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會生活的特點是什麼,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和特點是什 麼?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變 化?

2021-04-12 06:47:22 字數 3888 閱讀 5206

1樓:匿名使用者

34一、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

隨著火車和輪船的傳入,人們出行速度加快,相對縮短了時間和空間距離,極大的促進了商品流通。

隨著有線電報的傳入,商人可以用它來傳遞生意資訊,記者可以用它從外地發回新聞報道,有利於老百姓之間的聯絡。

二、大眾**的出現

照相和電影的傳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為後人留下珍貴資料。

報紙的出現:著名的報紙是2023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報紙加快了資訊溝通,便於人們及時獲取資訊,增加了人們瞭解社會的渠道,改變了人們的休閒方式。

印刷出版機構的出現:利於文化傳播。著名的印刷機構:商務印書館。

三、社會習俗的變化

變化原因:為了改變愚昧落後的習俗。

變化的結果:改變了不良的社會習俗。

同學們,看完了知識梳理,我們已經知道了近代社會生活(交通、通訊、大眾傳媒、社會習俗等)的變化了。那麼是哪些因素帶來了近代生活的變化呢?我們來分析。

工業革命後,鴉片戰爭中英國炮艦政策開啟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多,外國列強對華侵略逐步加深,西方先進的交通工具火車和輪船傳入中國,大大便利了交通運輸,促

2樓:匿名使用者

今的社會生活變遷的特點是東西合璧相得益彰既儲存傳統又吸收西方優點,原因是外部因素受西方外來因素的影響,特點是豐富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改變了人們思想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有利於中國社會進步和近代化程序。

3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變遷是社會結構及其功能生成變化的過程。當前我國社會變遷的主要特點是:

⑴速度日趨加快;

⑵科學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大;

⑶有計劃性;

⑷相關性日趨增強;

⑸社會問題越來越多。

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4樓:西郊有雨

1、兩種經濟並存,其中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官僚買辦資本相結合。

2、政治上主權淪喪,資本帝國主義逐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而且操作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3、地方性的農業經濟和帝國主義的**剝削政策,造成中國實際上的不統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4、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構成統治中國的社會的政治基礎。

5、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廣大民眾,特別是農民,過著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窮和不自由的程度,為世界所僅見。

擴充套件資料

分界此時期是從2023年鴉片戰爭開始—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2023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2023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物件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程序中,呈現出錯綜複雜關係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5樓:匿名使用者

1、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仍佔著顯著的優勢。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2、封建**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

3、帝國主義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

4、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特點如下:

1、兩種經濟並存,其中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官僚買辦資本相結合。

2、政治上主權淪喪,資本帝國主義逐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而且操作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3、地方性的農業經濟和帝國主義的**剝削政策,造成中國實際上的不統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4、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構成統治中國的社會的政治基礎。

5、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廣大民眾,特別是農民,過著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窮和不自由的程度,為世界所僅見。

7樓:對面包的愛

1、兩種經濟同時並存,其中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官僚買辦資本相結合。

2、政治上主權淪喪,資本帝國主義逐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3、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構成統治中國的社會的政治基礎。

4、地方性的農業經濟和帝國主義的**剝削政策,造成中國實際上的不統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5、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廣大民眾,特別是農民,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窮和不自由的程度,為世界所僅見的。

8樓:汾陽阿鑫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

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保持著。

2、民族資本有了某些發展,但它的力量很軟弱。

3、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中國的太上皇。

4、近代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傾軋、排斥和武力摧殘,發展緩慢,歷經曲折。

5、近代化一開始是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的,官僚買辦階級在中國近代化啟動時期扮演過微妙的角色,資產階級則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

6、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技術、人才和思想的準備不足,它的推動力主要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

因此,它不是以民間自發創辦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競爭發展資本主義,而是主要依靠政權的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從軍需到民用,從國營到民營,從重工業到輕工業。

7、發展畸形。近代工業的產業結構不協調、不配套,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小,重工業特別是鋼鐵、機械、電力、石油等工業尤為微弱。

地區分佈不平衡,主要分佈於東南沿海和沿江地區。

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徵

主要是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

主要特徵是: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

1. 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軍工企業,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2023年曾國藩創立的安慶內軍械所,最大的是曾國藩、李鴻章主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2.洋務運動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主要有"三局一廠":最早的是2023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

3. 這一時期,政治體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以軍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化有所進展,並經歷了由重工業到輕工業、由軍需到民用、由國營到民營的發展過程。投資形式也由官辦、官督商辦到商辦,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的轉變。

4. 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就此開啟。

9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還包括著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和政治以及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特點。其中的半殖民地則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聯絡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你認為西方生活習俗對我國的影響是

時期,富戶人家的婦女多穿旗袍或偏襟短衫 男人多穿長袍馬褂,戴禮帽或帽盔,穿皮鞋。城鎮富有的學生,身著中山服。平民百姓多穿土粗布,樣式簡單,男女老少一律中式。上衣有大襟,用布帶打結為扣,俗稱 打蒜頭疙瘩 下為綰腰長褲,系布褲帶。春 夏 秋三季,男人多穿內襯衣,俗稱 漢褶子 頭戴草帽,腳穿黑布鞋 白布襪...

《申報》對中國大眾傳媒及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1 照相術 2 申報 3 京張鐵路 4 定軍山 試題分析 1 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末誕生於西方國家,19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2 申報 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刊,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的辦報形式大都為後來的報紙所繼承,是中國大宗傳媒的先驅。3 注意題目中的 自己設計和修建 京張鐵路在詹天...

舉例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j近代中國經過了幾次革命幾次大戰使中國變得落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人們從以前的大三件,到現在的大三件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 1.禮儀習俗的變化,先是在新式知識分子內部,逐漸採用握手 鞠躬等見面方式,並且 用 先生 女士 小姐 同志 取代了先前的稱謂 2.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