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讀後感

2021-03-05 09:17:23 字數 5644 閱讀 7940

1樓:阿瑟

《人間詞話》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初次接觸文學理論方面的書籍,初次接觸詞話,我只能簡單談談自己的讀書感受。

讀書伊始,興趣闌珊,畢竟是文學理論,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慢慢看下來,我發現一個詞的出鏡率很高,那就是境界!於是我就著眼境界來讀書,《人間詞話》是一部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詞話理論。

首先,他以境界說為中心,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可以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zg (一)「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人間詞話》以「境界」說為核心,先是藉助「境界」說來闡述自己的理論綱領,接著以「境界」說為基準來針對作品和此人進行具體批評。王國維獨標「境界」說,旗幟十分鮮明,《人間詞話》開篇即說:詞以境界為上。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較之前人的理論,他又將其與「境界」說建立聯絡,甚至把他們納入到自己的「境界」說: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來「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言氣質、言格律、言神韻,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氣質、格律、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隨之矣。

王國維標舉的「境界」乃是指真切鮮明地表現出來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 首先,「一切景語皆情語」,「境界」是情和景的統一。「景」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是客觀的,知識的。「情」為「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態度」,是主觀的、情感的。

其次,情景須真。王國維認為「真文學」當不受功利的干預,做到景真、情真。「詞人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所謂遊詞也。」

2樓:越秀梅尹念

你說是什麼樣的

我就用我最喜歡的"論語"我覺得論語我最拿手

我幫你我覺得讀後感:粗粗地讀完《論語》,覺得其真不愧為一部歷史久遠,內容簡單而又深奧的中國古文化書藉。並且不同時代的學者都加以悉心悟讀,註釋,翻譯,解說,談論研究,只可惜我目前還沒領悟多少精華,要來寫讀後感,就只能有什麼感受寫什麼了!

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做人,相對於天地的永恆。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書中從各個方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有質量,書中概括為:生活態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工作勤勤肯肯。。。。。。

其實這些道理是相當簡短及普通,但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

寬容。但是這種寬容也是有限度的,並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遇到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現在回頭看看覺得其實也沒有什麼,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已,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更要感謝那些嘲諷自己甚至傷害自己的人,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嘲諷才讓我們更加強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平凡的道理:即能者為師。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平凡人學習,一點一滴聚集不起眼的知識,必然是人要成功的首要條件,要知道這種不恥下問,造就了多少偉人。

說實在話,作為一項作業去讀《論語》有點累,但在完成這項作業的過程中,我卻真的想細細品讀《論語》了,因為孔子這個充滿人性,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歷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也終於明白,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為什麼會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崇。

求一篇名著的讀書心得,1000字以上.

3樓:匿名使用者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凶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從《孔乙己》裡面領悟到:魯迅先生的本來目的是要表現世人的涼薄,我卻從中看到了讀書人的悲哀,自尊心強卻無地位,可供賣弄的惟有學問而已,可是學問在世人眼中算什麼呢?魯迅先生在刻畫人物方面並非象西方**那樣大段大段的描寫,而是抓住最具特點的地方寥寥幾筆傳寫精神,這就是他寫作的獨特之處。

《孔乙己》中寫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酒店是人們取笑的笑柄,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了個半死,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像《故鄉》時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

文中凶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麻木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而《狂人日記》的優秀之處在於他用了日記體和精神病人的內心獨白這種手法。

狂人本身就是一個隱喻,是先覺者的形象,而且庸人不加分析地就認為他說出真實是一種威脅,儘管那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東西。我們活在謊言中,還有就是對他恐懼的也多是這個社會的被奴役者,但他們不僅不理解他,反而本能地就認為他追求真實和人道是不正常,拼命地想讓他從青春期的發瘋狀態恢復到適應社會認可社會潛規則的正常狀態,果然他最後「赴某地候補矣。」可見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已經與普通的庸眾合流。

從而,維護黑暗的已經不僅僅是統治者本身,而是整個社會,他們對真實和反叛本能地恐懼。魯迅先生是如此獨特,如此博大,如此值得讓我們這些後輩敬佩、模仿。所以, 魯迅先生的名作也非常值得我們去閱讀。

魯迅先生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讀後感!

4樓:血刺銷魂玤

《復活》800字讀後感 當我第一次看到「復活」這個書名時,我心裡就產生了疑問:誰,怎樣就復活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裡,只有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叫它「復活」的用意。

看完了書,合上書頁後,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思考的物件。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僕卡秋莎產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表露。

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後,原本善良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汙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後就拋棄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為陪審員,目睹了審理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的經過,當馬斯洛娃的眼睛掃過他時,他心裡極度恐慌,併產生了自己無法控制的悔恨情緒。隨後的幾天裡經過思想的鬥爭,決定「救助」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並與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亞。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會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著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

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並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於是便在回來後**了那個曾經單純可愛的卡秋莎。

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為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馬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馬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

於是經過多日的思想鬥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並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汙染的地方需要清理。

然而,我認為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

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聖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於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

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馬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著不公平待遇的人。

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並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為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至於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並不顧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並想繼續幫助馬斯洛娃,這也就是聶赫留朵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底從一個貴族公爵便回一個善良的人了。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 ,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

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為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 再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遊戲廳、網咖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

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 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

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麼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 《復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麼重要。

珍惜現在良好的環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讓一絲一毫的不良因素動搖自己,這才是生活的真諦。採納哦

魯迅的《傷逝》讀後感,求魯迅《傷逝》讀後感

魯迅唯一一部以青年戀愛為題材的 好事者認為有一部分取材自魯迅的自身經歷。是對娜拉出走後的怎樣的回答 反映女性的反封建意識 以第一人稱手記形式寫的 肖像描寫傳神 心理描寫逼真 多種修辭手法運用 求魯迅 傷逝 讀後感 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選了就不該後悔 看完 傷逝 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著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

求駱駝祥子讀後感,駱駝祥子的讀後感

駱駝祥子 是老舍的優秀代表作,而且標誌了老舍的創作進入新的階段。駱駝祥子 以人力車伕為主,寫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貧民生活。鐵血社群 http bbs.tiexue.net 駱駝祥子 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

求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以上,求龍應臺《目送》讀後感700字以上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重來一次也決然不會一模一樣,然而,大千世界裡大家的人生裡我們都曾扮演過一樣的角色,比如人家的孩子,比如人家的父母。那是一種怎樣微妙的變化,似乎有些東西像註定般輪迴,某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