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死後,諸葛亮就再也沒贏過,難道真是這個原因

2022-02-02 00:36:35 字數 2816 閱讀 8193

1樓:卡布解說

劉備死後,諸葛亮沒贏過的原因有很多。在劉備生前,局勢未定,大大小小的戰爭頻繁爆發,當時的軍閥並起,大家都想稱王稱霸,互相算計,難以握起一個拳頭對外,孔明的縱橫計就有奇效。

比如很經典的孔明設計和孫權聯手,在赤壁打破曹操軍隊,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除了局勢不穩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劉備的識人之能,劉備手下的精兵良將眾多,個個都是能征善戰,還有趙雲這種的統帥之才。劉備死後,這些將軍,犧牲的已經犧牲,沒犧牲的也已經年歲以大,不復當年勇了,然而新生的小將,能力不夠,無法接下祖輩的大旗,以至於一直吃敗仗。

再加上劉備死後,劉嬋上位主持大局。劉嬋的年紀還小,不能夠對局勢有著清晰的認識,對朝廷的把控也還不夠。孔明在前方作戰的時候,還要擔心後方的朝廷,會不會受小人矇蔽,從而影響大局。

其三孔明個人也已經年歲以大,精力不如從前,身體不足以讓他在前方長期謀劃作戰,對其指揮有著一定的影響。

其四劉備死後,孔明這個時候已經達到了為人臣子的巔峰,一手掌管軍政大權,難免會有些膨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有點自大。很明顯的街亭一戰,孔明力排眾議,任命馬謖作為重要將領,結果馬謖只會之上談兵,忽略了水源之事,以至於街亭被魏軍攻打下來,被扼住咽喉,為後來的失敗打下基礎。

最後的原因也就是天下大勢了,在劉備死後,天下一統已成必然。孔明出兵北伐,沒有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自身的兵力和將領和魏軍的軍事素質相差較大,以至於在交手中失敗,最後大魏一統天下。

2樓:高中許老師

諸葛亮並非沒再贏過,他只是在總體戰役方面一直失敗,而在區域性的戰爭中他取得的勝利還是很多的,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蜀魏兩國的國力差距是最大的原因。

3樓:桑鴻

換個角度,劉備在世,曹操還有很多敵人,很多地方沒有徵服。東吳和蜀都需要聯合抗操。赤壁之戰,單單曹操就有15萬兵力,蜀吳聯軍才勉強維持5萬。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要開擴兩湖,打入川渝,往後還要進軍雲貴。吳國也要擴張兩廣和臺灣。但是劉備夷陵之戰,全部丟失兩湖這片平原,只剩下川渝雲貴。

古代補給很難,長途征戰是要十個人給一個兵供糧,諸葛亮只有蜀兵和荊州部分,才一兩萬人規模。出蜀是要比曹魏更多的補給後勤人員。怎麼能跟長江北,東北,朝鮮,西域,甘肅,陝西大片疆土的曹魏耗?

而且曹操掌握土地太多,有許多產馬地,常年征戰人口凋敝,但總人口就是蜀國十倍。所以搞很多類似軍屯,就是把流民土匪戰敗體弱的兵組織起來搞生產。只要休養幾年,就能坐地崛起,掌握大量資源。

而且曹操雖然和諸葛亮剛不上,但是曹操用兵是諸葛亮不能比的。諸葛亮習慣用正面戰場打法,曹操經常是出奇兵,說曹操曹操到,曹操出兵真的快,通常都是準備一個星期的糧食就出兵。勝敗都回來,勝多敗少,通常都是生死關頭取得決定性勝利,所以不到三分之一的河南硬是打出西域(聽說天山南北是產馬地,兩千年前羅布泊是千里湖泊),陝甘,長江北,東北,朝鮮。

赤壁之戰主要發生痢疾(大規模腹瀉)和瘟疫(當成新冠也行,五到十死一個),燒船自退。以曹操的性格,如果不是發生重大損失,肯定會找機會南下。

諸葛亮如果在曹魏選擇戰略防守自衛,休養生息的十年沒有北伐。而選擇南征(出緬甸越南)或者西征(上青藏高原),如果南征獲得大片三季水稻種植區(畢竟曹操是一年一熟和兩年三熟,假如拿下中南半島和緬甸,兩年六熟不得了),說不定二三十年後真的可以和曹魏東吳再決雌雄。雖然不一定是諸葛亮本人。

這個依據其實是參考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孫,既然拿下金朝,和宋和平以後,往西往北證擴張是正確的。

反正蜀國要想崛起沒有第二第三條路,吳國掌握整個長江以南了,除了雲貴。

4樓:濮從丹

在這段期間內,諸葛亮充分表現出他的志向來,那就是激進的話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話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國內.又他自以為一旦他死了,那麼就再也無人能涉足中原,與佔盡優勢的國家(按:指魏吳)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顯耀他的武略.

