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力應變曲線與應力應變曲線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7:51:13 字數 4250 閱讀 4847

1樓:寵愛認

一、內容上的區別:

1、真應力—真應變曲線

任一瞬時的真實應力s'和真實應變e與相應的和之間都存在著差異,進入塑性以後這種差異逐漸增大。在均勻變形階段,真實應力為

s=p/a=p/a。*a。/a

根據塑性變形體積v不變的假設(v= al0=al)

有s=pl/ a0l0= (1+e)s',

s為真實應力,e=(l-l0)/ l稱相對應變或真實應變。

在受拉實驗中,e大於0,這說明在均勻變形的範圍內,真應力恆大於名義應力,而真應變恆小於名義應變。在彈性階段由於應變值極小,二者的差異極小,沒有必要加以區分。

2、應力應變曲線

曲線的形狀反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的脆性、塑性、屈服、斷裂等各種形變過程。這種應力-應變曲線通常稱為工程應力-應變曲線,它與載荷-變形曲線外形相似,但是座標不同。

原理上,聚合物材料具有粘彈性,當應力被移除後,一部分功被用於摩擦效應而被轉化成熱能,這一過程可用應力應變曲線表示。金屬材料具有彈性變形性,若在超過其屈服強度之後 繼續載入,材料發生塑性變形直至破壞。這一過程也可用應力應變曲線表示。

二、計算上的區別:

1、真應力—真應變曲線

在拉伸過程中由於試樣任一瞬時的面積a和標距l(l=l0+△l)隨時都在變化,而名義應力和名義應變是按初始面積a0和標距l0計算的。

2、應力應變曲線

從此曲線上,可以看出低碳鋼的變形過程有如下特點:

當應力低於σe 時,應力與試樣的應變成正比,應力去除,變形消失,即試樣處於彈性變形階段,σe 為材料的彈性極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彈性變形的最大應力。

當應力超過σe 後,應力與應變之間的直線關係被破壞,並出現屈服平臺或屈服齒。如果解除安裝,試樣的變形只能部分恢復,而保留一部分殘餘變形,即塑性變形,這說明鋼的變形進入彈塑性變形階段。σs稱為材料的屈服強度或屈服點,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

2%殘餘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

當應力超過σs後,試樣發生明顯而均勻的塑性變形,若使試樣的應變增大,則必須增加應力值,這種隨著塑性變形的增大,塑性變形抗力不斷增加的現象稱為加工硬化或形變強化。當應力達到σb時試樣的均勻變形階段即告終止,此最大應力σb稱為材料的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它表示材料對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

在σb值之後,試樣開始發生不均勻塑性變形並形成縮頸,應力下降,最後應力達到σf時試樣斷裂。σf為材料的條件斷裂強度,它表示材料對塑性的極限抗力。

上述應力-應變曲線中的應力和應變是以試樣的初始尺寸進行計算的,事實上,在拉伸過程中試樣的尺寸是在不斷變化的,此時的真實應力s應該是瞬時載荷(p)除以試樣的瞬時截面積(a),即:s=p/a;同樣,真實應變e應該是瞬時伸長量除以瞬時長度de=dl/l。

它不像應力-應變曲線那樣在載荷達到最大值後轉而下降,而是繼續上升直至斷裂,這說明金屬在塑性變形過程中不斷地發生加工硬化,從而外加應力必須不斷增高,才能使變形繼續進行,即使在出現縮頸之後,縮頸處的真實應力仍在升高,這就排除了應力-應變曲線中應力下降的假象。

2樓:匿名使用者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在發生頸縮前和應力-應變曲線完全一致,在頸縮後,由於實際截面積發生變化。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實際截面積,而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原始截面積。

應力特點

這種應力-應變曲線通常稱為工程應力-應變曲線,它與載荷-變形曲線相似,只是座標不同。從此曲線上,可以看出低碳鋼的變形過程有如下特點:

當應力低於σe時

應力與試樣的應變成正比,應力去除,變形消失,即試樣處於彈性變形階段,σe 為材料的彈性極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彈性變形的最大應力。

當應力超過σe 後,應力與應變之間的直線關係被破壞,並出現屈服平臺或屈服齒。如果解除安裝,試樣的變形只能部分恢復,而保留一部分殘餘變形,即塑性變形,這說明鋼的變形進入彈塑性變形階段。σs稱為材料的屈服強度或屈服點,對於無明顯屈服的塑性材料,規定以產生0.

