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孔明是否有取代劉禪的想法和意圖

2021-04-02 06:14:59 字數 5814 閱讀 6718

1樓:小蘋果

沒有。一,讀書人有士為知己者死的信仰,所謂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半生遇知己,蜇人感興深。

二,讀書人一般不願意當老大,如劉邦沛縣起事時,「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史記高祖本紀)。

三,現實原因,劉備立國根基不穩,夷陵兵敗更是國本動搖,留下的就是一堆爛攤子。包括諸葛亮後來屢屢伐魏,與其說是想興復漢室,倒不如說是要凝聚人心,否則蜀國遲早要亡於內耗。而蜀之立國本就是靠劉備的凝聚力而非諸葛亮,子承父業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但倘若諸葛亮取而代之,恐怕連關張趙都不能心服,而人心離散的結果就是徹底的失敗。

四,則是諸葛亮本身的原因。作為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他也是不適合成為帝王的。為相和為帝畢竟不同,所謂帝王心術,相比聰明如諸葛亮也是很清楚的。

2樓:痕纏綿

即使有想法,也不能做!理由如下

最經典是劉備脫孤時候對諸葛亮說的這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

縱觀諸葛亮一生,運籌帷幄,談笑風聲。就是空城計的時候也沒有如此過。孔明千算萬算也沒有料到劉備會說這句話呀!

孔明出茅廬以來,大權獨攬,劉備對其言聽計從。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孔明在隆中跟其他人不同,此人胸懷大志,絕非石廣元之輩,在隆中對的時候,大家也知道了,他3分天下的想法早就成竹在胸了,只等劉備來請他了。

孔明當時為什麼要跟劉備?果真是劉備三顧之恩嗎? 不然,當時能成大事者莫非曹操,孫權,劉備了。

曹操手下謀士極多,而曹操機智過人,對任何人的計謀都只是聽取參考,然後自己決斷!孔明投曹,最好不過成為第一謀士。投孫權,孫權年紀比孔明相差不大,而且年紀跟他相近的青年俊才如周渝等人很多。

況且東吳謀士勾心鬥角,機會不大。所以劉備乃是孔明首選。

而孔明故意安排關羽在華容道放掉曹操,讓東吳認為就是關羽放了曹操。後來用計又讓諸葛謹去向關羽討荊州,關羽肯定不會還。東吳就鐵了心要幹掉關羽了,關羽一日不出就得不了荊州。

為了從荊洲脫身,諸葛亮寫信假脫星象激將龐統(如果真的要寫信勸阻進兵,可註明張任乃名將,千萬小心,為什麼故意假託星象,因為龐統也識星象)讓他急於進兵。而大將張任有萬夫不擋之勇,這樣一來害不死劉備也要害死龐統。這樣不就大權獨攬了嗎?

結果龐統死,諸葛入川。留關羽守荊州,臨行前對關羽說要連吳抗曹!!!此乃諸葛之計也,曹操和張遼,張合,成昱,幾乎曹軍所有大將謀士受關羽華容大恩,恐關羽威信,必然不敢犯荊州。

就算生擒關羽也要放了他。而東吳一直認為荊州是自己領土,周渝,魯肅,呂蒙3代人都是為了得到荊洲嘔心力學,孫尚香也成了其中犧牲品。而諸葛亮豈能不知,為什麼還要勸關羽注意曹操而勿視真正已起了殺心的東吳,諸葛亮知道關羽死期不遠也!!!

但關羽英勇無敵,必須將其置於絕對的死地。所以諸葛亮安排孟達,一旦關羽來求救一定不要出兵,事後要孟達投魏。後來孟達慫恿劉封不出兵,劉封被滅門,而孟達降了曹。為以後伐魏埋下伏筆!

關羽亡,後來被曹操厚葬,關羽死後封號也是曹操當年賜的!關羽跟曹操雖然沒有走到一起,兩人也算是有緣!!!東吳敢殺關羽,不惜破壞吳蜀聯盟,可見對荊州的渴望,對關羽的恨!!!

(可見關羽之死,全是諸葛亮的用心良苦呀。當年初出茅廬,關羽對諸葛亮就很不滿,關羽本來傲慢也頗有計謀,從來就不服諸葛亮,挨於劉備面,所以不敢公然違抗。就連他推薦的魏延,諸葛亮也將之打入冷宮。

)劉備伐吳也就是隨理成章的事了,張飛就算不死也要死拼東吳。劉備傍邊沒有一謀士,沒有虎將,焉能不敗。就在諸葛亮準備在劉備死後,大權獨攬的時候。

劉備一句話點穿了他一生的心計,他能不害怕嗎??

3樓:匿名使用者

1、名不正,言不順,蜀漢內部擁漢派如何安定?