然而,諸葛亮的才幹,在理兵方面比較擅長,出奇謀卻是他的弱點;又治理人民的器識遠勝於做為一名將軍的謀略.而且,跟他敵對的,人家有的得到傑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眾寡懸殊,攻和守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雖然每年勞師動眾,卻不能成功.從前蕭何推薦韓信,管仲舉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長處,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緣故.

諸葛亮的器識表現在政理上頭,大概能跟管仲、蕭何相媲美了,可是當時的名將卻沒有能及得上城父、韓信的,所以,終於使他的功業遲遲不能建立,公理大義也難於伸張了.這或許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歸給誰都有定數的,實在不能專拿才智去爭取罷!

5樓:白度老七

因為逆天意。什麼是天意,其實就是客觀環境。劉備死後,魏國實力一家獨大,諸葛亮聯吳抗曹足矣,滅曹顯得意氣用事,不是理智的選擇,沒有天時;蜀中地理環境不易補給和行軍,又夾在魏吳之間,沒有地利;北伐意味著錢糧,連年戰爭意味著蜀中百姓的負擔,所以造成李嚴等人的反對,將帥失和,沒有人和。

所以北伐無果且諸葛死後滅國也在情理之中。

但話說回來,這個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利也可能正是諸葛亮急於出兵北伐的原因,不能等魏國實力更強,否則贏面更小;和吳國的盟約久必生變;蜀國人才日漸凋零,自己死後恐怕更難和魏吳抗衡。所以諸葛亮北伐之失敗儘管有違天意,卻可以理解,儘管希望渺茫實是不得不為之。陋見勿噴(ಡωಡ)hiahiahia

6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不是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是贏過的,只是戰績不是很大。諸葛亮之所以戰績不太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蜀漢的實力不行了,諸葛亮是既做軍師又做領導者,他是很難創造佳績的。

7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因為諸葛亮自己一個人還是無法撐起整個蜀國,還是一直在北伐的蜀國。劉備在時諸葛亮只需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而劉備死後他的壓力大了很多。

8樓:一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當時蜀國實力大不如以前,人才凋零,而且劉禪繼位以後,他不能像劉備一樣事事聽從諸葛亮的意見,反而多方面制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打仗根本就發揮不出實力,所以沒有贏過。

諸葛亮為什么會輔助劉備,諸葛亮為什麼會輔助劉備

因為他只有輔助劉備,他需要實現他自己的理想,而劉備那時沒有那麼大的實力,會以他為中心。這就是他的抱負,他想要輔佐一代明君,而劉備有身份有條件。因此他只有輔助劉備。到曹操 去,曹操手下人才濟濟,不會以他為中心啊。他只能輔助劉備,因為他不是士族官僚出身,在東吳不會得到重用 他更沒有朝廷官僚的身份,給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沒實現興復漢室,為何諸葛亮未能統一中原,興復漢室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蜀漢的地理位置不好,而且這個國家制度存在問題,所以沒有凝聚力。蜀國內部比較混亂,經濟糧草跟不上,劉禪昏庸。所以沒有實現興復漢室。因為劉備的勢力非常弱小,而且三國後期的時候,蜀國內部沒有可以使用的將領,同時這時候與吳國已經決裂,所以憑藉蜀國單方面的力量,根本無法抗衡曹魏,不是諸...

諸葛亮為什麼不去滅掉東吳為劉備報仇

諸葛亮當時已經派鄧芝為使,出使江東,為的就是不讓江東攻打西蜀,他其實是想滅了北魏之後,再滅江東,其實並不應該說曹睿沒有進取之心,也不能說他昏庸,罷免了司馬懿,而是他年紀還輕,容易聽信讒言,再說,司馬懿或多或少有野心,諸葛亮之所以要去伐魏,可以說是為了漢室,也是為了劉禪,主要是為了對得起劉備,再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