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健康

2021-05-22 12:56:18 字數 5764 閱讀 6998

1樓:答望亭所丙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的內部心理諧調與外部行為適應相統一的良好狀態。這一定義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現在個體與環境互動時的適應行為上,也蘊含在相對穩定並處於動態發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質上。這兩者又是辯證統一的:

表現在個體與環境互動時的適應行為正是其內在的良好心理特質使然,而個體在對環境的良好適應中,又發展並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質。

心理健康標準:

2023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曾具體指明心理健康的標誌是: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②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

希望樓主能接受!!!

2樓:靳恭舜水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劑,也是獲得機體健康、延年益壽的要素。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3樓:旗秀榮沈凰

國際心理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界定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2023年)曾為心理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同時,該次大會認定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模式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其學說旨在研究和挖掘人類心理的最大潛力。他把那些能發揮自身遺傳限度內最大可能力量的人,稱之為「自我實現者」,亦即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他認為,這類人的特點如下:

(1)對現實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適宜的關係;

(2)對於自我、他人以及人性的客觀現實的高度接受;

3)思想、感情以及行為具有更大的自發性;

(4)以問題為中心;

(5)高度的自主性;

(6)離群獨處的需要;

(7)欣賞的時時常新;

(8)更多的神祕體驗;

(9)寬厚的社會感情;

(10)深摯而精粹的私人關係;

(11)民主的性格;

(12)強烈的道德感和責任心;

(13)寓於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更富有創造性。

郭念鋒——心理健康十標準

(1)心理活動強度;

(2)心理活動耐受力;

(3)週期節律性;

(4)意識水平;

(5)暗示性;

(6)心理自控力;

(7)**能力;

(8)自信心;

(9)社會交往;

(10)環境適應能力。

4樓:容元修波嫣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

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為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髮展。

同時,開設「親****」,為親情的連線開啟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1、求知慾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為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裡。

4、心態平衡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社會」的行為。

5、人際關係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範。[2]?

5樓:饒來福定綾

10月30日下午,臨澤縣板橋中學為初中部學生上了一節題為《換個想法,快樂自然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同學中產生良好的反響,「換個想法」對於學生自我心理調節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現實中,人所受到的傷害有時往往不是來自事物的本身,而是人對事物的錯誤想法,從而導致人的不良情緒的產生。在課堂中向同學們闡述了這一心理原理後,引導學生例舉自已過去生活中碰到的事情進行分組討論,從而找出自己當時的想法與情緒。通過例項論證,同學們認識了不正確的想法的危害性,積極的想法,會帶來好的情緒。

心理健康課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向積極健康方向發展。

我校多年來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的重要課題來研究,從完善學校心理**到心理健康教育課進課堂,從教師的全員心理培訓到每天都有學生心理諮詢的接待工作,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全面的探索,並取得了優良的成績。

6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健康定義

目前在心理學理論中,特別是在人格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中,美國心理學家傑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義最為著名,他提倡一種"積極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對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①自我認知的態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對自我做出客觀的分析,對自己的體驗、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認知。

②自我成長、發展和自我實現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態絕對不會是消極的、厭世的或萬念俱灰的,他會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在的潛能,自強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會成長起來,去追求人生真正的價值。

③統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處理內心的各種能量,使之不產生矛盾和對立,保持均衡心態。他對於人生有一種統一的認知態度,當產生心理壓力和慾求不滿時,有較高的抗壓力及堅韌的忍耐力。

④自我調控能力。對於環境的壓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對的穩定,並具有自我判斷和決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從於他人,善於調節自我的情緒和能力,果斷地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⑤對現實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迷失方向,他能正確地認知現實世界,判斷現實。

⑥積極地改善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受環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順應環境,適應環境,並積極地發問、變革環境,使之更適應人的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熱愛人類,適當地工作和遊戲,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有效率地處理、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係,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維持,即不僅能獲得確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還能自我實現,具有為他人的健康貢獻、服務的能力。

我國學者把"心理健康"的定義,又做了一個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種機能健康;

③符合社會生活的規範,自我的行為和情緒適應;

④具有自我實現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統一和調和;

⑥對環境能積極地適應,具有現實志向;

⑦有處理、調節人際關係的能力;

⑧具有應變、應急及從疾病或危機中恢復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義,是與心理障礙和疾患相對而言的。隨著國際、國內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個不斷修正、完善過程。

什麼是心理健康?

7樓:易書科技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的狀態。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維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的預防,減輕充滿衝突的世界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使人處於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國的一些心理學著作中,認為心理健康是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

因而,對心理健康一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沒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動的異常表現。沒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因為心理疾病狀態下人無法正常地發揮心理活動的功能,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明顯的影響,心理疾病無疑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二)對不良心理活動能夠及時而有效地調節

人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矛盾衝突、壓力打擊隨處可見,沒有人能夠事事順心,時時愉快,在各種生活事件中產生消極心理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是永遠都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他在生活中也有煩惱,也有痛苦,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擾。出現這些問題時,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時發現,並能採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調節心理活動,使之儘快恢復到正常的活動狀態中。

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中,能夠很好地調整心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要求。

(三)保持積極、平穩的心理狀態

使心理活動正常地發揮功能,在社會生活中充分發揮身心潛能,這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它包括在各種社會條件下保持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不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不論自己處於社會的哪一個位置,心理健康的人都儘可能地做到心平氣和、愉快滿意地對待現實,較少產生心理困惑。另外,這種理想狀態還包括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比如能夠勝任工作和學習,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的事業成就與社會認可,能與周圍各種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係,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等等。

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 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為超常 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 學習 工作 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

心理健康如何測試,心理健康測試

做一些專業的心理測試機構,去反映你的一個心裡狀態。如何測試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寫有獎勵。如何測試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患者資訊 男 37歲 四川 成都。病情描述 發病時間 主要症狀等 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擔心和憂慮,比如擔心孩子成績不好呀,不聽話 擔心工作做不好呀 擔心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呀等。其實可能發生的概...

心理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諮詢師!想問什麼?

這很正常的,放輕鬆吧。1 首先,要身體生理健康。目前在吃藥階段對吧,如果身體見好了就停藥吧,藥物三分毒,並且會讓人精神很消極 身體好了就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陽,看看植物,身心都會更好的。2 其次,保持心情愉快。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保持開心比任何藥物都管用呢!你有嚴重負債嗎?你有不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