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發願」和「迴向」的區別,唸經怎樣發願和迴向

2021-04-11 08:02:31 字數 5197 閱讀 8240

1樓:中國幻想醬

我用大白話解釋一下:

發願,就是你要打算幹什麼了。

比如,你要發願成佛,就是你要打算成佛。

迴向,就是你要把某些東西分享給別人。

比如,你學佛法,有了不少知識的收穫,就要把***知識,分享給需要佛法的人。

1.佛教裡面的發願文,懺悔文,迴向文有什麼區別? 2.各自有什麼作用? 3.每天都要念嗎?念幾遍?

2樓:簡單就好

真正研究佛理的學佛人是不會講那麼多規矩的!

佛教600卷般若經可以濃版縮成260個字心經,260個字心經也權可以濃縮成一個「空」字,所以佛門又被稱為空門,如果你完全悟透了佛教文化中的這個「空」字,那麼你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說萬法一心,心外無法

3樓:豔陽高照

發願文,是對以

復後有一個目標前進,制要做到,

bai懺悔文是懺du悔累生累世所造的身,口zhi,意犯的罪業。每天不dao緊要念,而且要從心裡承認自己的錯,誦經唸佛做功德都要念,各三遍。發願文誦經前後念都行,懺悔文和迴向文誦經唸佛後念。

唸經怎樣發願和迴向

4樓:匿名使用者

發願,就是你為什麼學佛法。應該發廣大願心,利益一切眾生,遠離回顛倒迷離夢想答,遠離惡道,一心向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終成佛道。

《大乘單譯經·第0467部·佛說甚深大回向經一卷》(劉宋失譯師名出祐公錄):明天菩薩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少修善本而獲大果。或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天。

菩薩作如是迴向者。是為菩薩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佛告明天。是菩薩成就無量功德時。持是功德迴向無量智慧。

又共一切眾生。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功德三種。

有三種迴向。何等為三。謂過去空。

當來空。現在空。無有迴向者。

亦無迴向法。亦無迴向處。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迴向。

作是迴向時三處皆清淨。以此清淨功德。與一切眾生共。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迴向者。無有凡夫及凡夫法。

亦無信行亦無法行。亦無八人。亦無須陀洹向須陀洹。

亦無斯陀含向斯陀含。亦無阿那含向阿那含。亦無阿羅漢向阿羅漢。

亦無辟支佛向辟支佛。亦無有佛及向佛者。何以故。

法性無緣不生不滅。無所住故。是故菩薩摩訶薩應以是三種迴向三種清淨功德。

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作是迴向已。

唸經的迴向和發願各是什麼意思

5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佛教語。謂普度眾生的廣大願心。後亦泛指許下願心。

發起誓願之意。又作發大願、發願心、發志願、發無上願。總指發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別指完成淨土,以救濟眾生之心(即誓願)。

蓋菩薩所發之願,有總願、別願、淨土成佛願、穢土成佛願等,種類甚多。於淨土宗,誓願往生淨土者發遣自己修善,此發願往生之心,稱為迴向發願心。唐代善導於觀經疏玄義分解釋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稱南無有發願迴向之意。

親鸞謂此乃阿彌陀佛發救度眾生之願,而為眾生得救之因;或解作遵行釋迦、彌陀二尊之發遣招喚,而欲生於淨土之心。

唸經,朗讀或背誦宗教**。五代·齊己《和鄭谷郎中幽棲之什》:「相對惟溪寺,初宵聞唸經。」

6樓:2014戒色

簡單說 迴向是把你念佛和讀經的功德分享給你的親人等

發願是你把自己的善心,善想法說出來,以後能做到 這就是發願

注意事項 迴向發願都要有誠心 發願要說到做到,不要輕易發願,但發願了就努力做好 不可發空願

求教:如何發願和迴向符合佛法

佛教裡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7樓:典渟司空嘉言

1.「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2.迴向時常用迴向偈:

(1)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擴充套件資料:

依佛法而言,『迴向』可分為三種:

1、回自向他

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念念『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迴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了。

3、回因向果

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迴向

8樓:賽雲席曜瑞

無論做什麼善事,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具備有萬種功德,我們唸佛後,將無量無邊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攝起來,朝向一定的目標送出去,這稱為迴向。

所以唸佛修行的人,心較安定,因為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有一個大目標存在,無論在家或出社會,守住本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希望將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當我們做種種善事時,要將功德收攝起來,向西方淨土送出去,唸佛或行一切善事,都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結果而做,如此迴向稱為回因向果。

