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理位置和中國文化持續生存的關係是什麼

2021-04-13 12:51:16 字數 3849 閱讀 6945

1樓:楊紅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簡述中國的地理條件和文化特徵之間的關係

3樓:齊德龍東東

地理條件:西高東低、地勢呈**階梯分佈,以山地丘陵為主。

文化特徵: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佈在在沿海地帶和中原地區,少數名族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

地理環境和中國文化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一個素稱"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從新時代起,一直到夏,商,週三代,統治者都是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地理,氣候環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這在很大成度上決定了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文化,並由此帶來了中國文化的一系列有別於遊牧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基本特徵。

從整體地理環境說,按其地理環境的差異,人類可以粗略區分為大陸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國家,人們生活的空間相對狹小,利用海洋漕運之便,往往商業比較發達,人員交往和流動方便。又因為內地活動空間有限,迴旋餘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動機。

而中國整體地理環境的格局恰與海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相反。

中國有極為廣袤的疆土,其內部平原廣闊,特別是黃河,長江兩流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劃,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上都較海洋諸島易於統一,所以歷史上強悍的遊牧民族南侵,中國縱使喪失了首當其衝的的黃河流域,仍有廣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區淪亡於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獨中國能對邊族潛移默化,始終保持著自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完整系統,並使之綿延不絕。

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亙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達四,五千公尺。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

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所以,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獨自醞釀成長,雖偶有外來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傳入,皆能雍容消納,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穩定而富於自信。

中國的氣候,也影響文明拓展的方向。古代巴比倫,埃及,羅馬,印度等文明,都發源於暖溫帶逐漸向寒冷地帶發展,中國則相反,由於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雨量由東南至西北遞減,而地勢由由東南至西北逐漸增高,多數河流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注入大海,這種自然條件,往往決定收穫的豐欠,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氣溫,造成南長北短的農作物生長季節,這些條件對農民的墾殖發生吸引,所以形**口南移,文化南進的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早在秦漢時期,就擁有六千萬人口,而耕地面積卻遠遠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併,這樣不得不使農民在所分得的狹小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對土地作最精濟的利用。在生產力十分落後的的條件下,雖然忙碌辛苦,也僅能餬口,這便養成了安土重遷,樂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

對他們來說,土地就是生命,離開或失去土地,就意味著貧窮與死亡。

這種經濟上對土地的依賴,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則表現為對鄉土的無限眷戀和對故國的深厚情懷。這種文化特色,形成中華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試問地理位置對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 50

5樓:湖中的紫色花瓣

我國地理位置對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分析: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中國地域廣大,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對外交往與合作方面,可以通過陸地同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等地直接往來,如古代的「絲綢之路」,也可以通過海洋同海外各國往來,如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等。

在發展海洋事業方面,可以發展海上航運、海水養殖、開發海洋資源等等。其他方面還有像修建港口、碼頭,建設海上娛樂設施等等。

從緯度位置看:

我國領土南北跨度大,全國大部地區位於北緯20—50。從南向北跨越赤道帶、熱帶、**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擁有複雜多樣的氣候,氣候差異顯著,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我國**、帶地區,加之夏季風帶來的降水,成為世界上**帶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

從海陸位置看

我國國土遼闊,海岸線漫長,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國東部平原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較多,雨量充沛,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我國東部漫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優良的港灣,所以既有利於海洋事業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從海上與世界各國進行**和友好往來。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西部深入內陸,陸上鄰國較多,這也有利於和鄰國進行邊境**和友好交。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對事物的認識總是一分為二的,有優越性,就一定有不足之處。我國地理位置的不足之處,東部地區由於受海洋水汽和夏季風的影響,水旱災害頻繁,颱風災害也比較嚴重,西部地區大陸性較強,地勢較高,距海太遠,自然環境較為惡劣。於是我國東西差異非常明顯,東部的上海已經與發達國家沒有什麼兩樣,而西部**、新疆的部分地區,還近似於原始社會。

充分認識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同時注意克服地理位置的不利影響,才能在祖國的建設中揚長避短,更好地為建設祖國服務。

中國文化地理 1.簡述中國傳統建築特點與文化地理之間的關係。 2.分析我國南北不同飲食差異的原因。 20

6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一、圍院的平面空間

二、軸線的空間藝術

三、誠實的結構

四、「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

五、「以人為本」的建築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意識或精神的基礎。而文化作為人類意識的產物,必然會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在典型的海洋名族國家,人們生活的空間相對狹小,利用海洋漕運之便,往往商業比較發達,人員交往和流動方便。又因為內地空間有限,迴旋餘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動機,易形成開放性的文明。而在內陸大河名族國家,國土遼闊,四周相對封閉,對外交流少,社會文化以某一點為中心,形成強大的內聚力,促使形成內向,封閉且包容性強的文明,並使之延續。

因此,從巨集觀歷史的角度來看,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2. 我國南北大致呈現南稻北麥的特點,秦嶺淮河以南為南方,以**帶季風氣候為主,水熱條件較好,而水稻喜溫好溼,適合生長在南方;而北方主要是溫涼的溫帶季風氣候,適合小麥的生長.

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

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我國許多聚落都位於河流或山脈南北,因此就會以「陰」或「陽」命名,如貴州省會貴陽,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湖南的衡陽市,在衡山之南;四川的綿陽市,位於綿山以南得名;河南省南陽市,位於南山以南;山西的山陰縣,因縣境在佛宿山之陰得名。此外河南的洛陽,位於洛水以北;河南的汝陽,位於汝水以北;湖南省益陽市,位於益水之北而得名。

8樓:是這樣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因為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時代,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作物的生長和人類的生活,成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的地區,最早形成了大片的農業區。 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由於中國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氣候的波動一般隻影響農業區的南北界,而不會減少它的面積,這就為中國文化的延續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中國的地域文化與地理位置和環境有什麼關係 30

9樓:方阿建

關係密很切,就比如說雲南的高腳樓就是一種建築文化,它就由西雙版納地區的熱帶**帶雨林季雨林氣候決定的,為了防止地面的水氣浸泡傢俱和防止

有毒的動物入侵就發明了這種高腳樓,後來私有制出現私有財產出現了就把高腳樓下面用來喂牲畜了嘛,其它比如像黃土高原的窯冬也是一個道理

簡述中國文化禮儀的起源中國文化禮儀的起源是什麼?

我國素有 禮儀之邦 的美譽,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在最早出現在金文裡面。在人類發展的最初期,人們對火山,電閃雷鳴等等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也無法知道為什麼。認為天地間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對天地鬼神的懼怕,敬仰。人們就會舉行一些形式,用物品來祭拜。從禮字的繁體 禮 可以看出。北京的 天壇 地壇 就是古代...

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哪些?

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 的,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 變異 發展,從而具...

中國文化是怎樣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如何把經濟力量 政治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如何把對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 政治影響轉化為文化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這會對實現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