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沒實現興復漢室,為何諸葛亮未能統一中原,興復漢室呢

2022-04-28 21:25:06 字數 5298 閱讀 1425

1樓:歷史分析解讀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蜀漢的地理位置不好,而且這個國家制度存在問題,所以沒有凝聚力。

2樓:感情專業諮詢可可

蜀國內部比較混亂,經濟糧草跟不上, 劉禪昏庸。所以沒有實現興復漢室。

3樓:愛貓咪的葉子

因為劉備的勢力非常弱小,而且三國後期的時候,蜀國內部沒有可以使用的將領,同時這時候與吳國已經決裂,所以憑藉蜀國單方面的力量,根本無法抗衡曹魏,

4樓:叛逆戰刃

不是諸葛亮不厲害,而是曹操孫權都不是弱雞。大家都不是神仙,諸葛亮憑啥一口就能吃掉另外兩家?打戰拼將領,拼人頭,拼後勤。

蜀國沒一樣佔優,就算諸葛亮神機妙算,那也得底下人全力配合才對。好不容易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局面,結果關羽冒頭了,撲街,大哥一看,跟著上頭,這些都是豬隊友作死的連鎖反應,和諸葛亮出道時平天下的戰略意圖相去已經十萬八千里了……就算後期諸葛亮當上攝政王,再能打也是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了,還短命……後來司馬懿出道了……拼能力不遜於諸葛亮……又夠長命……熬也能熬死諸葛亮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為什麼不能興復漢室?

5樓:利杏邇

杜甫有詩:「出師未捷身先死」,說的就是諸葛亮五丈原殞命,沒有能夠實現自己「扶劉復漢」的志願。為什麼這個目標沒有能夠實現?我說一些提綱性的看法。

一。沒有能夠真正讓劉氏集團董事會接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

有人將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比喻為劉氏集團公司董事會的成立,將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比喻為找到一個好的總經理。當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明確提出了「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劉備的反應是茅塞頓開,非常贊成的。因為,如果不和東吳結成統一戰線,想要消滅曹操的勢力,恢復漢室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當取得了荊州、四川之後,劉氏集團公司董事會為了繼續佔領荊州,實際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方針,關羽是根本不執行東和孫權的方針的,把和東吳的關係越搞越糟,最後引起戰爭,地失命衰。能夠想象關羽的對待東吳的做法,劉備都是根本不知道的嗎?或者劉備反對把與東吳的關係搞緊張,而僅僅是關羽一意孤行的嗎?

肯定都不是,關羽對待東吳的實際做法,肯定劉備是點了頭的。關羽、張飛死之後,劉備發大軍攻打東吳,更是從根本上不接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的。從一開始接受到後來反對,當然有客觀形勢變化的原因,但是我們都認為,從「扶劉復漢」的大目標出發來看待,諸葛亮的方針肯定是對的。

但是他沒有能夠保證董事會繼續支援他擔任總經理時候提出並且董事會同意的戰略方針,是諸葛亮不能實現「扶劉復漢」的根本原因。

二。諸葛亮在處理荊州的問題上,沒有從「東和孫權」的戰略需要出發,正確解決好和東吳的矛盾。

無論從《三國志》還是從《三國演義》看,劉氏集團公司都承認荊州是向東吳借的,而且答應取了四川之後要還的。劉氏集團得到了四川之後,又找了種種藉口不還,這就一定會損害和東吳的戰略聯合。因此,最後東吳翻臉取荊州是必然無疑要發生的事情。

此事的發展到這個結果,關鍵原因還是諸葛亮沒有及時解決如何處理荊州的問題。

所謂沒有處理好,其實就是不肯放棄荊州,就是不肯為了維護聯合東吳的戰略方針,把荊州還給東吳。最後荊州還是丟失了,還把劉氏集團董事會三名董事的性命都搭進去了,還是要走「東和孫權」路。這就證明,在沒有和東吳翻臉之前,就把荊州還給東吳,才是明智之舉。

沒有看到諸葛亮和劉備專門討論這個問題,說明諸葛亮沒有對解決這個問題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導致了後來的結果。

三。放棄荊州才是聯合東吳,消滅曹操的正確選擇。

有話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世界上的事情,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劉氏集團如果能夠自覺認識的將荊州還給東吳,不但是讓東吳得到了一塊土地(雖然很大);也讓東吳承擔了牽制曹操的責任。把鎮守荊州的軍隊調回來,集中力量把西南安定好,把漢中、隴東經營好(劉備死後,諸葛亮做的事情),才是統一中國的正確戰略安排。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為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把軍隊從國民黨的統治區撤退出來,讓國民黨放心,然後到日本軍隊的控制薄弱的地區發展,結果是最終得到了整個中國。

