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文明的概念分別是什麼

2021-05-22 22:14:41 字數 5557 閱讀 727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什麼是文化?

文化作為一個概念,學術界定義很多,但大體上可概括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種。

廣義文化,即通常說的大文化。從內容看,既指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又指人類通過物質和精神生產實踐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本質含義是自然的人化和化人,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

「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世界,使外界事物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指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來提高人、武裝人、造就人,使人的發展更全面,更自由。廣義的文化映視著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從產生看,是以區域世界的文化形態出現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對人類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從發展看,人類文化是歷史地發展著的,是人類進化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

文化是人類對自然、社會乃至人自身的人化,其內在矛盾是主體和客體的矛盾,解決主客體的矛盾過程就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狹義文化則是指排除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創造活動及結果部分,專指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即與經濟、政治相對應的,反映並作用於社會經濟和政治客觀存在的,由政治、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所構成的,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觀念體系。從這個層面上說,文化是一定社會集團典型生活方式的總和,它包括這一集團的思想理論、倫理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社會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內容。研究文化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須從大文化即廣義文化的角度進行。

二、什麼是文明?

「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理性社會體系。文明內涵具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文明」涵義是文化發展積極成果的總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尚,表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達到較高的水平。

狹義的文明是指與野蠻相對的理性的社會體系。人類整體守護著的文明是指廣義的文明。

文明是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從內容上看,人類文明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主客體矛盾。主體在解決和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及人類客體的矛盾過程中,產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在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中創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從空間上看,分佈在不同區域的人類群體,文化內容和生活方式不同,從而產生不同文明型別。從發展過程看,人類走出矇昧和野蠻狀態的「自在期」後,進入以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為標誌的「自為期」,隨著資訊文明的發展尤其是階級社會的終結必將步入「自由期」。

其中的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它表現為人類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政治文明是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是人類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傳統、政治結構、政治活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是民主發展的積極成果。

精神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體現了人類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的發展水平。

三、文明與文化的區別

文化和文明是社會發展過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①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②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③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義概念。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中既包括優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於人類的內容,也有不利於人類的因素,但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聯絡,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一個褒義概念。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廣義是指知識和藝術

成就,如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但在歷史學中同文明相對應的文化通常只指尚末有文字,總的發展水平比較低下的社會時期.

文明,一般指一種先進的文化.如果某個階段的文化較廣泛地使用了這文字,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已初步形成,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已較為完備,那麼發展到這種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稱為文明.文明一般有這些特徵:

城市的 建立`文字的出現和使用`階段的形成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是一個含義極廣的概念,由於其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導致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歷來莫衷一是。「文化」一詞在我國的出現,至遲可追溯到西漢。劉向《說苑·指武》中有這樣幾句話:

聖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後武務。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這裡所說的「文化」是與「武力」相對的教化。更早在《易·賁卦》(《彖傳》)中也有這樣的句子: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句中所謂「人文」、「化成」,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解釋說有兩個內容:一是指典籍,一是指禮儀風俗。這樣,「文化」一詞在古代的含義,當指文治教化、禮樂典章,這一認識一直延續至近代。

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詞,其含義與古代不盡一致,它是19世紀末期通過日文轉譯從西方引進的。當時,人們並沒有專門為它下過定義,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去使用它。

「文化」一詞,英文、法文都寫作culture,它是從拉丁文中演化來的,拉丁文cultura含有耕種、居住、練習、留心或注意等意項。19世紀中葉,一些新的人文學科如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在西方興起,文化的概念從而發生了變化,逐步成為概括以上新興學科的具有現代色彩的重要術語。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的是被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泰勒(e·b·tylor),他在2023年發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定義: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自此以後,不少西方學者紛紛給文化下過定義,以致形成了上千種關於文化的定義。

而在中國,「文化」一詞的含義也十分廣泛,讀書寫字、修養、文學、藝術、文博、圖書、考古學、民俗、禮儀、民族、宗教等都可稱做文化。如此說來,「文化」的含義似乎有些不可捉摸,但有趣的是,模糊語言往往同樣能夠準確地表達事物。比如「文化」這一概念,我們與其試圖精確地界定其內涵、外延,不如從集合的角度對這一概念的範圍作一個限制。