2%殘餘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又叫名義屈服極限或δ0.2。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真應力

應變和工程應力應變的區別吧~真應變定義為:在應變主軸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的應變增量總和。表示式為ln(l1/l0) 而工程應變定義為:

變形前後尺寸變化量與變形前尺寸之比。表示式為(l1-l0)/l0*100%~僅供參考

不同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有何不同

4樓:瀟灑的走天蠍糧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在發生頸縮前和應力-應變曲線完全一致,在頸縮後,由於實際截面積發生變化。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實際截面積,而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原始截面積。

應力特點

這種應力-應變曲線通常稱為工程應力-應變曲線,它與載荷-變形曲線相似,只是座標不同。從此曲線上,可以看出低碳鋼的變形過程有如下特點:

當應力低於σe時

應力與試樣的應變成正比,應力去除,變形消失,即試樣處於彈性變形階段,σe 為材料的彈性極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彈性變形的最大應力。

當應力超過σe 後,應力與應變之間的直線關係被破壞,並出現屈服平臺或屈服齒。如果解除安裝,試樣的變形只能部分恢復,而保留一部分殘餘變形,即塑性變形,這說明鋼的變形進入彈塑性變形階段。σs稱為材料的屈服強度或屈服點,對於無明顯屈服的塑性材料,規定以產生0.

2%殘餘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又叫名義屈服極限或δ0.2。

流變曲線與應力應變曲線的區別

5樓:咩咩羊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在發生頸縮前和應力-應變曲線完全一致,在頸縮後,由於實際截面積發生變化。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實際截面積,而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原始截面積。

應力特點

這種應力-應變曲線通常稱為工程應力-應變曲線,它與載荷-變形曲線相似,只是座標不同。從此曲線上,可以看出低碳鋼的變形過程有如下特點:

當應力低於σe時

應力與試樣的應變成正比,應力去除,變形消失,即試樣處於彈性變形階段,σe 為材料的彈性極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彈性變形的最大應力。

當應力超過σe 後,應力與應變之間的直線關係被破壞,並出現屈服平臺或屈服齒。如果解除安裝,試樣的變形只能部分恢復,而保留一部分殘餘變形,即塑性變形,這說明鋼的變形進入彈塑性變形階段。σs稱為材料的屈服強度或屈服點,對於無明顯屈服的塑性材料,規定以產生0.

2%殘餘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又叫名義屈服極限或δ0.2。

材料力學中拉伸圖與應力應變圖有什麼不同的含義

6樓:

應力應變圖的含義更加豐富,包括拉伸圖。

拉伸就是僅在拉應力作用下的應力應變曲線。

應力應變曲線除了拉伸曲線,常用的還有載入解除安裝曲線(研究塑性),蠕變曲線,應力鬆弛曲線,複雜載入或比例載入等其他載入形式的曲線。

這通常是在彈性力學的研究範圍內,而對於材料力學中最最常用的就是拉伸曲線,有時把他等同於應力應變曲線也是可以理解的。

7樓:

拉伸圖是以實驗資料直接做出來的圖,橫縱座標分別為拉力和杆長。而應力應變圖已將實驗資料進行了處理,不用考慮試件的尺寸及形狀,更具有普遍性!

應力——應變曲線與力——變形曲線的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座標的不同,應力與力的區別,應力=力/橫截面面積

應變與變形的區別,變形通常指位移,所以設初始長度為l。,終止長度為l,變形量=l-l。

所以,應變=變形/初始長度,即(l-l。)/l

真應力應變曲線與應力應變曲線有什麼區別

9樓:太子【神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在發生頸縮前和應力-應變曲線完全一致,在頸縮後,由於實際截面積發生變化,真實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實際截面積,而應力-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原始截面積。 檢視原帖》

10樓:手機使用者

就是真應力應變和工程應力應變的區別吧~真應變定義為:在應變主軸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的應變增量總和。表示式為ln(l1/l0) 而工程應變定義為:

變形前後尺寸變化量與變形前尺寸之比。表示式為(l1-l0)/l0*100%~僅供參考 檢視原帖》

應力應變曲線與負荷伸長曲線有何異同?

11樓:物韻

應力應變曲線和負荷伸長曲線都是纖維拉伸曲線。

後者比較相同材料負荷大小與線密度的關係,不能比較不同粗細和試樣長度的纖維;前者是由後者橫縱座標分別除以試樣線密度和長度得到的,比較各種纖維拉伸效能的不同。

真應力應變曲線與應力應變曲線有什麼區別

真實應力 應變曲線在發生頸縮前和應力 應變曲線完全一致,在頸縮後,由於實際截面積發生變化,真實應力 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 實際截面積,而應力 應變曲線所記錄的是實際載荷 原始截面積。真應力應變曲線與應力應變曲線有什麼區別 一 內容上的區別 1 真應力 真應變曲線 任一瞬時的真實應力s 和真實應...

Origin7 0做應力應變曲線圖

我知道我問題bai 所 我知道解決du我直接我三zhi塊資料放originsheet 我dao按神辦兩列資料回再作圖結曲線答取橫座標第列值縱座標取mean值 按師算其列值 我第列值我第塊資料應變資料所現兩問題 我按算底列mean,列standard,我六列資料1 3 5橫座標應變資料2 4 6 縱坐...

什麼叫正應力正應變切應力切應變

1 正應力 垂直於截面的應力分量稱為正應力 或法嚮應力 用 表示。正應力表示零件內部相鄰兩截面間拉伸和壓縮的作用。2 正應變 該點處,某一方向的截面上所分佈的法嚮應力所產生的長度方向的應變稱為正應變。3 切應力 相切於截面的應力分量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用 表示。切應力表示相互錯動的作用。4 切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