:寧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公孫丑》)上)

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掌握客觀規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據水勢就下、可導而不可遏的規律,來說明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須如此。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肯定在進行教育時,必須採取因人而異的多種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對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發展。

認為教育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孟子所倡導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國古代教育學的結晶,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教育仍然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孟子還非常重視修養。在心性修養方面,孟子從「性善論」這一根本思想出發,認為實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動力,完全仰仗於君子大發「仁心」。這種「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貴在一個「養」字。

孟子以子思的「思誠之道」為依據,提出了「盡心」、「知性」、「知天」等觀點,從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的思想體系。

大師講評

孟子的思想主張,對於發展和鞏固新興的封建制度,結束戰亂割據,實現統一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孟子》一書,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思想,同時在散文寫作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孟子的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唐宋時的散文大師,幾乎都以孟子的文章為典範。

《孟子》一書所闡述的儒家思想,雖然在戰國時期四面碰壁,卻幾乎在後世的每個朝代都佔據了相當高的地位。漢文帝時把《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傳記博士」,《孟子》被視為輔翼經書的傳記。兩漢時,《孟子》已和《論語》並列。

此後,《孟子》又被列入「經書」一類。到南宋孝宗時,理學家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兩篇單獨提出,與《論語》、《孟子》一起,合稱為「四書」。於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關鍵知識點

《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學說與法先王的主張,確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論,發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揚了「貴義賤利」的價值觀,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中國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後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孟子》一書語言精闢,文字流暢,如珠走玉盤,氣勢恢巨集,雄辯機巧,極富文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堪為佳作。

4樓:威小人物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論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華所在。

(1)他明確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2)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 位的政治基礎是民 心的向背, 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 素,

(3)他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現在養民 教民兩個方面。

1.養民:

一要制民之產,

二要使民以時,休養生息。

三要取民有制。 他主張薄稅輕斂,取民有制。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 他屢屢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義。」 他認為教化是保證社會和諧的重要措施,教 化可以使人「明人倫」

3.法先王 孟子主張行仁政, 必須效法先王 (禹、湯、文、 行仁政 ) 武、成王、周公 的王道統治政治 這樣便能 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三)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認為民本與仁政能否實現, 關係到能否實現 「王道」這一目標。

(四)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 遠。 在孟子思想中,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 思想的根基。

孟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1.孟子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學說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2."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觀點,這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有統一性。

3.孟子"制民恆產"經濟思想肯定了物質生產條件是形成社會意識的決定性因素,發展了人民生活穩定對於保證國家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4.孟子"仁民愛物"的生態觀為科學發展觀提供了哲學支援,對於我們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實踐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作文,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300字作文

在30年前左右,這個世界還電力不是很發達,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沒有電,30年之後的今天人人都有手機,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 談談科技發展bai與社會生活 不管人du們有沒有意識zhi到,科學技術dao已經深深的影響著 專我們的日常生活屬,在經濟社會發展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紀以...

列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至少列舉,列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至少列舉三個

社交方式上,網路的虛擬平臺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生活方式上,精神需求大大增長 交通方式上,變得更迅捷更多元 習俗變化 髮式 剪辮 服飾 新式禮服,停止纏足 禮節 鞠躬,握手 稱呼 先生,君這些變化有侷限性.列舉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 中國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 一 近代民俗變遷的基本脈絡 列舉近代以來中...

近代社會生活的特點是什麼,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和特點是什 麼?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變 化?

34一 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 隨著火車和輪船的傳入,人們出行速度加快,相對縮短了時間和空間距離,極大的促進了商品流通。隨著有線電報的傳入,商人可以用它來傳遞生意資訊,記者可以用它從外地發回新聞報道,有利於老百姓之間的聯絡。二 大眾 的出現 照相和電影的傳入 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為後人留下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