2、若取而代之,其北伐中原有何名義?現在他是以蜀漢為正統,曹魏 為**,故而興兵伐之。古代比較注重理解,何況自漢武帝以來,獨尊儒家,出兵還是需要理由的。

3、劉備此語亦可看作是對孔明的旁敲側擊,警告其休起異心。何況孔明在蜀漢後期,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軍政大權全屬其一人,與東漢末年曹操有何區別,他在權力上已經等同與蜀漢之帝了,唯一少個帝號而已。這裡權且不管孔明內心是如何想的。

4、孔明一向以漢為正統,其人知識結構中,儒學佔很大地位,應該不會篡漢帝,而只會去輔佐,要不他也不會在天下大勢如此明朗,曹操即將一統天下之時,出山輔佐劉備這個當時一無所有之人了。

4樓:kop小朱朱

首先諸葛亮當不了皇帝!原因很簡單,他血統不正(不是漢室後裔,劉備靠這個起的家)、身份不符(一個大臣篡位,這往後如何見人)、軍心不向(蜀國大臣是劉備的大臣,不是諸葛亮的大臣!)於是呼諸葛亮不可能當皇帝!

不過諸葛亮是個自私的人!害死關羽就是一個重點!關羽出兵本來就沒優勢,何況看看諸葛亮後期從來沒有從荊州出過兵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知道這裡不是強攻之地!

可以說是故意害死聲望極高的關羽,為的就是自己獨攬大權!後面劉備死後李嚴為左丞相來剋制諸葛亮,諸葛亮後來又除掉李嚴,更是看出他的野心!常說劉阿斗扶不起,但看到劉阿斗在諸葛亮死後的表現我可以肯定當時阿斗身邊肯定有諸葛亮的手下,而且諸葛亮知道阿斗的一舉一動,為的就是鞏固自己的地位,劉阿斗寵幸太監和不理朝政也是不想掉了性命!

但劉阿斗很明白朝廷發生了什麼,什麼動態!可以說是一個極其聰明,很能全很利弊的皇帝!最後的樂不思蜀也可以看出劉阿斗看事清楚,對時事看的很透,也是這一點讓他一生都活的無憂!

總體來說諸葛亮其實就是另一個曹操,一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角色!當皇帝,他不夠格!當權奸還是可以算一個的……

5樓:神答

是人都有,把誰放那個位置都有想法。但是智者一般都會綜合考慮,像曹操想當皇帝卻一直不廢掉漢獻帝一樣,情況不允許,條件不適合。我敢肯定孔明想過廢掉劉禪,但是廢掉後比不費還難生存,所以孔明沒有實施。

就像一塊放在根本不可能拿出陷阱裡的寶石一樣,誰都想要,卻都不會去拿。

6樓:

其實本來孔明到有可能有想法,但是劉備臨終託孤時候的一番誅心話,孔明再也不敢了,畢竟有些事是不能逾越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屬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封建時代人物的思想,忠君至上,孔明取代劉禪,未必是條好的出路。

9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吧,他那麼智慧的一個人,即知天象又怎不會知,誰才是天子之命,何況劉禪即位與自己即位有甚區別,都是自己掌權,若讓劉備另一個兒子即位,情況可就不一定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意圖,從出師表裡可以看出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孔明怎麼會那樣想呢

12樓:系嶌

你能把孔明從墳墓裡拉出來問問?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沒有取代劉禪稱帝?

13樓:白光劍影

曹操來為何不稱帝,不是不自想稱帝,而是未能統一天下,稱帝其實也是王,曹操是一個現實主義的人,所以他也稱王,魏王!諸葛亮在劉備手上接過軍政大權,他不是像曹操那樣創業打下江山的權力,手下文武**都是忠於劉備的。諸葛亮必須通過北伐征戰曹魏統一天下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與黨羽,北伐開始他就重用自己的人,任馬謖為軍師,又讓馬謖帶兵守街亭抗擊張郃,沒想到馬謖被張郃擊敗!

整個戰略佈置破產,被逼退兵,殺馬謖失車保帥!諸葛亮威信降低,所以他不甘心,多次北伐,又變得保守,不敢冒險,魏軍歷任統帥又非常出色,令諸葛亮無功而返,拖到他生命耗盡,國力空虛!他還稱奪權稱帝不是自找麻煩嗎

14樓:手機使用者

不同的追求和目標,會有不同的成長軌跡。那麼就容易解釋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沒有取劉禪而代之的原因了,人家壓根就沒有那個心思,沒那個追求,諸葛亮要做的是名臣,而不是明君。

15樓:蘇黑帥

劉備對他的恩情,令他不願那麼做。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可以

版說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權恩。諸葛亮剛到劉備陣營時,關羽張飛起初對他不是很信任,劉備始終是站在諸葛亮這邊的,支援諸葛亮的,甚至劉備還為諸葛亮批評過關羽張飛。

16樓:黑哥說社會

因為劉備過一句話,如果劉禪不行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就是這句話,讓諸葛亮徹底沒了機會。

17樓:5065滅韓頗附

退一萬步講,就算諸葛亮要取而代之,也不太可能,因為劉備託孤時是有安排的,李嚴和魏延都被委以重任,對諸葛亮形成了制衡,諸葛亮就算有取而代之之心,也沒有辦法行動。

1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用他自己的行動兌現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諸葛亮父子盡忠蜀漢,子諸葛瞻戰死。事實證明他沒有反心,用現代人的小人之心無法詮釋古人的仁德!