這樣,我們將發現,文化雖然看似包羅永珍,但正如很多專家所認為的那樣,大致可歸納出三個方面的含義,即觀念形態、精神產品、生活方式,包括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徵、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認知能力,以及從形式上看是物質的東西,但透過物質形式能反映人們觀念上的差異和變化的一切精神的物化產品,此外,「文化」也還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說明的是,構成文化的各因子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聯絡,我們學習和研究文化,必須將其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僅要考察它內部的各構成因素,更要努力探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在改造自然世界、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世界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文化的許多成分具有世界性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既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民族,也影響著世界。越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時代,我們越是有必要認真研究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要認真地研究西方文化,我們必須用開放的眼光和科學的態度去整理和研究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描繪其真實面貌,揚棄其糟粕,弘揚其優秀核心,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這樣,才可能參與國際文化的交流和競爭。

文明的概念,因其不同的角度和界定有不下數百種。但謹慎、客觀地區分有關文明的眾多概念,還是能有一些概念令我們感覺到具有普遍意義,能為更多的人所接受。一般說來,所謂文明是指人類從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以來所創造的全部精神遺產和物質成就。

說到文明(civilization),自然聯絡到文化(culture)。在歷史學中,同文明相對應的文化通常用來指尚未有文字,總的發展水平比較低下的社會或時期,但其廣義是指知識和藝術成就,如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等。在歷史學領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種先進的文化。

如果某種階段的文化較廣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已初步形成,出現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國家政治權力,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已較為完備,那麼發展到這種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稱為文明。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人的行為對自身和外界產生的變化。

文明:人在文化的行為中對自身和外界產生的瞭解和認知。

什麼叫文明,什麼叫文化。文明和文化的概念是什麼

5樓:穆子澈想我

文明,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

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文明基本釋義

1、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2、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

3、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戲)。

4、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

詳細解釋

1、文采光明。《易傳·乾·文言》:「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 孔穎達 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

「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宇文明。

2、指文采。與「質樸」相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

「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後也。

謂奏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謂文德輝耀。《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孔穎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

4、謂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賀黃雲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凶奴以武略。

」 宋司馬光《呈範景仁》詩:「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臺閣尤蟬聯。」 元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

「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為之慨然。」

5、文教昌明。漢焦贛《易林·節之頤》:「文明之世,銷鋒鑄鏑。」 前蜀貫休 《寄懷楚和尚》詩:「何得文明代,不為王者師。」

6、猶明察。《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以之。

」《後漢書·鄧禹傳》:「 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新唐書·陸亙傳》:

「 亙 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

7、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有文化的狀態。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8、新的,現代的。《老殘遊記》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詞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

9、合於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復記》:「所有俘虜,我軍仍以文明對待,拘留數時,即遣歸家。」

文化的哲學定義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具體人類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哲學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這裡把非人類的智慧群族的文化稱之為亞文化比較恰當一些。雖然它們具有人類文化的共同點,但是一個本質區別是人類的自主價值與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與其他智慧群族的。

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點分別是什麼

根據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 固定資產 規定,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 提供勞務 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1年的有形資產,如房屋 機器 建築物 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的最基本的特點在於,企業持有固定資產的目的,是為了生產商品 提供勞務 出租或經營管理,而不是直接用於 從而明顯區別於流動資產。除此...

分別列出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文化成就

古代亞非bai 文明也被稱為大du河文明。古代北非和zhi亞洲的大河dao流域,沃野千專裡,灌溉便利屬,獨特的農耕環境為人類的生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這些地區生產勞動,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古代大河流域以農業文明為特徵,農業是這些地區最主要的生產部門,也是這些地區...

具體概念與定義性概念的區別是什麼

定義本來是bai動詞,是為概念du服務的。概zhi念是思dao維形式最基本的版 組成單位,是構成命題 推理權的要素。當我們用語言或文字為某個概念確定了內涵和外延,我們就說這個概念被定義了。一個沒有被定義的名詞,我們不能稱其為概念,也不可能靠它來命題和推理。概念 理性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觀事物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