劉備肯定不肯放棄荊州,諸葛亮有沒有放棄荊州的想法,在《三國志》、《三國演義》中都沒有說到。在這一點上面,諸葛亮、劉備都缺乏更遠大的眼光。

用自己的話說說陳壽認為諸葛亮未能實現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原因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實力本來就不足以統一,諸葛亮軍事才能又一般,遠不是**裡那麼逆天,能成功才怪

7樓:我愛

諸葛亮大樹底下不長草 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導致青年將領的經驗少之又少 司馬懿看透蜀漢只用看諸葛一個人 所以蜀國會失敗 而吳則對魏國作戰取勝

諸葛亮對大戰還是缺乏能力 如果是小打小鬧還好 這足以從七出七進中看出 然後劉備的好謀士都死光了 龐統 法正 所以諸葛亮掌握大權 親力親為 魏延就因為獻計不成 差點被殺 如果謀士都在 不會不考慮

為何諸葛亮未能統一中原,興復漢室呢

8樓:淺醉江月

一、國力。

這是根據《三國志》等史書整理出的一些資料:

魏國:戶數103萬 人口443萬 兵員60萬

蜀國:戶數28萬 人口94萬 兵員10.2萬

吳國:戶數52.3萬 人口230萬 兵員23萬

魏國的國力最強,強到蜀國的數倍,吳國次之,蜀國最弱!

1、兵力。

魏滅蜀的時候,魏出動了20萬大軍。除此之外,還有防守東吳、守衛京城、鎮駐各地的軍隊,你想想魏有多少兵馬?

而蜀國呢?只有10萬兵。其中還有2萬在南蠻駐紮,沒敢調動,一直到滅國也沒敢動,所以蜀國其實只有8萬。

20萬對8萬。

而區域性就更差距大了。

蜀的門戶的陽平關,在那裡有2萬蜀軍,而魏軍由鍾會統領10萬,諸葛緒後來和鍾會合兵,加起來有17萬!(還有3萬由鄧艾統領,偷渡陰平小道去了)

在陽平關區域性,兵力居然是17:2!

2、糧草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足夠的糧草,神馬都是浮雲。

蜀有多少糧草?

這麼說吧,蜀國被滅時,交出了國冊,其中統計了**糧倉的庫存數,全國的**不吃不喝,只運給士兵吃,也僅夠10萬大軍吃不到一個月。。。。。

而魏此時有多少糧草呢?

僅涼州一帶,就足夠20萬大軍吃上幾年了。更何況還有中原地區源源不斷運來支援。

我們都知道諸葛斬馬謖,因為馬謖丟街亭。

街亭重要,這一丟,諸葛亮只能撤軍。

街亭為什麼重要?重要在哪?

因為蜀國糧草少,只求速戰,不敢持久戰。而魏國糧草多,持久戰必勝蜀。

魏國運糧的要道就是街亭。明白了吧。

你看諸葛亮哪一次北伐不是因為糧草問題而頭疼的?

你看司馬懿阻擋諸葛亮北伐,其實方針特簡單,就是持久戰,跟你耗糧草。

糧草啊糧草,古代戰爭第一重要!

3、人口

有人說了,國力不行,那就努力發展幾年,搞搞經濟建設,等強大了以後再去伐魏滅吳,一統天下。

開玩笑啊~~~~~

憑什麼發展經濟?根本條件還是人口!

東漢人口5000萬,三國時期還剩700多萬。

大量土地荒廢,無人種植。

在這亂世,想稱霸,就必須有強大軍隊。有強大軍隊就必須有足夠糧草。有足夠糧草就必須有人去種植。要人口啊!要農民!

蜀國有多少人?90多萬。

魏國呢?400萬多,鼎盛時期近500萬。三國時期總共才700多萬,魏就佔了接近三分之二。

蜀那90多萬就別提了。

就這點人,你拿什麼發展經濟?關鍵是,你發展,人家魏也發展,而且人家發展的更快。

總之就是一句話,魏遠遠強於蜀,n倍以上!

國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人的因素重要,謀士、將領的水平就是勝負關鍵。

但如果國力相差過大,神馬都是浮雲。

臥龍鳳雛又能如何?就是項羽再生,成吉思漢穿越,姜子牙復活,也無法扭轉的。

二、人員

1、將領謀士

魏國強將如運,司馬懿在晚年的時候更是無敵於天下,走哪滅哪,完全就是個無敵。新一輩的強將也有很多。比如鄧艾、鍾會、杜預、羊牯等等,隨便拿出哪一個,都可以跟關羽張遼他們一個檔次的。

而蜀國呢?早期上將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有什麼?