19樓:阿舞子

有的人說諸葛亮其實是想造反來著,但苦於自己身為蜀漢之臣,不能擔上謀逆回的罪名,就像是曹操只是挾天子答利令諸侯,稱王的事留給了他兒子,司馬懿控制大魏,但稱帝的事留給了司馬昭。身為當朝臣子,如果造反,將會背上千古罵名。

20樓:求註冊

白帝託孤,劉備說了一番這樣的話,大意是,如果你覺得我兒子劉禪可以當皇版帝,你就輔佐他權,如果他不堪大用,你就自己當皇帝。這一番話把諸葛亮嚇得汗流浹背,磕頭如搗蒜,在外人看來,諸葛亮那叫一個「忠」。實際上聰明的諸葛亮看出劉備這是在試探他,如果諸葛亮有任何的野心表現出來,恐怕就要和劉備一起死在白帝城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做到了,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2樓:尓康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形容諸葛亮的。當初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出師表更是能夠證明其忠心,六出祁山,諸葛亮一身都在為蜀漢操勞,對於他來說皇帝不說什麼,他要報的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之恩。

23樓:鬆鬆壞

諸葛亮絕對是一代忠臣。他應該是名起了劉備託孤的遺志,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

24樓:井水卉

諸葛亮更多的是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古代,人們很看重這一點,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如此吧。所以劉備死後他才會繼續劉備的心願,那就是一統天下,也許他覺得,只有幫劉家一統天下,自己才算圓滿 。

25樓:消化

人生難遇一知己,遇知己當為之肝腦塗地。孔明就是這樣。帶著兩人完成了一半的理想,帶著知己的希望。

開始輔佐少帝,從羽扇綸巾的英俊男兒熬成了一位垂垂老者。終於死在了理想實現的道路上。

劉備死後,如果諸葛亮將劉禪取而代之,蜀漢能活得更久嗎?

26樓:方法該喝

蜀漢根本不可能存活太久。因為在那個時代非常講究血統出身。而劉禪所代表的就是漢室正宗,更重要的是劉備當初搭救孔融,也讓很多讀書人對於劉氏家族非常的尊敬。

如果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會使得這些讀書人對於諸葛亮產生非常多的非議。一旦失去這些世家貴族的支援的話,將會使得諸葛亮寸步難行。

諸葛亮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使得劉備當初從弱小逐漸的走向了強大。並且也幫助劉備奪得了荊州地區還有西川地區。不過後來由於關羽丟失了荊州地區,也讓劉備後來失去了和曹魏集團相抗衡的能力。

這件事情也讓劉備和孫權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因此雙方也發生過激烈的戰爭以及衝突。

劉備在臨死的時候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如果劉禪不能夠肩負起興復漢室的重任的話,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諸葛亮也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取代劉禪的話,將會遭到天下人的唾棄。諸葛亮也不想成為像曹操一樣的奸雄。

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此才會多次攻打中原地區。雖然最後並沒有取得成功,但這也足以證明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在那樣一個講究出身的時代,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得到別人的擁戴。再加上當時讀書人以忠君報國為己任,可以說如果取代了劉禪的話,這在諸葛亮自己內心中也會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啟帝死後誰繼位,同治皇帝死後誰繼位

啟死了以後是他的兒子 太康繼位 啟也稱夏啟 帝啟 夏後啟 夏王啟,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 前1963年在位。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黃帝炎帝,堯舜,禹,啟後面的皇帝是哪些按順序排 啟開啟了大夏朝的歷史,他以後的王順序為太康相少康,又名杜康。杼,又名季杼。槐,一作帝芬。...

劉備什麼時候遇孔明,劉備遇孔明一

在三十五集裡面會出現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三國演義稱劉備正在新野駐紮,三顧茅廬。史實是劉備當時已經燒完博望的夏侯敦轉駐樊城了。這個時候去的隆中,三顧茅廬,臥龍出淵。然後曹操親自來打,然後。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

劉禪,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孫權,周瑜,呂布,曹操,司馬懿

劉禪 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 劉備 三顧茅廬,託孤白帝城 關羽 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 張飛 長阪坡當陽橋怒吼,義釋嚴顏 趙雲 長阪救劉禪,定益州郡縣 孫權 西征黃祖,建立吳國 周瑜 火燒赤壁,三氣周瑜 呂布 誅殺董卓,轅門射戟 曹操 發檄文徵董卓,敗走華容道 司馬懿 滅公孫淵,抵禦蜀漢諸葛亮的北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