一、回小向大

1、平時行善做功德,一般人不知迴向,將來只得小福報,小善因得小善果,大善因得大善果。回小向大是指行善做功德,不企求人間的福報,而將它迴向西方極樂淨土,這是念佛行善的第一層目的。第二層目的是為了能真正快速成就佛果,這是大結果。

什麼小因能成大果呢?在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阿羅漢為自己了生死,不願度化眾生,大乘則發菩提心,

2、不僅自度而且度他,唸佛做一切功德是為了自度度他發菩提心,發的心量大,唸佛行善的功德就變大了。

二、回自向他

自即自己,將一切善的功德全數迴向他,他指法界眾生。在四十二章經佛作一比喻曰「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可見自己手中的燭火傳送到他人手中,使各處大放光明,如此功德非但未減少,反而加倍的增長。

所以念迴向文必須真心至誠迴向給一切眾生,功德才能無限制的增加。

擴充套件資料

回事向理

1、佛法將萬事萬物分為「事」「理」兩方面,事,事相指看得見的一切事物。理,道理指只能體會、說明而看不到的道理。

2、深一層的道理即是理性,宇宙問的萬事萬物是如何來的,總源頭在何處,這就是理性,萬法唯心造,萬法都是我們的心性變造出來的,真如本性雖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是存在的,依華嚴經的解釋,萬事萬物是心性所變造的,故萬法和心性是合為一體的,萬法既然是心性所變造的,其本體即是真如本性。

3、我們所見到的事物,若不被外面的現相所執著,我們就能直接悟到事物的本體心性,故華嚴經中的四種無礙,最根本的是事理無礙,看得見的事相和看不見的理性是相同的。但一般人只看到外表的事相,卻看不到真正的理性,無法體會萬事萬物皆是因緣所生的,是無自性的。

4、如能悟到萬事萬物是空性的,就是事理無礙。回事向理,是希望將一切事相的功德迴向到真如本性,如能體悟到真如本性即成佛了。修淨土的人,若能對所作的一切功德不執著,又能將它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即回事向理。

以上是四種迴向的意義,我們作迴向時能存此四種心,即能真正達到迴向的作用,再來解釋平常通用的迴向文。

9樓:粟濯仝名姝

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將回向種類歸納成六種:

1、回事向理

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的真如法界理體。

2、回因向果

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最高無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4、回小向大

將自覺自度的小乘之心,迴向轉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雖少,以歡喜心大回向,善攝一切眾生。

6、回劣向勝

將隨喜二乘凡夫之福,迴向欣慕無上菩提。

依佛法而言,『迴向』可分為三種:

擴充套件資料

三種迴向

1、回『自』向『他』

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念念『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迴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了。

3、回『因』向『果』

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

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迴向既然這麼重要,我們一般最常使用的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迴向西方淨土的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我們要真正瞭解其迴向文的意義—即將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與法界眾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擴大,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學佛法***,實應學普賢菩薩發廣大心: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以期利益一切眾生,使他們能究竟離苦得樂。

參考資料:迴向—搜狗百科

佛教和道教的具體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是什麼?

佛教講的是前世,輪迴。而道教講的是現在。佛屬陰,道屬陽。區別 佛說諸相非相,道說道法自然.前者有8宗,後者有2派 前者慈悲有為 後者自然無為.信仰 如來 道教信仰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修身成仙.居所 上面有回答的.禁忌 佛本是道,天人合一.道家由外而內,觀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的變化,了悟真如之性 佛家...

佛教外道問題,請問佛教和外道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啊

指的是佛教以外的道,總稱為外道 佛陀所說的教法,則為內道,蓋心外求回法是為外道,心內求法是為內答道。佛教自古以來,統稱異教徒為外道,此一名稱並非輕侮之意,因為佛陀在各經論中,都說佛法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 中國禪門也說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可見佛法即自己的真心自性,若在此以外談 議,都是心外...

佛教和道教最大區別是什麼,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

淨空講的也不到位只是 些拼盤!沒有自己的東西!混混而己 任何宗教都是為了解脫眾生,但各自的方法不同。如果說最大的區別,那就是佛教起源於印度,道教起源於中國。一個要你死後靈魂去極樂世界,一個現實肉體全家飛昇。這就是差別!形神合一的很厲害。最大區別 1 佛教梵bai語講道而du 道教純漢語講道。zhi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