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什麼意思

2021-05-19 04:49:36 字數 5473 閱讀 8406

1樓:zz琳

1、去產能

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至1.5億噸,用3年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這是我們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自主採取的行動。

2、去庫存

去庫存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逐步化解房地產庫存。***辦公廳先後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並繼續加大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貨幣化力度。

3、去槓桿

去槓桿方面,***正式公佈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採取綜合措施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槓桿率。

4、降成本

降成本方面,***釋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從降低稅費負擔、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金週轉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8個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

5、補短板

加力補短板,實現「加減」並舉,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後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擴充套件資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有:

1、巨集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

2、產業政策要準,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5、社會政策要託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2樓:三年離歌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扭住關鍵、精準發力。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

五大重點任務是一個系統設計,從長期看,各項任務都有利於增強發展動力;從短期看,不同任務之間又具有「對衝」作用。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需要運用辯證思維,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市場的關係。

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至1.5億噸,用3年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這是我們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自主採取的行動。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實,說到就會做到。

去庫存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逐步化解房地產庫存。***辦公廳先後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並繼續加大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貨幣化力度。

去槓桿方面,***正式公佈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採取綜合措施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槓桿率。

降成本方面,今年8月,***釋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從降低稅費負擔、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金週轉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8個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

加力補短板,實現「加減」並舉,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後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擴充套件資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巨集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

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

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2023年12月21日閉幕的**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執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3樓:超級江湖小生

推進「十三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4樓:民生為本

推進「十三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針對「十三五」期間如何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仍是重點。即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樓:綠水青山

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2023年11月10日,在**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講話,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11月11日,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以擴大內需。11月17日,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階。

11月18日,在apec會議上再次提及「供給側改革」。12月,**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總書記在會議上明確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巨集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並提出「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經濟下行主要原因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我國在「十三五」時期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和理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人民出版社邀請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撰寫了本書。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和***適應與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後選擇的經濟治理藥方,也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是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該書提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發展動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內容:

1、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2、經濟下行主要原因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發展動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7樓:飄零下線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關鍵藥方,對突破我國發展的「歷史關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顯著提高巨集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是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執行的長效手段。一方面,將結構性改革引入巨集觀調控,形成「巨集觀調控+改革」的政策組合拳,是新一屆**巨集觀調控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平衡的重要舉措。這是強調穩增長中的結構變數和制度變數,二者是決定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主要因素。

傳統的巨集觀政策偏重於總量問題而忽視結構、制度問題。結構失調、體制僵化不僅增加穩增長的困難,甚至可能使發展不可持續。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增強發展動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長期穩增長的最有力措施。

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領域改革取得明顯突破的情況下,巨集觀調控可以更多采取市場和經濟手段,儘可能減少行政手段,這既能增強市場信心,又能顯著提高巨集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舉措。如果說確立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十三五」規劃的最重要主線,那麼深化改革,特別是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規劃的另一條主線。「十三五」規劃建議並不是單獨講改革,而是把改革貫穿於五大發展理念中,改革是為發展服務的。

發展難題的形成和解決,最大制約因素是體制機制障礙。就經濟體制問題而言,最大的結構性改革還是市場化改革,即簡政放權、深化**改革和要素市場化改革,理順**與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方面都面臨重大的供給側體制問題。

以創新發展為例,長期以來我國創新動力不足,一些人把大量精力、財力、智力花在投機取巧上,熱衷於泡沫投機活動,這是導致實體經濟不振、創新動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這其中有文化因素,也有發展觀短視、政績考核制度等的問題,更有**對市場干預過多的供給體制問題。推進市場化改革,不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寬鬆公平的巨集觀環境,讓市場在競爭性領域發揮決定性作用,還能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激勵,增強微觀市場主體的競爭力。

第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結構升級失敗,即經濟結構長期處於中低端而無法向中高階轉換,從而導致長期需求不足、產業競爭力低下、社會嚴重不公平、人均收入水平難以提高等問題,最終使得經濟長期失速,各類風險交織且集中爆發。結構轉型升級順利推進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的原動力。

第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促進中國向法治國家轉變的關鍵一招。改革並不僅是對舊體制的「破」,更關鍵的是在於「立」,即「立什麼樣的新規」。成功的改革要靠法治來鞏固,法治的形成過程就是制度的完善過程。

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不是僅提供一時的激勵,而是在打破一些關鍵領域體制障礙的同時,建立基於法律規範的長效體制機制。另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要靠法治,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改革背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抄,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隨著人口紅利衰減 中等收入陷阱 風險累積 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等一系列內因與外因的作用,經濟發展正進入 新常態 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主要經濟指標之間的聯動性出現背離,經濟增長持續下...

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意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含義和意義

含義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意義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含義和意義

含義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意義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