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出右邊包耳旁是啥字,左邊一個出右邊一個包耳旁是啥字

2021-04-19 09:54:03 字數 3757 閱讀 5463

1樓:匿名使用者

大邑地名 出阝江,耒昔阝 」字為左中右結構,簡化後成了「出阝 」字,與「出」字同音,讀音[chū]。

左邊一個出右邊一個包耳旁是啥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大邑地名 出阝江,耒昔阝 」字為左中右結構,簡化後成了「出阝 」字,與「出」字同音,讀音[chū]。

左邊一個「廣」字,右邊一個「包耳旁」是什麼字?

3樓:微韞

拼音:kuàng

意思:鄺是一種姓氏。鄺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根據《中國四百大姓》一書中所載鄺姓為中國第256位大姓姓氏,鄺姓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0.

024%,鄺姓在中國國內總人口為32萬,鄺姓人口的第一大省為廣東省,其中在粵鄺姓人口占全國鄺姓人口的比例為46%,在粵鄺姓人口為14.72萬,鄺的英文是kwong。

姓氏淵源:

1、湖南鄺氏出自黃姓,為東漢黃宣之後。東漢黃宣的後代黃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旦改為鄺姓,小兒子丞改為曠姓。

2、出自古鄺國之後人,以國名為氏。據《路史》載:「古鄺國後有鄺氏。」古代鄺國的後人,有以國名為姓,稱為鄺氏。

3、出自方姓,為南宗方諄之後,御賜改為鄺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2023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諄,字愈平,因長女方淑麗被冊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採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賜姓鄺。愈平因而由姓方改為姓鄺,本應為鄺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為鄺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則為鄺氏二世祖。

「左邊一個奇,右邊一個立刀旁」是啥字?

左邊一個谷字,右邊一個包耳旁,讀什麼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左邊一個谷字,右邊一個包耳旁是郤字,讀音是 xì 。

郤 xì

〈名〉1、形聲。從邑,谷( què)聲。本義:晉國大夫 叔虎的封地。

2、同本義 [xi,a fief]

3、假借為「隙」。空隙。

4、隔閡

5、小恙,不舒適

相關組詞:前郤、嫌郤、八郤、修郤、三郤

擴充套件資料一、郤的筆順

二、相關詞彙解釋

1、前郤

[qián xì]

以前的嫌隙。

2、嫌郤

[xián xì]

嫌隙。3、修郤

[xiū xì]

修隙。4、三郤

[sān xì]

春秋晉大夫郤錡、郤犨的合稱。

5、閒郤[xián xì]

空隙;間隙。指兩物之間。

5樓:黃衷誠

郤xì 資料記載郤現有que jiao xi 三個讀音。其中que音全國均使用 【姓】 作為姓,東漢三國時期,益州刺史以橫徵暴斂被起義軍殺死的郤儉,他的孫子是蜀漢的著名內臣內臣郤正。 1、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

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為姓,稱郤氏。

2、是春秋時期郤宛的後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郤姓。 【堂號】 "中軍堂":

晉國郤谷通禮樂,敦詩書,懂兵法,晉文公封他為中軍。 【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置。

在今河南省蘭考線一帶。 濟陰郡:西漢時置。

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山陽郡:漢時置。

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東晉至隋初,移治江蘇省淮安市。

三、歷史名人 郤正:三國時蜀漢太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祕書令史,遷郎至令。

澹於榮利,依則先儒。 郤雙:春秋時晉國大夫,有才辯。

與郤正、郤錡並稱"三郤"。郤缺:春秋時晉國大夫。

耨於冀,其妻鈳之,相敬如賓。臼季(胥臣)薦,文公聞其事,用為下軍大夫。 東漢有侍中郤巡,晉代有雍州刺史郤誢,明代有遼東總兵郤永。

【關於「郤」的讀音】 「郤」,姓氏,詞典標註xì。但現在能聯絡到的郤姓族人,基本都是讀「què」,雖然各地方言不同,但對應的普通話讀音均為「què」,這一點卻是一致的。而現在一般常用字詞典均標註為「[xì]」,似有不妥。

我國最早的字書《說文解字》中對「郤」字的標註: ◎郤 xì 〈名〉 (1) (形聲。從邑,谷( què)聲。

本義:晉國大夫 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 (2) 同本義 [xi,a fief] 郤,晉大夫 叔虎邑也。

——《說文》 郤鄉在 河內。——《聲類》 (3) 又如:郤詵丹桂(亦作「郤桂」、「郤詵枝」。

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王。後喻科舉及第) (4) 假借為「隙」。空隙;裂縫 [crack] 若白駒之過郤。