什麼都沒有……後期甚至沒有一個象樣的將領和謀士。

僅僅有一個姜維,卻連一個鄧艾都打不過(鄧艾完克姜維,堪稱天敵啊!),更何況是鍾會、鄧艾、諸葛緒的三路大軍來滅蜀!

順便補充一下:

歷史沒有五虎上將,這也是**編的。

而且也不能算是「超群」,能和關羽他們站在同一檔次的,魏國和吳國這樣的人才也不少。

2、君主

看人家魏和晉。

曹操、曹丕、曹睿,英明!好領導!

後面司馬氏掌握大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都是好樣的。

再看蜀國。

先是劉備,只在位2年,說實話,還不怎麼英明!

他修造從成都到白水關的百里長亭,只為享樂。要知道百姓剛剛經歷了戰火,正需要修養生息的時候啊。而且與此同時,關羽在荊州苦戰,眼看就要完了。

他帶兵伐吳,導致大敗!本來國力就不強,這下徹底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國,再也沒有興盛起來。

之後是阿斗,這個傻兒子。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別提了。

怎麼跟人家魏比?

順便說一下,吳國情況也不妙。

孫權前半生英明,後半生糊塗,簡直是荒唐。

孫權之後的皇帝更荒唐。

三、**yy

什麼「得一可安天下」,那都是**家之言,yy而已。

怎麼能把**當歷史來看呢?

作者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看**就是看個熱鬧,別當歷史。

他就是寫「原子彈和氫彈,得一可安天下」,又能怎麼樣?

**嘛~~~~

9樓:來自玉田湖豁達的木槿花

不會用人,劉備曾說,馬謖言過其實,君子察之。而孔明仍然派其守街亭,導致失敗。再加上阿斗付不起,生產力不夠,故無法匡扶漢室。

10樓:那天你敲我的門

其實你錯了,以上你所說的只是從《三國演義》裡面看來的,其實那**完全是把蜀國給誇大了。而且誇大的很誇張。

先說關羽吧,其實他一點也不厲害,過五關斬六將等都有誇張的成分,說他不厲害是有根據的。你看他打曹操的時候,被徐晃給擋了,守荊州也沒有守住;

再說說諸葛亮,更是被誇大了。其實他一生中幾乎沒有打勝仗,剛剛出山就連敗兩場,博望坡和新野,之後的赤壁之戰主要還是靠東吳這邊,之後的六伐中原都失敗了,可見他的打仗能力和手下的武將能力一般。他唯一打的算術漂亮的戰只有七擒孟獲了,但是那是正規軍和野人在打仗

另一方面,他死後,蜀國同樣存在了六七十年,所以諸葛亮的能力只是一般般

至於能力一般,為什麼還有一直北伐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正統,是漢室的後人,漢室的後人是不能允許外姓人當皇帝,一統天下的。如果漢室後人建立的蜀國能容忍外姓人當皇帝,那麼他們的正統地位也不保

所以就算國力再怎麼貧困,依然要堅持北伐,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諸葛亮為什麼不自己起兵,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不自己起兵爭天下,而去投靠劉備?

諸葛亮雖說有王佐之才,當時也是很有名氣,但是沒有人去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為什麼呢?因為有些人目光短淺,偏安一隅 劉表 劉焉 已經擁有了一批人才孫圈 曹操自然不會派人來請他。沒有人請他出山,那麼諸葛亮只好等待時機。這時候劉備出現了,劉備是漢室子孫後代,懷抱興復漢室的理想,而且深得民心,手下也比較缺乏人...

孔明為什麼叫諸葛亮為何諸葛亮也叫孔明?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古人的名字比較複雜,除姓和名外,還有字,表字等。姓氏是祖宗留下的,名是父母起的,字有兩種,一種是小字,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小名,另一種是成年後自己選擇的,與名有相關聯的,或是名的延伸,或是名的深化,或是解釋。表字一般是朋友送的。此外,還有號,號有自號,或都朋友根據其特點送...

諸葛亮為什麼叫諸葛村夫曹操為什麼稱諸葛亮為諸葛村夫

1.叫他村夫的都是屬於 士 族的,當時的官,也就是士族,是社會最高的一層,所有的下層他們都看不起 2.因為諸葛亮不追求富貴,生平都住得簡居,這也不奇怪啊。3.那是嫉妒諸葛亮的人叫的,以農民和官宦出身相比,肯定看不起農民。4.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周公瑾說諸葛村夫,一部分是因為要貶低諸葛的才智 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