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控核聚變完全能大規模使用是不是大型宇宙飛船就沒問題了

2021-04-18 23:44:32 字數 5853 閱讀 2600

1樓:絲瓜與番茄

核聚變的研究據我所知現在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位於合肥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有一個核聚變裝置,在幾年前這個自制的小太陽已經可以最長保持1個小時的運轉,現在應該更長時間了吧。

如果可控核聚變成熟了,人類是不是可以造一艘容納千萬人的行星級宇宙飛船?

2樓:匿名使用者

必須可以啊,星戰的死星就是用核燃料的戰鬥用的行星級宇宙飛船,做成生活用的就能容納千萬人了。即使不用核燃料,像星際**—千星之城裡面一樣把空間站全部連結起來用太陽能也可以容納千萬人

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那麼我們能走出銀河系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人類早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核聚變技術,但那是不可控的核聚變,因而人類一直在探索可控核聚變的實現方法,可控核聚變以其強大的能量和無汙染的特性一直被人類當做終極能源,但目前人類進行可控核聚變實驗的託卡馬克裝置距離真正商業化應用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人類目前的宇航推進技術還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化學推進,耗費巨量的資源卻只能把很少的一部分質量送到太空,雖然馬斯克實現了火箭**利用技術,但仍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化學推進這一落後的技術,依靠化學動力火箭的低速人類連半徑一光年的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所以可控核聚變自然也成為了未來人類進行星際航行的最佳動力。

未來人類如果真能把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像現在的核動力艦艇一樣塞到宇宙飛船裡,那麼人類的宇航速度就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起碼能達到銀河系的逃逸速度,但就像現在制約核動力航母的是食物和淡水一樣,未來人類進行長時間星際航行時也同樣需要海量的食物和淡水資源。

銀河系的直徑是20萬光年,中心厚度1.2萬光年,人類的核聚變飛船也需要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能飛出銀河系,暫且不說核聚變能源夠不夠,單單是這幾十萬年的各種食物和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人類除了可控核聚變還需要足夠強健的人造生態迴圈系統才行,或者直接研究人體冬眠技術。

如果考慮到核聚變的能源問題,單單靠核聚變是絕對飛不出銀河系的,最多能達到周邊的恆星系。

4樓:你罵我我吃虧

我們只能說有機會,但是這種技術是非常難以控制的。

5樓:你的說法

不可能的,飛出銀河系需要達到宇宙三型文明能力

6樓:浮生晨風

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後可獲得的能源就更多了,但能不能走出銀河系還未可知。

7樓:開心的我

不會的,因為除了可控核聚變,還需要其他的條件

8樓:小魚遊呀遊呀

這個應該是不可能的吧,難度可想而知不好實現

9樓:z他小怪獸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人類將會是有機會突破光速,走出銀河系指日可待。

10樓:武漢黑鴨

理論上是可以的,不過還是要人看人們的科技手段能夠走到哪一步。

11樓:否羑澤丶亦良

應該是很有可能的,畢竟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12樓:不三不四的女子

可能性不大,畢竟人類在整個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智慧生命還用製造巨大又費事的戴森球嗎?

13樓:gan_落葉

在人類科技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能源的**問題卻逐漸顯露了出來,雖然煤、石油、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能源已經被人類大規模使用,但與此同時還會帶來一些汙染問題,而且這些能源根本解決不了我們的需求。

而後面核能的出現讓人類看到了未來的能量**,尤其是來自氘核聚變的能量,還具有清潔無汙染、原料幾乎取之不盡(在海水中儲量很大)、安全性高等優點,由此看來,如果在未來人類實現了可控的氘核聚變,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能源問題就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所以我們的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

科學界也在在宇宙中尋找著戴森球,於是有人就提出了疑問,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我們還用製造戴森球嗎?