——《莊子》 相見於郤地曰會。——《禮記·曲禮》 (5) 又如:郤穴(孔穴);郤地(兩國交界之地。

即國境線) (6) 隔閡 [rift]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與紅陽侯有郤。——《漢書·孫寶傳》。

師古曰:「郤,與隙同。」 (7) 小恙,不舒適 [ill] 玉體有所郤。

——《戰國策·趙策》 從這個註解中可以看出,對這個字的結構本音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後來的字書也都採用此說。「(1) (形聲。從邑,谷( què)聲。

本義:晉國大夫 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作為一個形聲字,它的形旁為「邑」,聲旁為「谷」,( què)聲。

按照形聲字的讀音規律,這個字的本音應該為「què」應無疑議。同時,讀這個音時表示地名,這一點似乎也可以肯定,各類詞書都作此解。 (2) 同本義 [xi,a fief] 郤,晉大夫 叔虎邑也。

——《說文》 郤鄉在 河內。——《聲類》 (3) 又如:郤詵丹桂(亦作「郤桂」、「郤詵枝」。

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王。後喻科舉及第) (2)(3)二注一為地名,一為姓氏,均應讀( què)聲。因為在古代以地為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不難理解,讀音也大多一致。

至於後來詞書中標註的[xì]音,大概與假借有關。從第四個註解可以看出,作為假借,這個字後的例句均出自春秋以後所編定的書籍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 , 而郤姓得姓始祖叔虎為晉獻公(?-前651年)時公族子弟,比莊子要早上三百多年,即使是郤氏被滅族,也要比莊子早上近三百年(晉厲公(?

~前573)時期)。由於郤氏被滅族,在當時改名換姓遠走它鄉的大有人在,以致三四百年以後,郤氏被人遺忘,本在情理之中,更何況假借的出現,也加深了人們對這個字的誤讀,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的《說文解字》將其標註為「xì」也就不難理解了。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韻書是隋陸法言所撰的《切韻》。

《切韻》成書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與郤氏被滅族已時隔千年,以訛傳訛,更是在所難免了。 綜上所述,「郤」字本音應該讀為「què」,作地名和姓氏解;而作為「隙」字的假借字,讀為「xì」。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應分開標註。

【人口分佈】 「郤」姓人口不多,但國內山西、河北、陝西、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江西、湖北、上海、江蘇、安徽、浙江、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均有分佈。

希望採納

左邊一個單人旁,右邊一個契是什麼字

6樓:yqsy一切隨緣

偰拼音: xiè

筆畫: 11

部首: 亻

五筆:基本解釋偰xiè

同「契」。

筆畫數:11;

部首:亻;

筆順編號:32111253134

7樓:早安漢語機構

偰 【拼音】:[xiè] 【字義】:1.同「契」

左邊耳旁右邊益是什麼字左邊一個耳旁右邊一個益是什麼字

一 左邊一個耳旁右邊一個益組成的字是隘,拼音 i。二 釋義 1 狹窄 狹 林深路 2 險要的地方 關 要 3 險要的通道,通常處在陡峭山谷的兩個山峰之間4 引申為心胸狹窄 三 隘的部首 阝 四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 五 造字法 形聲 從阝 益聲 六 相關組詞 狹隘 要隘 隘口 關隘 隘路 險隘 隘陋 ...

左邊心右邊耳朵旁是啥字,左邊耳右邊心念什麼字

應該是左邊是 必 吧。邲 與 必 同音 讀音 ch 恥的繁體 釋義 羞愧,羞辱 羞 雪 奇 大辱。笑。罵。左邊心 右邊耳朵旁 是 悒 你好 答案是 悒 拼音 yi四聲 十筆劃 憂愁不安 鬱悒 古字典心 忄同 左阝為阜右阝為邑 左邊耳右邊心念什麼字 這個字是 恥 恥的繁體字 拼音 ch 總筆劃 10 ...

左邊旬右邊耳朵旁讀什麼字,左邊一個旬右邊耳朵旁讀什麼字

左旬右耳朵旁bai是 郇 字 部首 阝 結構 左du右結構 筆順zhi 撇 橫 折鉤 豎 dao橫折 橫 橫 橫折折版折鉤 橫撇彎鉤 豎 郇權 有兩個讀音 x n 和 hu n 郇 x n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西南。郇 hu n 姓氏。郇瑕 hu n xi 並稱泛指山西臨猗一帶晉國故地...