可控核聚變目前來看,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未來要實現的一大難關。

太陽內部的燃燒原理其實就是核聚變反應,因此可控核聚變有著「人造太陽」之稱,是兩個相對比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一個過程。

在自然界中人類能夠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就是是氘與氚的聚變,而且這種反應已經在太陽上持續了50億年了,其實人類最開始認識的熱核聚變就是從氫彈**開始的。

因為核聚變在反應過程中並不會產生核裂變反應中所出現的長期以及高水平的核輻射,也並不會產生核廢料等,基本上可以來說是一個比較清潔的反應過程,因此,科學家們就非常希望能夠發明出類似於核聚變的一種裝置,能夠有效的控制「氫彈**」的過程,並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而這就是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還有著兩個非常明顯的優點其一,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原料非常豐富,根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大約含有0.03克氘,我們推算一下地球上僅僅在海水中就有高達45萬億噸的氘,而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之後就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種能源是取之不竭,而氚在自然界中雖然不存在,但是它可以靠中子同鋰作用產生,而鋰在海水中就可以取到,這樣就可以有效實現能源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其二,可控核聚變並不會產生汙染環境的放射性物質,最重要的就是受控核聚變反應能夠在稀薄的氣體中持續進行,可以說可控核聚變是一種無限的、清潔的、安全的新能源。

戴森球構想「戴森球理論」是由戴森提出的,在《人工恆星紅外輻射源的搜尋》對這個理論也有著非常詳細的解釋.

在他看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本身所蘊藏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並不是取之不竭的,而這些能量根本就不可能支撐地球文明能夠發展到下一個高階階段,而在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所含有的絕大部分能源都是來自恆星的輻射。

但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內的各行星也只是接收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 1/109,所以在戴森看來,我們人類如果想要發展更高一層面的文明,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能夠將太陽的能量全部接納,因此提出了一個「戴森球理論」,如果能夠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這樣就會讓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能夠被我們人類利用起來,如果發展順利的話,甚至還有可能會利用這些能量來長期支援人類文明發展到足夠的一個高度。

雖然這個理論讓人聽起來感到荒繆,可能只會在科幻電影才能夠實現,但是如果我們細想的話,其實也是毫無破綻的,因為如果想要發展高階文明就必然要經過這個階段的才能夠完成的。

由此看來,戴森球帶給人類的能量是遠遠多於可控核聚變。但有很多科學家表示,這種裝置只可能出現在科幻**中,現實中是不可能被製造出來的,而且距離該概念提出已經過去了將近七十年了,可我們人類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卻沒有任何的進展。

因此實現可控核聚變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解決能源問題的辦法,但要進行可控核聚變所需的條件非常苛刻困難。

未來有可能實現可控核聚變?在太陽的內部每時每刻都有核聚變反應的發生,研究發現每秒鐘大約有6億噸的氫轉變成5.96億噸氦,釋放出400萬噸氫的能量,而這種能量釋放的條件是在3000億個大氣壓的壓力和1500萬度的溫度,而我們地球上根本無法提供這麼高的壓力,只有提高溫度來達到這樣的壓力,但這樣的溫度會達到上億度,所以如何達到這樣的溫度,用什麼樣的容器或者方式來約束這種溫度,這是目前科學界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14樓:曉月山河

如果這個技術實現的話,並不需要進行製造戴森球了,因為功能可以被新技術替代

15樓:聽風念舊人

會,因為在未來科技終極使核聚變實現了,戴森球也是需要製造的,它可以更好保障機械的執行

16樓:醉傾城君臨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那麼智慧生命將會超脫戴森球理論的桎梏,前往新的高度和領域!

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飛船的速度能快多少?

17樓:藍拓愛女

就算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那也是體積巨大,一時難以實現。還是要另闢蹊徑。

目前有新的飛船引擎,中國人叫它「相對性推進器」,才開始研發。成熟的引擎能帶來一次革命,到火星只要70天。越遠效果越明顯。

18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性飛行器的原理都搞不明白,還搞毛線。

現在最有可能的還是可控核聚變,太空航行體積大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核聚變被攻克,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19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從日常生活來說,一旦人類突破了可控核聚變,地球上的能源危機當然就不復存在;燃燒石油等碳基能源所造成的的溫室效應,也會得到有效的治理。所有的供電裝置、手機等等,就可以統統採用無線供電的方式。目前無線供電的最大問題就是損耗太大,損耗一度電,真正用上的半度都不到。

如果能源無窮無盡,那麼就可以不在乎這些損耗,無線供電網路實現全覆蓋,所有的用電裝置都不再使用電線,連電動汽車也可以在路上邊跑邊充電,燃油機車可以完全淘汰。

進而,所有的生產方式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燃煤燃油時代的終結,可控核聚變也沒有汙染,環境必然會越來越好。

最終,星辰大海的目標也不再遙遠。人類將開啟太空時代。目前人類探索太空的限制主要是缺乏充足、可靠的能源**,有了可控核聚變後,再加上無工質引擎,我們的將征服整個太陽系,到時候移民火星將不成問題。

可以將可控核聚變裝置安裝在宇宙飛船上,不再使用工質推進,可以採用更先進的輻射推動,進行星際航行,在地外行星上都廣泛存在核聚變原料,星際移民也不再是問題。

製造大型宇宙飛船,可能嗎?

20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造大型宇宙飛船幾乎不可能,主要是因為大型宇宙飛船重量太大,因此需要大量的燃料與能量,而燃料又增加了宇宙飛船的重量,使製造大型宇宙飛船的可能更小。

目前科學正在研究將宇宙飛船的零件運送到月球,在月球上組裝後發射,因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這樣能節省許多的燃料。

製造大型宇宙飛船需要做的是:

1.製造大型宇宙飛船,首先要解決地球的重力問題,目前飛船可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又稱環繞速度:7.9千米/秒)和第二宇宙速度(又稱脫離速度:

1.2千米/秒),而第三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16.7千米/秒)要做到十分困難,即使做到,也需要很長時間,如美國「旅行者-2」號於2023年8月20日發射升空,2023年才飛出太陽系,這使得製造大型宇宙飛船無多大意義。

2.此外,宇宙飛船還需要良好的迴圈系統,以**飛船內人們的生存,還有一衝方法是使人進入休眠狀態,由電腦自動駕駛,以減少能量消耗,但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3.是能量問題,飛船需要巨大的能量**系統,以維持飛船的正常飛行,以及飛船的飛行速度。

以上觀點可總結為:

1.首先要克服地球、太陽的引力問題,有足夠的速度

2.需要有良好的迴圈系統

3.需要巨大的能量**系統

2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燃料不足,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距離有4光年!利用傳統的火箭發動機的話,所要的燃料過於巨大,這麼大的飛船我們還建不了!估計燃料倉就得有10km*10km*10km!

第二:飛得過慢4光年就是4*94600億千米(光年)=376600億千米,現在飛行器的第三宇宙速度只16.7千米/秒=22550億秒=72023年......太慢了。

第三:我們自身問題,我們都知道我的的身體是按照地球標準進化而來的!在外太空並不能長時間生存!(這項其實不是難題)

以下比較科幻但是都是已經驗證的科學!並非空穴來風。

1:燃料問題,人類已知最好的燃料是反物質(一種比核燃料更有效更乾淨跟強大的物質)他可以100%泯滅物質也就是把物質100%轉化為能量(質能方程式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

但是反物質太難提取了(自然界不存在)得在強制對撞機的每一次對撞下能產生一點點,1(29個零次)能夠飛到最近橫行的燃料(單程)。而且反物質基本不可能儲存,他會與我們已知到的所有物質相互泯滅產生能量。而且也太危險了!

想想原子彈.....可控核聚變我們還沒掌握,更別提比氫彈強上萬倍的反物質了!

但是,不是還是有可能的嗎!

反物質的發動機可以加速到1/10光速。

如何控制核聚變的反應速率,可控核聚變 為什麼不能實現

現在還沒有成功,核裂變可以控制,核電廠現在都是利用核裂變。核聚變在自然界才能實現控制,太陽就是。現在用超導研究控制。核聚變要用強磁場控制.理論計算上驗證 動能可用工程約束,進而推定核聚變能量是可以用大工程手段被強磁場約束並加以利用發電的。從理論上否定 核聚變只能引發氫彈 卻不適用於核聚變發電,因為電...

中國的可控核聚變有什麼優勢?為什麼說中國的可控核聚變領先世界

核聚變本身很容易達到,但最難做到的是控制反應速度和溫度,現在各國基本上都在對怎樣用耐熱材料建造反應堆發愁。估計材料學達到這個水平還要三四十年,再用十年軍事化,再過幾年商業化。肯定能成功,成功只是時間問題,原理是很簡單的,但就是怎樣化成手裡的東西比較複雜。如果成功了,我們今後的能源系統不再使用燃料,不...

假如擁有超級人工智慧和可控核聚變 反重力技術,能發動世界大戰嗎

不一定,發動大戰的動機還要待定。一次和二次是為了殖民地,那個殖民時代,殖民地是專國家強大的基礎屬,現在發動戰爭,都是輸家,更多的是發動貨幣戰爭,軍事更多用於訛詐,或者對付小國家,打 人戰爭,這樣相對還是能獲取利益的。可控核聚變,強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哪個最難實現 人工智慧 baiartifi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